從娛樂產業看政治制度
近日最火的電影非《摔跤吧!爸爸》莫屬,這當然是部好電影,不論節奏把握還是情感拿捏都是恰到好處,好片的名聲無可爭議。但是,這部體育勵志片也被國人解讀出太多「超綱」蘊意,比如政治腐敗、性別歧視等,很多人在品論中甚至將影片的重心放到了這些捎帶的意指上,這樣恐怕就有點兒一廂情願了。
其實,印度電影從來都不缺乏對於社會問題的揭露和討伐,比如《三大傻大鬧寶萊塢》中對教育體制的諷刺、《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中對宗教對立的挑戰等。這些敢於批判社會敏感問題的電影受到國內影迷好評的同時也讓飽受審查制度之苦的國產電影相形見絀,由此,向來不受待見的「阿三哥」也著實讓國人艷羨了一回。
印度這個國家的社會糾結比我們要複雜的多,比如種姓制度、民族對立、性別歧視、宗教紛爭等,當然也有我們所熟悉的政治腐敗,這一些列的問題糾纏在一起,使得印度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負累不堪,在與中國這個人口大國的對比中也往往落得下風,這也是很多國人諷刺「民主優越性」的反面教材。但是,民主就是民主,它所提供的政治性寬容是不可否認的,就像這些電影所享受到的發言權一樣。這是個簡單的事實,顯而易見。
反觀我們自己,很多電影人就沒這麼幸運了,因為一個叫廣電總局的傢伙總是比絕大多數人更專業,而且它總是說了算。所以,在我們批評國產電影「沒態度」的時候最好體諒一下自己人的苦衷。
當然,正視並披露不良社會問題是一個優秀知識分子的份內擔當,但我們不能以此去要求所有人,從這一點上來說,以阿米爾•汗為代表的一批印度電影人的責任意識值得我們稱道和頌揚。但是這不應該成為我們自慚形穢的理由,起碼,不應該成為一個單純的理由。正如前幾年的一個段子(我不保證真實性),馮小剛拍《一九四二》的時候有名香港記者義正言辭的指責說,60年代初餓死了更多的人,你為什麼不拍1962而拍1942?面對這直接的挑釁馮導立時怒火衝天,他說,你們知道我們內地電影人有很多話題是不能觸碰的,有些題材的電影根本不能拍,拍了也上映不了,但是,你們香港人有環境、有條件去拍這些電影,但你們去拍了嗎?
你看,這就是那個小事實。
另外,關於印度社會的性別歧視,有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印度的女兒》,這部片子圍繞2012年震驚世界的德里公交車輪姦案展開,全面深刻的展現了這一根深蒂固社會陋習,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
201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