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何者 Nanimono

何者

6.5 / 346人    n/A

導演: 三浦大輔
編劇: 三浦大輔
原著: 朝井遼
演員: 佐藤健 菅田將暉 有村架純 二階堂富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逍遙凌

2017-05-17 09:04:28

《何者》:最終我們會成長為什麼樣的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又到畢業季,身邊的人都在認真地尋找著工作,為新的開始而努力。而身處其中的我雖然也被這個無形的力量推著向前,卻依然過著每天在宿舍里刷電影的日子。
      年齡早已過20歲,身邊很多同齡的都是該結婚的結婚,該生子的生子,過著幾乎已經確定的生活,總覺得依然還過著如高中生般追星、看電影、四處遊蕩生活的我很「廢材」,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不知道人生究竟怎樣才算有意義,算不算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

      直到看到三浦大輔導演的電影《何者》,才被那句「所有在腦海中成形的作品,都是傑作,你只是走不出自己的世界」驚醒。
       影片裡,雖然講述的只是六個大學畢業生的故事,卻可以從他們每個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看不起別人即是看不起自己
一直以為自己對這個世界足夠清醒,也一直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與眾不同。就像電影裡的拓人(佐藤健 飾),自以為看透了人性的虛偽,總是在不經意間對其他人的選擇進行評判。但走到現在,發現自己除了能夠與孤獨為伍,依然是一無所有。
對於喜歡電影的人來說,在光影里遇到一個幾乎跟自己性格一樣的人是種很難受的體驗。因為一方面所有的缺點都被放大在你的面前,而另一方面無法改變的無力感也在緊緊地包裹著你,讓你無法動彈,正如拓人之於我。

      他是求職浪潮中的其中一個,既不特別優秀也不特別差勁。每天為找工作奔波於幾乎讓人患上密集恐懼症的招聘會,會在大家都能看到的Twitter賬號里說出求職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正能量滿滿的話語。然而拓人卻又會在另一個賬號里否定這一切,否定自己和朋友認真準備簡歷、準備筆試、準備面試細節的努力。尤其是看著依然對話劇充滿著熱情的好友銀次組成了名為「毒藥和小餅乾」的劇團每天堅持排練,嫉妒使他對曾經的好友說出了「都還沒做出個成果來,別不停地兜售自己很努力的樣子。」「想讓別人看到自己多努力的時候,就證明白己還什麼都不是。」這樣帶刺的話來。
     曾經很流行一句話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也傻傻地以為現實與夢想之間總是如楚河漢界,也羨慕那些能實現夢想的人。但現在卻猛然發覺,夢想與現實並不是分裂的鴻溝,我們之所以無法到達,只是因為大部份時間都像拓人那樣一直在關注別人卻從不付諸行動。
      當拓人跟學長澤度吐槽銀次和隆良事情才做了一半就滿世界嚷嚷,沒有什麼想像力、是同一類人的時候,澤度直接給了他一句當頭棒喝:「他們其實並不一樣,我覺得你才更有想像力。」
     曾幾何時,我們都是這樣輕易地指責別人的缺點而對自己內心的懦弱視而不見吧。最終拓人只是用他的行為證明看不起別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不能為夢想堅持的自己。
 二、工作到底有沒有意義?
     最近流行一個詞叫「喪」,而在電影里完美演繹這個詞真實含義的則是宮本隆良(岡田將生 飾)。他一直奉行著不求職主義,退學一年,忙著交際、拓展人脈之於一副手不離書的學霸模樣。在他的Twitter上寫著:「在找工作的人,看起來就像是丟了地圖。他們被波浪吞噬,忘卻了自己最初的目的。總說要努力要努力,為什麼而努力?為誰而努力?」
      儘管有著這樣難解的疑問,諷刺的是隆良最終還是決定去找工作。隆良的選擇也在告訴觀眾,「工作無意義」論其實只是沒有勇氣面對生活的弱者的藉口。
      似乎是為了證明工作這件事本身的存在即是意義,影片出現了兩個我最喜歡的場面。一個是真實的求職現場裡面試者在陳述他們所認為的工作的意義;另一個則是舞台上的話劇演員用一分鐘自我介紹的形式表達了他們對話劇工作的熱愛。這兩場戲恰好用隆良發表Twitter的文字進行轉場,一個略帶虛假的求職陳述如「通過工作能夠與他人建立良好的聯繫」與舞臺上充滿情懷的「通過話劇改變別人」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看著銀次與隆良的失敗,突然想起蔡崇達在小說《皮囊》裡描寫的一個悲劇人物厚樸(諧音hope)。他們同樣對理想抱有熱情,不甘於隨波逐流,順從大眾的想法。但現實還是讓天真的他們放棄了理想,最終走向不可挽回的自我毀滅之路。
      當然,除了拓人和隆良,還有同樣拼命、努力的理香(二階堂富美 飾)。儘管她和幾乎沒有出場的鳥丸銀次一樣,在拓人的眼裡都是虛偽的人。然而在現代資訊發達的社會,誰不是帶著遍體的鱗傷在活著呢?相比於兩次被甩的瑞月,理香有男友隆良的陪伴看著似乎更加幸福,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理香不在Twitter上發著正能量的資訊就無法堅持下去。最終沒有找到工作的她在拓人面前崩潰的一刻,深深地戳到了現代社會中越加涼薄的人心。
       幸好,影片裡不只有幾乎讓我窒息的陰暗結局,最終找到工作的瑞月、光太郎還是讓我們對現實有了些樂觀的想像。而瑞月的堅強、光太郎的樂觀都與拓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個人認為他們之所以能比拓人先取得「成功」,是源於他們心中尚存著「真愛」。
      曾經我一直相信性格決定命運,最終發現決定命運的是內心裡所存儲的愛的「總量」。不論是對人還是對事,最終我們會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我們能付出多少真誠的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