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16 00:25:09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完影片後,自己都驚呆了:我居然會看摔跤比賽看的熱血沸騰....⊙o⊙!
體育比賽只是電影的一層「外衣」,表面看,其影射家庭教育(親子關係)的成份不言而喻,固然有父親(阿米爾·汗飾演的角色)為了達成自己的夢想而將其 "意志" 轉嫁(寄託)在子女(吉塔和妹妹)身上的嫌疑,但若此片僅僅在探討家庭教育,那還真是辜負了導演和如此敬業的演員們的一番苦心。
此片沒有大場面的製作和後期特效,卻能如此震撼人心,個人感覺,要歸功於影片在基於事實的基礎上(此片根據真人真事拍攝),還能多維度的呈現寓意。
| 家庭教育
在這個問題上,我不覺得父親是自私的。相反,父親有在引導孩子,給她們指了一條明路,並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她們(吉塔因為體重不夠需要補充營養,父親雖然錢不夠,還是想辦法與肉商討價還價,成功買到雞肉)引領她們成功走向彼岸。
父親早年已經贏得印度國家級摔跤冠軍,其自身的基因以及身體素質等先天因素已經為他 「轉嫁夢想」 打下了基礎,他的孩子(無論男女)自然要比別人的孩子,在摔跤這件事上更容易獲得成功,父親唸唸不忘要培養自己的孩子繼承自己的意志,不遺餘力的一定要生個兒子,卻生下四個女兒... 在一次老大與老二的校園打架事件中,窺見女兒們的「摔跤天賦」,如夢初醒... 「為什麼一定要兒子呢?」 只要是他的基因,他的孩子拿到世界冠軍,就是圓夢了。
想讓女兒學習摔跤自然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首當其衝就是母親的反對,但父親還是很堅決,與自己妻子達成 「先試一年看看」 。從這點來看,父親並非自私自利,他在發現孩子的天賦後,進行了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多嘗試(雖然在當時的印度農村背景下,這種嘗試會被認為他瘋了)。
父親每天早上5點讓兩姐妹找他,日常訓練枯燥勞累而乏味,姐妹倆除了要忍受村子裡的諸多風言風語,同時還失去了所有女孩子該有的想玩想吃自由的童年,慢慢的自然有了牴觸反抗情緒,開始無視父親的訓練安排,父親自然有 「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之感。
最觸目驚心的要數父親不顧吉塔的苦苦哀求,毅然決然的要求理髮師剪掉她的頭髮... 這段經歷一定在吉塔幼小的心裡埋下了怨恨的種子,她一定是怨恨父親的(在她不懂事的時候),覺得自己就是父親用來實現自我抱負的工具。其實不然,吉塔在第一次摔跤比賽贏得50盧比時,一次次地戰勝那些男孩時,她漸漸開始明白了,其實父親是在救贖她。
| 印度農村女性的命運
影片中,吉塔姐妹倆在對抗父親高壓模式的訓練,逆反期間偷偷出去與其他小姐妹參加派對活動,玩的不亦樂乎,音樂舞蹈美酒... 這些都對他們來說太奢侈了,姐妹倆沉醉其中,忽地父親大人駕到!音樂戛然而止,空氣都凝固了...
