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公民--12 Citizens

十二公民/12公民/十二个中国人

7 / 973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昂
演員: 何冰 韓童生 李光復 趙春羊 王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fg

2017-05-16 02:35:46

十二公民:幾個印象深刻的角色和一些小細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沒有看過美版和俄版的《十二怒漢》就直接來看《十二公民》了。感覺這部電影的本土化做的很到位,並沒有外國電影翻拍的痕跡,也很符合國人的性格和習慣。
主演們演得也都很到位,節奏也很緊湊。最值得稱道的是十二個人,每個人都演出了各自角色的特點,台詞也很有力,讓觀眾在一部電影的時間就明白了他們的想法,以及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讓角色有血有肉,從這些人身上,我們好像看到了身邊的跟他們非常相似的人。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這麼幾個:

1. 4號陪審員 眼鏡男
這位就叫他眼鏡男吧。他文質彬彬,戴著眼鏡,說話有條不紊,從他的服裝和抽的菸斗可以看出來他很富裕。一開始,所有人圍攻8號陪審員何冰的時候,何反駁說情緒失控未必殺人,而且這個富二代雖然被生父勒索很生氣,也仍然會給生父一些錢。眼鏡男是這麼說的:
「正是這種一次次的辱罵,會把一個人的情緒壓到一個點上,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點,誰都不能碰觸,一碰觸他就會炸。」
而眼鏡男自己心裡也有這麼一個點,這個點就是人們對他的財富的仇視,也就是「被仇富」。
眼鏡男的情緒爆發了幾次,一次是被身邊的3號陪審員大叔說是「資本家」(這個詞出自大叔之口,非常符合他的年齡),還有一次更激動的爆發是被小賣部大叔說是「能用錢擺平,鏟事兒」;另外大家對他和年輕女學生的戀人、「干父女」的關係「另眼相看」,眼鏡男有不快,但沒有說什麼。
眼鏡男作為一個搞房地產的富商,對人們的仇富心理耿耿於懷,他與同為商人的小賣部大叔之間對比尤為鮮明:小賣部大叔對他的想像是「拿錢鏟事兒的事兒幹過不少」,他對對方的想像則是「不要拿自己的窮人思維當不能致富的藉口」;小賣部大叔看不到眼鏡男的靠本事致富,眼鏡男也看不到小賣部大叔半夜給學生送面的勞苦。他們之間不僅僅是思維的差距,也沒有考慮自己和對方之間條件之懸殊。所以,小賣部大叔的辛勞在眼鏡男眼裡也只是窮人思維,而眼鏡男的成就在小賣部大叔眼中也與努力無關。 這次補考學生家長的討論,也算是間接給這兩位提供了一個能對話和傾聽的機會吧。

2. 10號陪審員 北京原住民

這位可謂出口驚人,一句一個響雷。一口一個「河南人」「二道販子」「民工」「城鄉結合部」,一身老式黑白色外褂兒,一把扇子,眼睛一瞪桌子一拍,有理沒理嗓門兒都特別大。
這位的身份和執念很容易看出來:身為北京人的優越感,覺得外地人搶了自己本地人的地盤兒、工作和教育機會,認為可以直接以身份和標籤斷定一個人的品行,等等。
不過這位自己的品行說實話是真不敢恭維。隨意打斷別人的話是最明顯的劣習,說話、舉止粗俗,急躁。要說自私,小賣部大叔記掛的還是自己的店,是買賣,這位記掛的是「把房租收了」,不知道編劇這裡的用意何在,我覺得這裡也許是想要說這位的收入來源主要就是靠房租。
當然,這位最主要的弱點還是思維太過簡單,彷彿他的世界裡A就一定導致B,B的原因也只能是A,比如認為只要是外地人,無論窮的富的,老的小的,都沒有好東西,只要是富二代就一定能做出弒父的罪行,所有的證據、證人就一定是對的。這也體現在他的其他想法上。只要是北京變差(也許只是他自己的生活變差了,卻沒看到北京變好的方面),就是因為外地人(河南河北人),只要兒子考不上大學,就是因為被外地人搶了機會。
沒有其他原因嗎?肯定是有的,但是這位原住民不願意相信。反而,在證據被質疑的時候,他卻說「你們想相信誰就相信誰,不想相信誰就不相信誰,這成什麼啦?」「你們希望誰對就誰對,你們愛怎麼來就這麼來吧」。他用這種過於簡單的邏輯將一切不滿都歸結於別人,歸結於一個自己不願意了解的、被自己隨意想像的「惡意」群體,給自己的不思進取開脫。他口中的外地人,坐在他身邊的小警衛的努力直接可以打他臉。

3. 5號陪審員 冷酷男
這位冷酷男一開始的存在感很低,但是從隨著劇情推進,他慢慢引人注目。冷酷男的過去,我們從他的話中可以大概推測出來:有一個被人用彈簧刀捅了的哥哥,背後有紋身,小時候一起玩的孩子們人手一把彈簧刀,熟諳其用法。他口中那位被判了八年,被關一年半後被告知是誤判的青年,我們也不難推測就是他自己,而被誤判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證人犯了錯。
因為有這樣的經歷,他最了解被冤枉,被指責那種百口莫辯的無力感,所以才說「你們的萬一,擱他身上就是一萬」;他清楚被冤入獄的後果, 「誰管你冤不冤,你是蹲過大牢的人」 ;曾經的經歷讓他冷漠寡言,眼睛被遮擋在頭髮後面,總是低頭駝著背,但被激怒時也會流露出暴力傾向。


