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HIS IS IT

2017-05-17 01:48:29

《鋼的琴》:造得出的琴,忘不掉的情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從整體的角度來看,電影《鋼的琴》是一部前蘇聯氣息十分濃厚的片子。中國的導演拍出的片子很蘇聯,通過老廠區工人的著裝和歌唱、說話的語氣和用詞、牆壁上張貼的宣傳標語彷彿可以看到那個幹勁十足、繁榮興盛的「東北工業基地」的影子。

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過去的大工廠生產模式已經逐漸褪去,這也是老工人階級被時代潮流逐漸帶下歷史舞台的體現。陳桂林和他昔日的工友們在影片中和他們曾經工作的地方形影不離,靠組織的小樂隊替人在紅白事奏樂養家餬口,都表達出過去那個時代曾經輝煌過的工人階級對於自己的「工廠母親」的依戀。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工廠和老工人之間,也是一種「母子關係」,這和片中小菊與小元的「母女關係」形成一個明暗的對比。

鋼琴的誕生,一部份是因為陳桂林作為父親對女兒的愛,另一部份就是對曾經那個時代以此為契機進行一次回憶。陳桂林的前妻小菊與其打官司,爭奪對於女兒小元的撫養權,當陳桂林聽說「只要誰能給小元買鋼琴,小元就跟誰」後,陳桂林通過造模型、偷琴,一直髮展到最後的聚集曾經的工友一起造鋼琴,體現出的是一位普通的父親通過自己的嘗試努力挽留女兒的偉大父愛;作為老一輩,為了挽留住即將離開自己的女兒,甘願去滿足女兒的願望,製造一個從未了解過的西洋樂器,是十分偉大的行為。同時,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看出90年代老一代工業人不服輸、敢於進取的「工人階級精神」,這便和陳桂林與一群昔日的工友在KTV中唱的歌曲《懷念戰友》一樣,做出的動作也是當時工人海報上經典的前進動作。人已相見,懷念的是那個崢嶸的歲月和充滿正能量的生活狀態,昔日的進取工人的身影彷彿又在這時重現。

影片中的陳桂林是一位下崗工人,夫妻關係的破裂讓他和小菊在破廠房棚子前正眼都不給地討論傢俱的去留。對稱的構圖以及略顯灰白色的背景,不僅代表了沒落的工業基地輝煌不再,也顯示出陳桂林私人生活混亂不堪的一面。不同的是,生活狀態紊亂的陳桂林憑藉著廣闊的人脈依舊籠絡到一群幫助自己的人,但這一過程中也有著幽默的成份。

第一部份,在理髮店和理髮師聊天的過程中,陳桂林嘴上說著「你得解放思想才能解放自我」的話,讓觀眾不由得發出內心的讚嘆,讓陳桂林增加了看似老工人,卻具有進步思想的一面形象。緊接陳桂林掛在門外的豬肉被一個路過的人用鐵錐釣走,出門便喊:「咋啥都偷呢!」,這便完成了一個十分幽默的劇情反轉,不僅宣傳了一把東北話獨特的幽默感,也顯示出那個沒落的環境中人們盜竊行為的「無限制」;第二部份,在麻將館胖頭和三個女人打麻將,胖頭偷偷地在放牌時順走一張牌,結果被右邊的「麻友」抓了現行,隨後便是一場跨越室內外的追逐戲,從房間裡到樓上的排氣管再到最後的煙囪上,這一段戲十足地體現出荒誕幽默的含義。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許未必會因為一個人偷牌從頭追到尾,但影片《鋼的琴》為了塑造人物形象便做足了這段戲。這樣的追逐,也體現出當年工人們那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在音樂的使用上,張猛導演也獨具匠心。在陳桂林用木料製作「書桌鋼琴」時,背景音樂使用的是女兒打遊戲時的「超級瑪麗」,音樂的節奏和陳桂林製作的動作幾乎吻合。超級瑪麗的闖關音樂一直以來是經典和滑稽的代表,在此運用這一段音樂看似描繪出陳桂林製作不能發聲的「書桌鋼琴」的滑稽行為,卻深刻地表達出父親對於女兒的愛,這樣的一種親情也成為他製造鋼琴的重要動力;俄羅斯搖滾樂隊Lube的《Skoro dembel》在片中尋找木材、製造鋼琴的橋段頻繁出現,讓張猛導演的蘇聯情懷不斷地被融入到電影中,同時向觀眾再現了當年工人人老技術不「老」的一面。

時代的發展也許能帶走廠區的煙囪,卻沒有帶走當年一流的技術,當工人們在《西班牙鬥牛曲》中將鋼琴從遠及近地推到觀眾面前時,堪稱最為感人的一幕。此時的「鋼琴」不僅表達出工人們在技術方面的突破,也暗自表達出陳桂林此刻內心的喜悅。在他的心中,留住女兒是他和前妻之間的頭等大事,「家裡的冰箱、彩電、洗衣機,你看著搬吧」絕對不是他隨口的一句話。

舞廳、汪工在老廠房中尋找木料時室內正中間的一棵小樹,都是新事物的代表。舞廳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外域文化,它代表的是交流和溝通,陳桂林一人在舞廳內跳兩人的交際舞以及獨自研究國外理論著作《鋼琴製造》一書的行為彷彿可以聯繫在一起,這是老一代思想在這樣一個法律時代中衝出桎梏的體現,同時也是陳桂林心中希望的膨脹。

吃飯時對於鋼琴材料選用的舉手錶決,頗有一點投票決議的影子。汪工作為眾多工人中唯一留蘇學習過的知識分子,陳桂林等人都十分信賴他,風衣、前進帽以及儒雅的形象,是他給工友們的獨特印象。在製造鋼琴的片段里,汪工所做的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給人以眼前一亮。例如使用天枰稱砝碼,給大家提供準確的數據,這便側面的反映出導演對於那個工業時代這樣的技術工人的致敬,沒有他們的出國留學和奉獻,我們國內很難在當時取得那樣巨大的成就,就更不用說如今國企改革要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殭屍企業停工與否了。

《鋼的琴》看似是一部描繪西洋樂器誕生在舊時代工人手裡的偉大史詩,卻是一場父愛和工業精神聯手的博弈,而對手正是這個不斷創新的科技時代。張猛導演想表達的,是希望我們能夠在先進思潮湧動、國企改革厲行的當今社會中,不要忘記曾經那一批優秀的工業工人,他們是這一偉大時刻的第一批先鋒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