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15 09:02:49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寫在前面的雞皮蒜毛:
昨天看完的,然後因為太晚了,回來處理一些瑣瑣屑屑的事情,然後感覺精力不夠用了,如果這個時候來寫這麼一篇影片,我覺得實在對不起這一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片子。
我就不擺歷史什麼的了,我感覺那樣太累了,雖然我也知道Aamir Han之前有過像《三傻大鬧寶萊塢》,《我滴個神啊》等非常不錯的作品,但是我還是得單獨站在這部電影上看。
首先說點題外話,我發現我最近都在躲著影院的3D電影,有兩點原因:
1.我遇到的影院都沒有提供鏡片,這對我這種四眼雞來說,要嘛戴contact,要嘛就套個巨不合適的眼鏡,簡直是種折磨;
2.這一點才是核心原因:我覺得3D電影過於關注技術上了,的確視覺體驗上給我的衝擊是足夠的,但是在內容琢磨和思想的深度上就容易欠缺,所以我看3D得片子,除了覺得爽(有時候審美疲勞倒沒有覺得那麼爽....- -)以外,你說有什麼hit中我的,能引發我思考的,我覺得很少,遠不及2D的一些電影,所以我現在更寧願去看2D的電影,2D的電影給我的精神的浸潤感更加足夠。如果從效益角度上來說,我在2D電影上的收益會比3D電影要高。
往往在2D電影上,我反而更能找到自己尋找的東西,來填補自己的空缺。
一.女權
其實Aamir Han的很多電影的關注點都是一些實際問題上,所以總是能夠引發思考,而這一次則集中在印度的男尊女卑的問題上。拋開是不是老套的話題或者是不是的確在印度存在著這個男尊女卑的問題(男女平等觀念在中國也沒有見得完全普及)不說,對於這個話題,什麼男尊不尊,女卑不卑,影片中就給出了答案:打一場,贏了就尊。誰說女子不如男,就連正面對決的機會都不給,這才是女權問題的核心——同等的機會。當然老實說,在普遍上,女子的力量上可能遜色於男子,所以決鬥很可能會輸,但是輸贏並不是女權問題的核心,社會有沒有給女子機會,和男子同樣的培養條件,這個很重要。影片中老爸始終相信著女兒可以,而提供和男子一樣的培養環境,與男子一視同仁,女兒也證明了自己並非不如男子。再擴展到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也是有值得思考的意義的,或許你會打斷我說「中國男尊女卑問題已經改善很多了,沒有什麼說的地步了!」,那我拜託你,思考問題能不能有點擴展性?
我們其實還可以擴展性地看到:我們培育孩子要一視同仁,作為父母始終相信他/她,他不是你的像股票一樣的投資品,你覺得他/她在一開始就展現出產次品的特性,就覺得投入不值得,然後把眼光轉向別處。請記住,他/她是你的孩子,這個定義是作為一個有感情的人的層次來說的(人是一個神奇的生物,如果有人一直相信支持自己,就能迸發出計算預估以外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力量,可能是腎上腺素把,誰知道呢- -),而且人是會改變的,以前不行,不代表以後不行,我覺得現在很多人沒有琢磨過"相信"這兩個字代表的東西了。
二.肉體
主題是摔跤,因此影片中出現大量的摔跤場面,每一個砸向地面的鏡頭都充斥著力量的魅力。
人類千百年來都擺脫不了肉身,即便再有智慧,肉身完蛋,智慧隨之玩完,所以人類發展以來一直都對肉體力量或多或少都有著一定的崇拜。我要說的一點是,現在我們這個"文明"的社會,這個"知識"的社會,太多人僅僅強調了"知識",而忘記了"力量的美",似乎對於普通人來說,肉體的訓練和力量的魅力都是停留在體育比賽上,而普通人的現實是:沒有必要經常提及力量的美,或者說提到知識似乎會更加重要一些。
肌肉的充盈感,掌握感,力量存在於肌肉中,這種感覺試問各位有多久沒有體驗過了?智慧在當今的知識型社會固然重要,但是肉體的鍛鍊更應該和智慧並駕齊驅,一起放到桌面上聊,雖然這個社會不需要你時刻去打架,所以你覺得肉體力量無用,但是只要人一天擺脫不了肉體,那麼一天就會有肢體衝突,力量的碰撞,你覺得你的肉體能支撐你在各種碰撞中走多遠- -