姐妹倆抱團痛哭,覺得命運對她們是如此的不公,為什麼她們有這樣的父親?!閨蜜的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讓她們幡然醒悟:「如果我有這樣的父親,就不用整日洗衣做飯幹不完的家務,到了14歲,就要賣給從沒見過面的男人為妻,之後一如既往的洗衣做飯幹家務生兒育女....這一生也就這樣了吧。」
這是一種何其恐怖的畫面,一眼望到頭的人生!姐妹倆被這番話擊中!我用「擊中」一詞一點不誇張,影片很好的表現了這點。她們好似瞬間明白了父親的用心良苦,穿男裝剪短髮訓練摔跤,飽受村民們異樣的眼光和冷言冷語,父親何嘗不是?!背負著「瘋子」的外號,一個人孤軍奮戰,孤獨真的是一劑良藥。
往後的日子,姑娘們自覺進行日常訓練,期間參加了諸多比賽,一級級的像打怪練級一般,父女間關係默契,村民們也慢慢轉變觀念,逐步認可這位父親的不尋常做法。
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一切都是以結果為導向,你想和別人不一樣(走不尋常道路)就必須拿出自己的成績和能力,否則就容易被唾沫星子淹死。有些約定成俗的東西也不知道是怎麼形成的?家務活就應該是女生做的,男生就應該比女生賺錢多,25歲你必須結婚,30之前你必須生完孩子... 諸如此類,不按常理出牌就歸為異類,「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我們做了他人眼中的完人,卻永遠地錯過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 吉塔拿的不是摔跤運動的金牌,她是在為整個印度女性流汗吶喊。吉塔一次次將對手狠狠的砸向摔跤墊,她想粉碎的就是那些禁錮了女性自由 「約定俗成」 的東西。
| 親子關係 & 國家體育局
吉塔如願拿到了印度國家級冠軍,按照常規,她需要去印度國家體育學院繼續接受專業的教練指導,父親不得不與女兒暫別,父親也為她感到高興,但也不免擔心教練的水準... (這樣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因之前父親為了吉塔更好的訓練,想購置專業的摔跤墊,去體育委員會申請資金援助,雖然摔跤墊也沒幾個錢,但卻沒能如願,只能自己用幾大塊床墊拼接起來作為替代品)。
體育局的官員吧唧吧唧不停吃著東西(剛吃完水果點心,冷不丁的叫助手趕忙繼續準備午餐... 暗示政府官員皆 「飯桶」),以及漫不經心的接待阿米爾,都讓他感到噁心至極,放出狠話 「國家養了一批蛀蟲」 (影片中一句台詞),故早期已經奠定了對專業學校的教練不抱什麼期待。
另一條線索,吉塔在進入體育大學後,突然離開了父親嚴格的條條框框管教,以及周圍自由的空氣與環境,讓她喜出望外,她開始留長頭髮,弄點小卷,塗起了指甲油,漂亮的衣服打扮起來,飲食也開始放鬆,偶爾會吃一些父親不讓吃的 「違禁食品」 ... 這些突如其來的改變,讓她感覺非常良好,重獲新生,覺得打好摔跤比賽與做個女孩子並不衝突。
在教練不正確的教導下,加上離開了父親的管教,吉塔連續輸了好幾場比賽,甚至開始質疑起自己父親曾經傳授她的很多摔跤技能(體育學院的教練一直叫吉塔要忘記之前學的方法...)吉塔也因此更願意相信學院專業的授課方法。
在一次返家時,父親得知吉塔沒有在用自己傳授的摔跤技能,瞬間與女兒槓上了,父女間劍拔弩張,甚至在以前訓練的、父親為自己搭建的簡易沙坑裡比試起來(吉塔想證明學院教授傳授的技能比父親的更實用),結果雖然父親甘拜下風,但傍觀者清的妹妹一眼就看出來,是父親年紀大了,不再年輕體力不支才輸給吉塔,和技能毫無關係。吉塔贏了父親,那副小得意的神情,讓我想到了,那種農村孩子接受了高等教育後,就開始嫌棄自己的父母 「土」 「丟人」 一個感覺。
父親從妹妹那邊得知吉塔連續輸了好幾場比賽,狀態不好,妹妹勸父親和吉塔談一次,另一邊妹妹與吉塔姐妹情深,在一次談心中,妹妹說 「吉塔,你變了,你以前會因為輸了比賽徹夜難眠,現在卻像沒事人一樣...」 這番話顯然是戳中吉塔內心了,她第一次和妹妹發怒,大家不歡而散。但事後,吉塔還是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就在父親猶豫是否電話之際,吉塔的電話先行打來,沒有過多的話語,一句 「對不起,爸爸」 已經淹沒了太多的詞彙,父女倆心照不宣。我相信影院裡很多人在這段眼眶都濕潤了吧。
影片的結尾也處理的不錯,吉塔參加世界摔跤決賽,父親如約賽場觀看,卻被教練安排的工作人員以 「有重要任務要接見你」 關進小黑屋。(每次比賽,吉塔總是用眼神看父親給她的指示,教練一直耿耿於懷,阿米爾總是和那教練唱反調,教練要吉塔防守,阿米爾讓女兒進攻...)這次教練用了非常手段讓父親消失在賽場上。父親看不到女兒的表現自然心急如焚,但最終當印度國歌響徹全場時,父親含淚臉上寫滿激動與欣慰。
吉塔在沒有父親賽場邊的情況下,獨自面對,贏得了世界冠軍(主角光環,即使不看結局也自然猜到吉塔最後以一個5分的抱腰摔,後來居上),如此安排,自然也有一種隱喻在裡面(人格的甦醒與自我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