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雜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一次又一次刷爆我的空間後,我在今天走進電影觀看了這部印度國寶級男演員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很多人說這是一部講父愛的電影,但是我看完電影后沒有立馬想給自己爸爸打電話的衝動。父愛只是電影中的眾多元素之一,如果根據印度原名《DANGAL》直譯成《摔跤比賽》,不知道說這部電影講父愛的聲音會不會小一點。畢竟大多數人都覺得片名大多就概括了電影的主題。
影片的梗概很簡單,講述了一個想為國家贏得金牌的摔跤運動員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將夢想寄託在了孩子身上,最終女兒完成了這個夢想的故事。
電影在一開始就在為男主角辛格放鉤子,渴望為印度拿到一塊世界金牌的他接連四胎女兒,但是有困境就會有解決的方式,兩個女兒在學校痛打了兩個男生,男生的家長找上門來,辛格看到了兩個女兒摔跤的天賦,想用一年時間訓練他們以觀後效。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從此告別一般的童年生活,五點起床,跑步、伏地挺身、魔鬼式的訓練。兩個女兒無法理解自己作為女孩子為何要做這些事情,不光是她們不理解,所有人都不理解,包括螢屏前的觀眾。有壓迫就會有反抗,兩個小女孩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調鬧鐘、摔跤時故意輸、拿水潑燈泡。有一天,她們想找父親談談,找藉口,用苦肉計博得父親同情從而結束這些噩夢。但是這個固執的父親聽完後,不但沒有放鬆,反而剪掉了對女生而言珍貴的頭髮。在這裡,對於這兩個小女孩而言,童年可以說是被徹底的扼殺了,她們這樣想,我們也這樣想。情節推進,兩個女孩子偷懶一天,換上女孩的行頭,參加朋友的婚前典禮。被父親發現,父親闖入典禮現場,大發雷霆,而這也讓女兒和父親的矛盾與誤會進一步加深。夜晚,兩個小女孩和朋友的聊天讓小女孩漸漸理解了父親的愛,為了讓父親感到驕傲,從此,兩個小女孩刻苦訓練,
在父親的指導下,電影情節快速推進,吉塔一次又一次摔倒各種摔跤場的男孩,在各大賽場大放異彩,人們的態度也由以前的嘲笑變成了讚賞和認可。
吉塔獲得了國家冠軍,來到了國家體育院學習,在體育院,她學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忘記以前父親教的所有東西,由於離開了父親,加之到了更高的層次,吉塔開始牴觸父親的教導,開始放縱自己,開始留長髮、染指甲。並再次和父親產生了矛盾。而此後的比賽,吉塔一敗再敗,她開始重新想起父親的教導,她自己親手剪掉了長髮並再次和父親偷偷的並肩作戰
並在後來的大英國協比賽中為國家贏得了女子摔跤的第一個金牌。
電影在一開始,導演就開始賣弄起了自己高超的電影技法,第一個場景導演特意為辛格安排了一場摔跤戲,這場戲的蒙太奇語言十分經典,電視中摔跤比賽的解說和現實辛格的摔跤比試高度同步,交代了辛格的身份,體現了辛格摔跤技法的高超的同時又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這部電影中有一個旁觀者「我」一直在講述和解釋著這個故事,「我」是故事的見證者,又是整部電影敘述的線索。電影結構大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一個部份吉塔和巴比塔孩童時的故事。另一個部份是她們成年後的故事。而這兩部份的分界線十分明顯,兩個鏡頭的切換再配上旁白「我」的敘述,吉塔長大成人,故事從前半部份過渡到後半部份。整體上看,電影劇情縝密,首尾呼應,比如在訓練是辛格提到的「五分」幾乎沒人達到,再加上「我」拒絕配合示範,為「五分」動作營造了十足的神秘感,最後結尾也順理成章的由「五分」動作完成了逆境反超。整個情節佈局我感覺有些好萊塢的味道。
普通小鄉村兩個普通的小女孩,從小被強迫著過著和其他小女孩不一樣的生活,她們不能吃自己愛吃的,別人在看電視,而她們要摔跤,別人五點在家睡覺,她們要早起出去跑步,父親此時儼然就是一個魔鬼,他甚至剪掉了女孩子最珍貴的頭髮。但也正是由於這些,讓這兩個女孩遠離了鍋碗瓢盆,遠離的平凡,讓全印度為她們尖叫吶喊,讓她們成為了全印度的榜樣。很幸運,父親不期望自己的女兒平凡,而女兒最後也不甘心選擇平凡,雙方共同的努力下,力量無窮無盡,結局,女兒和父親紛紛達成了自己的夢想,父親培養的女兒為印度拿下了金牌,而女兒也終於聽到了等待許久的那句話「你是我的驕傲」。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從被動漸漸轉為主動,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而父親卻漸漸由主動轉為被動,小時候父親可以強制性將女兒的頭髮剪掉,後來吉塔留起長髮,父親卻只能冷冷的說一句話。頭髮可以說是一種象徵,小時候父親可以幫吉塔剪掉,但是長大後,吉塔想要留起長髮,父親也再也無法強制性的干預了。然而吉塔是在成長的,她意識到了失敗,意識到了自己的放縱,她拿起剪子,做了小時候父親對她做的她認為殘酷的事情——剪掉了自己的頭髮。她和父親幾乎做了一樣的選擇,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值得一提的是,結尾決賽的時候,故意設置了父親不在現場的情節,為的就是讓吉塔獨立應對巨大的難題,最終,吉塔拿下了冠軍,她的心智已經成熟,足以應對人生中的困境,而父親也沒有必要再時刻陪伴身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