三.成長
不知道各位觀眾老爺在看到Geeta進去國家體育學院以後,接觸到各種新鮮事物,然後學了一套新的打法以後,回來和父親叫板,是什麼感覺?是不是突然萌生一種Geeta做錯了的感覺。
其實我在片段那幾分鐘內是這麼想的,可是自己的「她做錯了」這種想法讓我很難受,我感覺自己被社會的普遍想法影響了自己的判斷,然後不重新琢磨就認為這種是自己的真實想法,這種感覺讓我覺得噁心,所以我眼觀鼻,鼻觀心,定下心來重新思考。
嗯......我不敢說全部人都會有像Geeta這麼一段歷程,但我覺得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成長經歷,所以我最後思考結果是——誰都沒有錯,誰都不應該被責備。首先,Geeta從來沒有接觸過國家級教育,就連爸爸也不知道國家能不能教育好他的女兒,所以爸爸在第一次和教練談話的時候,被教練噴了兩句也僅僅是鄒了鄒眉頭離開了,他是相信國家能夠教育好自己的女兒的,只是後面女兒屢屢失敗,然後向爸爸哭訴,經過份析才知道是教練沒能教育好(我是站在電影裡面說的,要搬事實的話,其實我也看過wikipedia提到的,現實的教練並沒有刁難爸爸教育女兒)。而女兒這邊,Geeta作為一個從小生活裡面就只有摔跤,在接觸到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我覺得就算是聖人也難以拒絕的,相反我覺得接觸留頭髮,塗指甲,逛街,跳舞等等這些都不是墮落,不是不務正業,至於你們說分心?如果是40分鐘的課堂,我覺得能20分鐘集中精力,然後20分鐘分心,比你40分鐘裝乖寶寶更效率。還有請問誰說人只有一種活法?誰說一個人一輩子只有摔跤?對,我們都希望主角成功,所以得去歷經艱苦,不應該有享樂的時刻,要居安思危- -,別告訴我你們沒有這麼一瞬間是這樣想的.......那麼試問,我們自己如果從小只有摔跤,我們在脫離家庭,離鄉別井,去了外地求學(可以用各位去大學做比方吧),接觸了更加多的生活,你們會不會去嘗試新事物?一個年輕人,不去嘗試新事物,我覺得好無趣(並無冒犯)。
好了,回歸正題,從自小就在爸爸嚴格教育下成為一個只懂得按照爸爸意思摔跤的女孩,到在國家體育學院學習的被要求遺忘以往一套的女孩,再經歷多次國際比賽失利以後,看到了教練那一套並不適合自己,所以求助已經鬧僵關係的爸爸,最後沒有了爸爸的指導,自己能夠獨立思考,這難道不就是我們每個人所經歷的生命軌跡嗎?一個人出生,最開始的教育是家庭,是爸爸,媽媽,我們更多時候並沒有自己的想法,更加不可能有基於自己的想法而做出的行動,當我們成長到一定時候,已經不容許我們只是停留在家庭這個小世界裡面,我們要接觸外面的人事物,所以我們看到另外的一些做事的方式,另外的一種活法,可能和你爸媽教給你有了差別,可是你並不知道誰是對的,誰是錯的,所以漸漸地會先去接受別人那一套,然後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學習中,你慢慢發現有些爸媽教育的是對的,但是有些是不合適的,而外面其他人的想法和做法也是不全對,不全錯,你會開始慢慢學會批判地看問題,也知道了,並不存在絕對的對錯,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活法。所以你開始微調你自己,吸收合適自己的部份,而摒棄不合適的部份。
最後的最後,不完全依賴於任何人,有了自己獨立的想法,獨立思考,然後你就」成人「了。
電影看到這段,我留下了眼淚,因為Geeta讓我想起了自己一路走來(或者是很多人的一路走來):自己以前是個乖孩子,聽爸媽的話,把書讀好,可是上了高中,接觸新鮮的東西,就覺得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第一次覺得上課讀書的無趣,然後開始叛逆,不聽話,反著走,成績不如以前,卻喜歡遊戲,打球,交朋友,出去浪,可是後來,慢慢看得接觸的人事物越來越多,又覺得學習很重要,可是大學又反覆了,然後後面自己屁顛顛地把學習這件事撿起來,並且放在了第一要務,無論是學程式設計還是英文,不是因為別人怎麼怎麼樣,而是自己要怎麼怎麼樣,嗯.....就是變得挑剔了?
