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c

2017-05-18 06:10:42

《摔跤吧!爸爸》一片喝彩聲中 允許say no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摔跤吧!爸爸》或許是今年國內院線新片上映以來最受好評的,目前豆瓣評分9.2,看勢頭,或許也會成為今年國內上映的最佳影片。

還未觀看之前,《摔爸》已經在我的朋友圈裡刷屏。

各路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刪)大致如下——

1

拋開什麼父權、女權的,感覺家有女兒的,都應該留給女兒能看懂後一起再看...

2

等了大半年,終於在國內上映,好看。強烈推薦!

3

風評太火了的片子,不得不擺脫最近的死宅狀態出來一賞,沒有失望,可以說遠超預期,讓我看到了除寶萊塢歌舞片的又一種印度電影形態,印度味的勵志體育片,對男尊女卑和官僚主義的批判,對父愛、個人奮鬥和國家榮譽的宣揚,這些都是超越民族地域的人類共通情感,看到結尾,平生第一次為體育場上一面不是五星紅旗的國旗升起而激動……這是一部獻給父親節的禮物,值得你和父親一起觀看……等等,我想想,今天是母親節啊,好吧,那你帶上父母一塊兒去看唄

4

紀事片,教育片,社會揭示片,國家榮譽片,小人物奮鬥片,感動死了。

……

點評角度不一,綜合來看,就是「強烈推薦」。

我不排斥體育運動類型的影片,7.2分如《破風》者,也能看得有滋有味,更何況高達9.2分的《摔爸》。so,在觀影前,對口碑爆表的此片也甚是期待。

but,故事開始沒多久,就覺得不太對勁了。

曾經,我們批判自己的父母,「不要把您們的夢想強加給我們」。

後來,我們暗下決心,「決不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下一代」。

曾經,我們對父母的口頭禪「我們都是為你好」深惡痛絕。

後來,我們說:「引導孩子,給孩子更多的可能,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相信他們,尊重他們」。

而現在?

印度爸爸說:「我的夢想是贏得一塊國際金牌,我的兒子將為我實現它!」

「我的夢想」。

看起來,這個夢想是那麼崇高,那麼愛國,那麼正義。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在國家榮譽面前,個人算毛線」。

所以,這個夢想是渡了金邊,戴了光環,是個無論誰無論怎樣實現都能夠得到稱讚的光榮的夢想?

即便以我們曾口誅筆伐的方式?

印度爸爸說:「女孩也可以摔跤」。

原本想要兒子來繼承他的夢想,結果上天卻一連給了他四個女兒。

原本他也將夢想放棄,但在大女二女將幾個同齡男孩揍得鼻青臉腫時,他又看見了曙光。

是的,這是爸爸的開明與遠見。

畢竟,這決定和行為在當時的印度來說,無異於冒天下之大不韙?

村人有的冷嘲熱諷,有的苦口婆心,更多的是看笑話。

而爸爸,堅持己見,不為所動,一往無前。

如果,僅從爸爸的立場出發,他是在實現自己夢想的路上,是值得尊敬和頌揚的勇者。

那麼,無可厚非。

但身為女兒的吉塔和巴比塔呢?

她們有選擇嗎?

只是兩枚棋子吧?為了實現爸爸的夢想。

進退任由爸爸定,來去全不由自己。

最初,她們不喜歡,不願意。

她們反抗爸爸的獨裁暴政,結果,當然是沒有結果。

後來,兩姐妹在爸爸的訓練和教導下,成為全國冠軍,甚至世界冠軍。

走上了與千千萬萬印度女孩完全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她們有了鮮花和掌聲,有了金錢和愛情。

似乎,很完美。

但,在吉塔將金牌取下交給爸爸時,我腦海里響起的聲音是,「爸爸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吉塔和爸爸淚流滿面,場面十分感人。

所有人都在歡呼,群情激動。

包括現場的觀眾,螢幕中螢幕外。

似乎,沒有人在意,究竟是誰的夢想?

因為這是一塊世界金牌,而且是印度人民在摔跤領域的第一塊。

so,誰他麼還管它是不是這個世界冠軍的初心和夢想。

或許這就是上升到集體和國家後,個人的符號化。

中國體育界不也一直在這樣地培養世界冠軍嗎?

不管你願不願意,為了國家,你要嘛成功,要嘛成仁。

我認為,這兩者,沒有本質的區別。

所以,不管多少人會對我的質疑嗤之以鼻,我還是想說下面的話。

如果最初,她們的人生可以選擇,她們還會走上摔跤這條路嗎?

不可否認的答案是:可能不會。

有人說,在當時的印度,就是男權社會。女人地位低下,沒有選擇權。爸爸為她們選擇的就是最好的了。

嗯,就是我們常聽的——「我們都是為你好」。

片中是從一個十四歲的新娘口中說出,聲淚俱下:

羨慕兩姐妹有個這樣的爸爸,如若不然,就會像她一樣,作為一件商品交易,在十四歲的時候,嫁給一個素未謀面的男人,一生鍋碗瓢盆,茶油醬醋。

似乎很有說服力。

但,我卻沒get到爸爸是為她們好的出發點,影片著力渲染的是,爸爸為了實現他的夢想而將希望寄託在女兒們的身上。

好,就算爸爸內心也真的考慮過:摔跤是為了兩個女兒的將來好,那麼,是不是可以多給女兒幾個選擇?

既然可以激進地,不顧他人的眼光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強行為女兒選擇摔跤。

那麼,多引導其他幾條路給女兒們肯定也是能做到的。

讓她們去嘗試,讓她們去挑選自己真正喜歡的,讓她們去做人生的選擇,讓她們自己為自己負責。

即便沒有世界冠軍的榮耀。

即便會在另一條路上撞得頭破血流。

至少她們體驗過別樣的人生。

這,是不是一種更民主、更進步的方式?是不是更值得去推崇和宣揚?

然而,影片並沒有這方面的展示。

全程140分鐘,我記住的也只是爸爸那堅毅的面孔和為了實現夢想而作出的一系列瘋狂又執著的行動。

兩個女兒,她們的形像是模糊的。

當然,除了最核心的價值觀偏離外(個人觀點),影片對情感的細節處理是非常到位的。比如——

1

成年後的吉塔挑戰並打敗爸爸的泥地摔跤之戰。

在爸爸的權威下瑟縮多年的吉塔,被激怒的吉塔,似乎將這一戰視為復仇之戰。

她的倔強,她的桀驁,她的自信,她的強壯,令她如同一隻鬥牛般氣勢凌人。

而爸爸,我們都知道,他輸在了年事已高,體力下降。

當吉塔看著趴在泥地的爸爸並憤然轉身離去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羽翼已豐的孩子對年老力衰的父親的否定和拋棄。

在責怪吉塔時,對爸爸悲從中來。

2

吉塔在輸掉一場又一場的國際大賽後,終於放下前嫌,給爸爸打了一通電話。

這是溺水掙扎的吉塔的求助和重生。

電話裡,沒有來回的對白,沒有溫暖的安慰,只有吉塔的嚎啕大哭,盡情地。

而爸爸,也是熱淚盈眶。

這兩幕,勾起了許多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的回憶吧。

那時候,那些年,又有多少這樣相似的時刻和瞬間?

這兩幕,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如果《破風》能拿三星,那麼,我會給《摔爸》兩星,為其中尋常的父女情誼。

此外,再無其它。

全文完END

專注於劇中角色剖析,劇情深度解讀,分享推薦有溫度的影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