當別的陪審員都堅定地說「有罪」的時候,他是第一個說「我不知道」的人。不記名投票之後他被懷疑,一般人的反應應該是辯解「不是我投的」,而他則揚起臉說「我就投了怎麼了」,聲音不大也不憤怒,卻把質問他的人嚇得噤聲。這都與他之前被冤入獄的經歷有關。
輕率的審判造成冤案,冷酷男就是一個例子,就是這麼巧,十二人裡就出了一個冤案受害者,這還不夠令人警醒嗎?然而現場的陪審員們有警醒嗎?沒有,他們大概會想,幾年前的事,跟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4. 3號陪審員 的哥
很明顯,的哥的真理就是「孩子就得聽爹的話」。說實話,當他說出那句「父為子綱,君為臣綱」的時候,我是十分震驚的,的哥真的完全是這句話的粉絲,看看他的台詞就知道:
「我小時候要敢跟我爸那麼說話,那刀早插我胸口上了」
「哪怕他跟他爸吵了一架,動他爸一手指頭,那也是有罪的!」
父親要有絕對的權威,的哥對此深信不疑。對父親不聽、不敬、不孝,忤逆,就是大罪,就該受罰。小警衛對案情提出合理懷疑的時候,的哥對他的合理性使勁「呸」了一聲,但是他鄙夷的卻不是小警衛懷疑的具體事情(為什麼富二代不跑),而是小警衛和其他提出質疑的人竟然「為逆子捧臭腳」。對年輕人,對他這代人的兒子們,他都充滿敵意和警惕,小年輕在他車上說他開太快,他立刻讓人下車(這件事兩人都有錯,但作為一個司機,這樣做顯然是不符合職業要求的,因此被公司罰也是合理的)。他可以不聽別人的陳述,大搖大擺拿張紙玩井字棋,但別人丟了他的紙就要給他賠禮道歉。可見在他眼裡,對錯不重要,兒子尊重老子才重要,老子一切都是對的,兒子敢頂嘴就是錯的。


但是讓乘客立即下車的底氣,在面對更厲害的角色的時候很快就慫了。小賣部老闆拿來一袋礦泉水的時候,他立即起身拿了兩瓶,不是自己喝,而是一瓶給了眼鏡男,一瓶給了冷酷男(後者立即把水給了身邊的醫生)。為什麼呢?眼鏡男因為他一句「資本家」大發脾氣,冷酷男被他冤枉成投無罪票的人。的哥不願意把案發房間的平面圖給8號看,當冷酷男說「我想看看」的時候,的哥馬上說「您看可以」,這種不敢得罪人的小心翼翼,跟在兒子面前的厲害形成了鮮明對比。
的哥的兒子為什麼因為推了父親一下就離家出走?這合理嗎?事實更可能是,這次出走是兒子委屈、憤怒多年的結果,雖然他很愛兒子,但是這種以愛為名的壓迫要嘛讓兒子成為放棄反抗的「乖乖兒」,要嘛讓兒子與父親徹底決裂。

5. 被批鬥老者
被批鬥的老者一開始一直沒說話,直到他為了支持8號,投了一張無罪票。
老者主要講述了兩件事,一件是他們家57年被批鬥,一件是他解釋老年證人說謊的動機。有幾個細節很值得玩味。
老者一說起,「那是57年,……」,在場的人大多數的反應都是失望,洩氣,就好像我們聽見身邊的老人開始講那些老掉牙的事情一樣。老者嘆口氣說:「你聽我說嘛」,8號說「您說」,老者才繼續講下去。


而老者認為老年證人說謊的動機是什麼呢?是重視,是一輩子沒有被重視之後,老年了才被重視時的惶恐、激動,讓老年證人說服自己去作偽證。老者為什麼對老年證人的心態這麼了解?與其說他說的是這位證人,不如說他說的就是自己平時的無人重視的生活和失落的一生。
老者對老年證人觀察入微,連證人背心開了線、努力掩飾瘸了的腿都注意到了(從現場人的反應來看其他人應該都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說明老者把老年證人的錄像看了很多遍,至少是對這位證人的錄像格外注意,這也許是想要找一些共鳴吧。


除了人物外,幾個細節也很值得注意,不得不說這簡直太本土化了,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

1. 討論開始之前,的哥說「學校真不是東西,好好的孩子這麼折騰」「學什麼西法,西法不一定適應中國」(大意)。(結果呢?西法未必公正,但是像他們這樣憑報紙新聞斷案一定是有漏洞的)
2. 第一次投票,只有8號投無罪,北京男站起來說「看到沒,這就是中國人!中國人不抱團兒」;不記名投票有一張無罪票,也是北京男瞪大眼睛說「誰呀,我就像知道這哥們是誰!」
3. 小賣部老闆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時拿眼鏡男舉例,他認為這是在奉承眼鏡男,沒想到撞到了槍口上。
4. 的哥質問8號:「你是誰呀,你是他親戚還是什麼人,你憑什麼質問我們?」
5. 的哥:「十幾秒,幾十秒,沒必要那麼精確!」
北京男:「你們為什麼這麼吹毛求疵!」
6. 小賣部老闆煽動其他人將矛頭對向8號:「看到沒有?這哥們兒想讓我們在這兒陪他一晚上!」
7. 被批鬥老者寫的「無罪」是繁體字,符合他的年齡和背景。
8. 開頭的女學生陳述之後轉身,坐在家長座位的眼鏡男對她噘嘴飛吻。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啟發人思考的電影,從中可以看到,要保持冷靜、篩選資訊、不盲從,以及向真理低頭是多麼不容易。而且電影中每個人都彷彿在我們身邊能找到影子,或者從網上的各大新聞中找到他們的言論,可見片子基於我們國家現狀進行再創作的用心。我會把這部片子推薦給身邊的人的!比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