人生不就是這麼操蛋地反反覆覆嗎?就像一條sin曲線,一上一下,反反覆覆。
上面經歷是不是很撈,嗯,我也覺得,可是就是這麼撈的過去,才能定義現在的我,我並不拒絕它,我得承認它,只有這樣,我才有勇氣擁抱明天,因為有了獨立的過去,我才有可能活出自己的獨特的人生。
四.親情
有個瘋狂的爸爸,一直以來就要女兒繼承自己的世界摔跤冠軍的夙願,很不人道?我不覺得。
首先,我覺得爸爸的視野很開闊,教育很開明,能夠在這麼一個普遍男尊女卑的認識的社會裡面,力排眾議,讓女兒開始摔跤,雖然說有自己私心,但是如果不摔跤,你想想這些女孩最後會怎樣?這裡請自行google印度女人的地位,我就不講了。說不人道的人,請問你有勇氣在大環境裡面做一個鶴立雞群不一樣的存在?所以作為父母而言,十分難能可貴。
在推廣到我們周圍,現在很多父母都沒有思考父母的意義,只是覺得像投資一個產品一樣,養活了就算。我之前總結過,人與人的關係程度等於三個量之和,時間,精力和金錢。而往往,現在的父母投入只是金錢,而缺少了時間和精力,或者投入了時間和金錢,可是並沒有投入精力去思考教育的本質。甚至自己都沒有活明白,孩子就誕生了,趕鴨子上架似地硬著頭皮上。所以其實,個人愚見,作為父母,自己要努力想啊想,要思考,學習學習再學習,自己想明白了,自己活好了,孩子的教育才有可能好。
父子沒有隔夜仇,也是很hit中我。
」你是我的驕傲。「刺中了心中的痛,很多時候父母都只是給我批評,很少給我誇獎,或許他們覺得給我誇獎會讓我驕傲,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教育上,充分的肯定和相信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力,被相信的感覺,被擁抱的感覺,當你知道自己的父母無論什麼時候都支持自己的時候,就會有挑戰任何困難的勇氣,我不責備我的父母,我只是覺得,他們可以再給我多一點肯定,至少和批評持平。
五.追求
這一點體現在爸爸的一句話:"這個人(教練),他只是想給國家拿獎牌,就是拿銅牌就好,而我,是想給國家拿金牌。",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就算知道夜空遙不可及,也要去追求,因為即便我們伸手掏了個空,墜落了,也會落入繁星之中「,可能有出入,歡迎下方評論指正,我就不打斷寫作思路去查了,我想要表達的是,一個人的追求得定高點,然後燃燒自己的歲月朝那個方向去奮進,現在有太多會計算的人了,他們精細地盤算著可能性,就像教練一樣,計算到了51kg級別獲得獎牌的可能性更大,打從一開始,教練就沒有奪得金牌的選項,最後還有奪得金牌的可能嗎?所以Geeta之所以能奪金,是因為,她定的目標就是它,並且以它展開的訓練,就算最後遺憾沒有成功奪金,那又如何?至少它近在咫尺,它是可能的,如果我們打一開始就奔著只是拿個銅牌保底的心態,那麼金牌就是不可能的,你能理解當中的區別嗎?
做人沒有一點大大小小的追求,和鹹魚有什麼區別,連臘干都不如。
寫在最後:
其實我覺得,作為一部勵志片,勵志了,給你打了雞血,能讓你有了勇氣擁抱明天,那麼他就是成功,讓你感動,然後你被感動了,甚至落淚了,他也是成功的,我覺得實在沒有必要裝酷啊什麼的,在電影院,難道你不是為了自己去看的嗎?難道自己去電影院看場電影只是社交行為?難道不是一種心理索求?所以我覺得吧,看回自己內心,定定神,想哭就哭出來吧,承認自己被感動了又怎樣喔- -
然後,上面有關教育的,我純屬一時激靈,不具備強的參考價值,請各位批判著看,然後第四點親情的有點亂,因為想到什麼寫什麼的,有怪莫怪~
還有什麼要說的麼....?嗯...,對了,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我還沒有看豆瓣任何一條影評的,哈哈
最後衷心祝願每一個看了這部電影的你,能夠鼓起勇氣在自己選擇的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