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快斗先生

2017-05-16 01:19:03

不瘋魔不成活的支點是信仰


上一部看過的印度好片是《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將人類情感高於宗教信條這一主題詮釋得極其到位,情節緊湊全程無尿點。

今天看過《摔跤吧!爸爸》之後,不得不感嘆,印度在敏感的大主題上真能出神片!

故事敘述方面完整流暢。有摔跤夢的父親的想生兒子繼承夢想,不料連生四個女兒,在一次女兒打傷鄰居家男孩兒的事件中,父親發現了她們的摔跤天分,於是對他們開始了日復一日嚴苛的訓練,最後在國際比賽中奪得金牌,替父親完成夢想,也證明了傳統觀念這件事不能讓女性困於相夫教子,鍋碗瓢盆。

前期的鋪墊十分豐滿,把後續的發展推動得順理成章,影片的很多細節也都刻畫得十分到位。比如吉塔姐妹幼年剃髮時留下的淚水,第一次比賽時的失利,每一次的壓抑都是為了推動下一次的高潮。決賽場上的最後一秒,吉塔想起過往訓練中「5分」的得分技巧,父親被困時與女兒心神合一。其實這些設定都不算出奇,最後的金牌理應也是必然,但出現的時候仍然還是會讓人血脈噴張。雖然結果不能為我所控,但務必要讓「只有金牌才不會被忘記」成為信念。

「不瘋魔不成活。」夢想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在逆流中前行,村民的議論,妻子的反對,上帝的玩笑,包括後面學校的退信,教練的陰招,這些都讓這個父親百鍊成魔。「她們只做錯了一件事,就是她們的父親實在太瘋狂。」夢想在實現的過程中會變得越來越有意義。故事的前期,父親想拿摔跤冠軍只是夢想,後面父親想通過女兒讓更多的女性得到尊重,這便成了信仰。不瘋魔不成活就是實現它的方法論,要義是「克服惰性」。近來越來越流行的一個詞叫「懶癌」,他可能已經變成了人的一種性格特徵。我們對它是怎樣一步步接納的呢?小時候,因為貪玩沒寫作業,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那時候是有羞愧的,不僅僅是因為當著同學的面顯得丟臉,而核心是在那個時候我們認為「懶」是一個不好的特徵,後面我們在書本里學習了「懶惰的智慧」,常常調侃道:「我不是懶,是有輕鬆的智慧」,漸漸的我們變得更懶了,沒有了思考的我們根本談不上是智慧,懶惰逐漸癌變,有人把它叫「成長」。父母可能只會在我們小的時候提醒說不要偷懶,「爸爸不能每一次都來救你。」於是,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安逸。這好嗎?應該不好吧。「這個世界充滿假像,唯有痛苦不會說謊。」所以,想要試探自己麻木了沒,就把自己放入一個並不安逸的環境中去,求生要靠你自己。

「不破不立。」對,是個講女權的電影,只要社會上還出現對「女權」的討論,就不可能平權。印度的女性地位低且不自由,泰國也是,更為傳統的老一輩人眼中也是(我講得好委婉),很多地方都是,片中傳統女性(以吉塔母親為代表)明顯已被社會馴化。這部電影更為重要的意義,除了講夢想,更要呼籲的是信仰。需要被拯救的不是已經被馴化的人,而是正在馴化過程中還懂得求救的人。舊的傳統不破除,新的觀念就不會建立。而推動力正是人性跟血性。不清楚平權是否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終極訴求,但有壓迫就一定有抗爭,而旁觀者的態度應該是呼籲大於諷刺。

這個電影真的五星燃!看完渾身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