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前必閱讀-如何客觀,低調的吹《摔跤吧》
1、「撇開劑量談毒性」?摔跤吧爸爸,其,實,揭露的是印度大社會環境。
(1)之於我,對印度維二的認知就是開掛的阿三哥和屢被曝光的強姦案例。而這部影片裡,雖然沒有令人髮指的犯罪案例,但是印度女性地位的地位低下還是讓我們從影片初始就感受到了。大女兒出生後,男主的強顏歡笑,妻子的愧疚不安,村人的同情甚至來自「敵人」的恥笑,被傳授的各種各樣的得子偏方,處處體現著印度對男性的重視和期待。及至後來「被迫」學習摔跤的女孩們,更是遭受了來自各方的愈加嚴重的恥笑。女子摔跤?史無前例!還是參加廚藝比賽吧!
(2)在這樣的社會文化下,女性發展體育固然不被看好,然而印度名副其實的渣渣體育競技水平,源頭卻在印度體育文化的缺失。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佛教聖地,一直崇尚的就是精神修行,以食素,禁慾(宗教縱慾,現實禁慾),苦行為榮;以食肉,休閒,體力勞動為恥。所以,影片中「爸爸」為了給女兒們補充體能燉的那隻雞,遭到了素食妻子以絕食為威脅的強烈的反對;吉塔能夠作為女性參與最初的那場摔跤比賽,也是因為主辦方以此為噱頭,達到吸引觀眾,多賣門票的目的;更遑論印度政府對於體育的不作為了。影片中「爸爸」為了給女兒們換一張摔跤墊低聲下氣請求官員,換來的卻是白眼,恥笑,驅趕。「是這些官員毀了印度體育」,是文化毀了印度體育。
(3)另外一個影響印度體育競技水平的因素-經濟。女兒訓練只能穿堂哥改過的衣服;為了給女兒補充體能,連買一隻雞的錢也沒有;請求政府贊助摔跤墊,官員卻捏著他那肥胖的手指,說,給予體育的資金只有這麼點兒。
2、正能量始終在線,美好馴服「惡勢力」
(1)即使主人公非常渴望兒子,但是對四個女兒的真心疼愛與著想,讓這部影片從頭至尾閃爍著美好與希望,這樣的呈現,恰恰是影片的閃光點。因為這不僅代表了一個正常父親對女兒的感情,更是用美好馴服了「惡勢力」。影片通篇沒有歇斯底裡的強調女權,沒有浮誇過度的展示女性地位的低下,沒有史詩級的女權鬥爭。好像,印度就是這樣的,並沒有像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壓榨女性價值,好像印度女性和我們也沒有什麼差別。有時候,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大動干戈的對立鬥爭更易馴服人性。然而鞏固「被馴服的人性」的法則,加之掌握話語權的方式,必然是成就。所以作為女性摔跤手,吉塔卻接連不斷地戰勝男性後,成了村莊的驕傲和傳奇,徹底封殺了流言蜚語和調笑輕視。
(2)影片正能量的另一個體現-夢想,卻也是影片的爭議點。到底爸爸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到女兒身上,犧牲掉她們的童年,有多直男呢?只看到這點的觀眾,無疑是「撇開劑量談毒性」。從「爸爸」說出,希望女兒能代表印度在世界拿到金牌,希望給印度所有女孩做榜樣的那一刻,這起初源於個人的夢想就已經昇華了。更何況,在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印度,如果你不爭取,不反抗,不打破教條,就只能和鄰居小姐姐一樣14歲之前幹家務,14歲鮮花年紀嫁人插牛糞,14歲以後相夫教子了。那些打著「直男癌」旗號的觀眾,真希望你們的眼界能寬廣一點,思維能清晰一點,抨擊「直男癌」不是時尚,也不是代表你自主獨立性格,新時代女性的標籤。
(3)細節過硬,溫情,雞湯不油,情節並未出乎意料卻引人入勝。
作為一部運動題材作品,《摔跤吧,爸爸》用了大量的鏡頭和場景表述競技場景,這相比於以往的運動題材類影視作品,簡直太良心!沒有特技的眼花繚亂,沒有快慢鏡頭的過份浮誇,實打實的給觀眾奉上了多場現實級別的摔跤比賽。摔跤,這項之前在我印象中沒有任何美感的,粗糙的,有點暴力的運動,突然爆發出了花火般的吸引力。《冰上的尤里》之後,又多了項能和小夥伴一起追的體育項目呢。
最高潮的細節出在奇蹟五分,前後呼應用的妙。進了體育大學的吉塔,在新教練的誤導下,終於對「爸爸」過時的摔跤技巧完全否定,這讓「爸爸」大為光火。吉塔強勢的給「爸爸」展示最新的,最實用的技巧,卻被「爸爸」用五分技巧摔過去。在和澳洲的選手爭奪金牌的最後關頭,在落後對方五分,幾乎失去信心的情況下,終於想起了「爸爸」的話,「我不能每次都在你身邊,你得自己救自己」,吉塔強勢進攻,恰恰是用當初「爸爸」打敗自己的那招老技巧,在最後關頭奇蹟逆轉奪金,全場譁然!
最後,說了這麼多,真的體會到了阿米爾汗對這部影片的良苦用心。阿米爾汗的電影,不管是《三傻大鬧寶萊塢》、《印度往事》還是其他,影片總部揭示一些印度社會問題,可以說是格局一直在線了。華語電影優秀影片無數,卻也有單純為拼流量,拼顏值,拼人氣的無意義之作,且近年來數量繁多,不能不讓我們反思。對華語電影,期待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