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單靠「摔跤」,就能吊打國產電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也子
既沒有什麼好萊塢的大背景,亦沒有如《長城》、《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宏大響亮的名字,但就是這部來自印度的名字聽來還有點不明所以的影片,在新片雲集的上週獲得了週末票房冠軍頭銜。同時它也是為數不多的讓中國觀眾從頭燃到尾,情不自禁站起來鼓掌的影片。這場面真是在活生生打臉國產電影!
正如貓眼上的標註「次周3.2億逆襲登頂周票房冠軍」。《摔爸》沒有眾星雲集的明星效應,整部影片中國觀眾印象深刻的也就一個阿米爾汗;更沒有如國內影片的水軍炒作捆綁式宣傳打頭陣。《摔爸》的票房逆襲完完全全就是靠觀眾二刷三刷後還依然感動叫好的口碑效應啊!
在這個國內電影盛產的時代,有幾部電影觀眾能給打9.8分?低成本製作的《摔爸》可圈可點的地方有太多,從演員的演技到故事的情節無處不牽動著觀眾的神經末梢;就連冷門的受眾並不多的摔跤競技都能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甚至有觀眾觀影后萌生學習摔跤的衝動。
我甚至一度以為影片裡的演員是請的專業摔跤運動員,否則怎麼可能演的如此逼真!然鵝,我想錯了,當查詢相關資料後才知道電影裡的五位主要摔跤演員都只是演員。(如圖)
「姑娘即使訓練骨折了都不敢說,生怕被替換掉角色」,這不管是從演員珍惜機會的角度還是從影片高要求的角度來說,都能看出來印度市場對影片演員的高要求,能產出這樣的電影也應該在情理之中吧!
感受一下,九個月訓練的效果~
反觀國內某些影星,因拍電影傷手指都能作為大宣特宣的噱頭,真是只能呵呵了。不知從何時起,國內的演員一旦紅起來就成了國寶級保護動物了,稍微有點磕的碰的都要宣傳好一陣子,動輒出場費什麼的都是百萬以上級別的,也沒見貢獻出幾部好劇來。
為了一部電影,毫無基礎的演員們每週要訓練6天(一週也就7天啊),持續7到9個月,甚至只有30秒不到一分鐘摔跤鏡頭的妹妹都要跟著鍛鍊9個月。這是啥概念?要放到中國演員的身上,還不哭死?
9個月的時間多少部電影和電視劇等著撈金呢,哪能為了一部電影就耽擱這麼多時間。那遇上了需要真刀真槍的鏡頭咋辦?替身加剪輯,完美!所以放眼中國影視劇市場,「實力不夠,顏值來湊」、「戲不夠、愛情湊」這樣的套路遍地都是。作為電視劇、電影的生產大國卻沒有幾部國際競爭力的片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主演阿米爾汗,阿米爾汗需要在電影裡飾演一位摔跤手19歲、25歲和55歲的三段人生。一人飾演三角,沒有替身。51歲的高齡要冒著健康風險在短時間內驟增驟減,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儘管有替身和脂肪貼紙的辦法可以實現拍最攝效果,但是阿米爾汗為了演出真實的狀態,毅然決然拒絕了導演的提議,扛起了大幅增重減重的任務。最重的時候達到了194斤,體脂高達37.6%,穿個襪子都費勁。
在需要拍青年時期時,他便進入了慘無人道的減脂期。經過殘酷的訓練和飲食,折磨的叫苦不迭5個多月後他的體重從194斤,減到137斤,體脂從37%減到9.6%,此中的艱辛,有過減肥經驗的人一定知道這是個有多痛苦的過程。而所有的這些只是為了更好的詮釋角色,將摔跤時應有的狀態和動作表達到位。
只這一個「摔」,印度演員們就用了近乎一年的魔鬼訓練來準備。試問,作為影視劇盛產大國的中國,有幾部影視劇能這樣做?希望在《摔爸》這類質量口碑爆棚的作品還沒有完全碾壓中國市場的時候,咱們也能多出些這樣的作品吧!泱泱大國,取之不盡的題材應該好好利用啊!
…………
關注「一起侃電影」公眾號,更多精彩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