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剛戰士 Saban’s Power Rangers

超凡战队/ 战龙觉醒(港) / 金刚战士(台) / 恐龙战队 / 恐龙战队 真人版 / 超级战队 / 超能战队 / Mighty Morphin Power Rangers

5.9 / 114,046人    USA:124分鐘

導演: 狄恩伊斯拉利特
編劇: 約翰蓋汀斯 馬特沙撒馬 伯克夏普萊斯
演員: 布萊恩克雷斯頓 伊莉莎白班克斯 比爾哈德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田YU

2017-05-16 21:07:08

【科普向】這就是你爸爸我小時候看的「鎧甲勇士」


22前,美版《恐龍戰隊》引入中國,電視機前的等待,與小夥伴之間的玩具大戰,成為不少80,90後難以磨滅的童年記憶。如今,美版《恐龍戰隊》的螢幕重啟之作—《超凡戰隊》熱血歸來,不僅還原了原初版的經典設定,CG特效更是一掃特攝的B級畫風。酷炫的外骨骼戰甲,機甲合體大戰外星異獸,回憶殺來勢洶洶。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超凡戰隊》的前世今生,跟隨10大關鍵線索,一同走進你所不知的美版戰隊。

1.7年難產的螢幕棄兒
1983年,知名兒童音樂製作人—哈伊姆•塞班創建了「塞班製作公司「(Saban Entertainment),以動畫配樂為起點,塞班在短短幾年內將公司打造成為電視,卡通,真人秀多棲發展的行業新星。然而,製作成本高昂,缺乏獨佔IP的困境,也讓塞班急於找到一套」低能耗高產出「的製作模式。
 
1984年,塞班在日本出差,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了五個小鮮肉變身成為超級英雄,駕駛巨型機甲與外星怪物搏擊的戰鬥畫面。當時的他並不知道什麼是特攝,更不知道眼前正在上演的,正是日本三大特攝(奧特曼,假面騎士,超級戰隊)之一的《超級戰隊》系列第八季—《超電子生化人》。
塞班很快便和製作《超級戰隊》的東映公司取得聯繫,並買下了《超電子生化人》的海外播出權,他的想法是保留原作中變身後的打鬥場面,露臉的部份交由美國小鮮肉演出。然而沒有一家美國電視台認同他的B級片製作模式,甚至覺得他這個搞音樂的門外漢簡直空手套白狼。1991年,塞班帶著第15代超級戰隊—《鳥人戰隊噴射人》的改編企劃上門推銷,不僅再次吃了閉門羹,連曾經統一戰線的員工們也開始動搖。
 
2.「難姐難弟」開闢兒童戰場
1993年,《侏羅紀公園》在全世界掀起了「恐龍熱」,東映也瞅準商機,在《侏羅紀公園》上映前一年就推出了以恐龍為主題的第16代超級戰隊—《恐龍戰隊獸連者》,講述五個以恐龍和原始獸命名的超級戰士,駕駛守護獸機甲大戰外星邪惡女王的魔幻故事。深陷泥潭的塞班抱著最後一搏的心態,帶著《恐龍戰隊》的改編企劃來到了福斯廣播公司,沒想到接待他的兒童台負責人—瑪格麗特•勒施也有過同樣的遭遇,早在80年代,她就和斯坦李老爺子挨家挨戶推銷《超級戰隊》的譯製版,不僅沒人賞識,25000美元的成本也打了水漂。相見恨晚的兩人差點抱頭痛哭,勒施立即決定按照塞班的改編模式,投拍「美版《恐龍戰隊》「
 
3.本土改編大刀闊斧
美版《恐龍戰隊》試播集播出之後,塞班也正式和福斯簽約。為了適應本土觀眾的審美習慣,塞班用科幻元素,校園青春,美式價值觀替代了原版恐龍後裔的魔幻設定。同時啟用既有顏又能打的鮮肉班底重編文戲,僅保留原戰隊變身後的動作場面。在包裝上,塞班將「變身」(metamorphosis)一詞簡化成「morphin」。並給該劇起了一個通俗又響亮的名字「超凡戰隊」( Power Rangers),再冠以「強大「(Mighty)做前綴,美版戰隊正式命名為」超凡戰隊「。(Mighty Morphin Power Rangers)在1993年8月29日面向全美觀眾播出。伴隨著《Go Go Power Rangers》的主題曲,五色超級戰隊,外星導師佐藤,機甲恐龍佐德,邪惡女王麗達的重啟陣容即將席捲全球螢幕。
 
4.擊敗蝙蝠俠一戰成名
定位早間檔的美版戰隊播出兩週後,收視率就超過了黃金檔的《蝙蝠俠》動畫。播出兩個月後,觀看人數就突破了四百萬大關,這可是《忍者神龜》動畫播了4年才達到的收視高度啊。而第6位成員—綠衣戰士湯米的加入,更是讓該劇的人氣水漲船高。扮演綠衣戰士的傑森•法蘭克4歲習武,是劇組的動作明星和顏值擔當。到了第二季,戰隊因為薪酬原因迎來換血,甚至在第6季之後開啟平行宇宙模式。但傑森飾演的綠衣戰士(後期進化為白虎戰士)依舊是服役時間最長的角色。《超凡戰隊》最後的彩蛋中,綠衣湯米領銜續集更是讓眾多情懷粉淚奔。
 
5.玩具周邊賣到脫銷
1994年年底,美版戰隊僅僅播出一年後,其玩具銷售額就飆升到了10億美元。和塞班合作的日本玩具大廠萬代成功打入美國市場。除了高可動的8寸人偶,萬代還推出了一系列戰隊武器,變身器瘋狂斂財,組合套裝的銷售模式更是為歐美玩具商指明了致富新路。截止到2001年,恐龍戰隊系列周邊的全球銷售額已經突破了60億美元。
 
6.真人大電影早有先例
2017版《超凡戰隊》並不是第一部恐龍戰隊劇場版電影,早在1995年,福斯就乘勝追擊,投資1500萬拍攝了《恐龍戰隊》劇場版大電影。影片口碑並不出彩,福斯還為了趕時髦,用CG化的麥克佐德(合體獸)替代了原版特攝造型,但粗劣的CG效果還不如原版的塑料質感。即便如此,影片依舊取得了6500萬全球票房的佳績。1997年的續集《金剛戰士》倒是回歸了特攝本色,但隨著《恐龍戰隊》螢幕熱度的急速消退,這部續集的全球票房最終只有可憐的960萬美元。
 
7.《超凡戰隊》不再超凡
原版素材越來越少,美學風格一成不變,原創故事不文不武,核心觀眾熱情不再。本就是兒童肥皂劇的美版戰隊在1995年後陷入低谷。蟬聯了近3年的收視率冠軍最終讓給了另一童年經典—《雞皮疙瘩》叢書改編劇集,玩具銷量更是銳減35%。儘管塞班在96年推出革新意義的《希奧戰隊》,卻依舊無法挽回該系列的收視頹勢,最終在1998年第六季結束了佐藤時代,之後的作品則逐漸和原初版漸行漸遠。迪士尼在2001年買下了該系列的版權,《超凡戰隊》也徹底淪為了玩具廣告片。
 
8沒有漫威,就沒有《超凡戰隊》
在原版《超級戰隊》中,我們經常能見各種巨型機甲合體的戰鬥場面,這一傳統自然也延續到了美版《恐龍戰隊》中。但開創這一傳統的竟然是漫威的蜘蛛人。早在70年代末,東映就和漫威就簽訂了3年內共享版權的租賃協議,漫威的「地球-79203「就是東映角色的平行宇宙。而東映則為了迎合本土觀眾,將日宅最愛的機器人動畫與蜘蛛人元素整合,炮製了一部本土風情濃郁的「蜘蛛人召喚巨型機甲」的特攝劇。並首次將巨型機甲的設定植入到了1979年的第三代超級戰隊中一直延續至今。可以說,沒有小蜘蛛的漂洋過海,就沒有如今機甲熱血的《超凡戰隊》,這也是為什麼漫威至今依舊是《超級戰隊》的主創者之一。
 
9.R級《恐龍戰隊》
作為美國引進的第一部特攝劇集,《超凡戰隊》系列迄今已經推出了24季,包括20種不同主題風格的戰隊和3部劇場版大電影。在全球吸粉無數。在2015年,還有一部飯制的R級微電影,極其血腥黑暗。曾經那些守在電視機旁的忠粉都以長大成人,開始用成人化的視角緬懷最初的感動。而隨著塞班在2010年以4300萬美元從迪士尼手中購回版權,拍攝《超凡戰隊》第三部大電影的想法也在塞班心中生根發芽。
 
 10.情懷粉注意事項
首部美版戰隊在1994年播放完畢之後,1995年便被引進到中國。雖然當時只有上海等大城市的觀眾有幸在1995年看到這部作品,但隨著之後各地有線電視的普及,美國版《恐龍戰隊》成了各省教育頻道的熱播劇,成為了許多95前孩子難忘的童年回憶。至於各位前去觀影的情懷粉,不想暴露年齡的話,千萬別在聽到「Go Go Power Rangers「的主題曲時淚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