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曾於里

2017-05-18 18:55:47

《摔跤吧!爸爸》是直男癌電影嗎?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正在熱映,該片由中國影迷熟識的阿米爾·汗領銜主演。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的是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的故事。

該片可謂是好片逆襲的典範。首映時只有14%的排片,首日票房也只有1500萬,但因為該片在觀眾中形成了極好的口碑,該片豆瓣評分高達9.2分,票房很快逆襲,不僅超越了好萊塢大片《星際異攻隊2》成為當日票房冠軍,並且最高單日票房近億元。隨後上映的《亞瑟王:鬥獸爭霸》《超凡戰隊》《麻煩家族》等票房均不及《摔跤吧!爸爸》,依照目前的票房走勢,《摔跤吧!爸爸》很有可能超越《你的名字》的5.77億元,創下非好萊塢進口片票房紀錄。

縱然有如此好的口碑和票房,在中國觀眾群體中受到如此大的歡迎,《摔跤吧!爸爸》還是引起了不少「女權主義者」的批評。她們認為《摔跤吧!爸爸》是部直男癌作品,電影受歡迎代表著男權思維的根深蒂固,是社會的悲哀。她們的這一結論是怎樣得出的?

脫離語境談女權是耍流氓

比如有人說:「父親價值觀簡直令人作嘔,以夢想、金錢、冠軍強制女兒人生,所謂父女情不如說是滿足私慾後的獎勵。電影講述打破性別偏見,其實自己已經偏見得無可救藥。縱然父權被擊倒在地,也要用整個後半部份將其再次扶到最高位」。

看到批評者的觀點,我們首先詫異的是,批評者真是她們父母養大的嗎?按照作者的邏輯,小孩應該放開天性,她們想上學才能上,如果她們不想上學,父母也不能強迫,否則父母就是「直男癌」。她們忽視了一個前提,電影中的父親之所以讓女兒學習摔跤,是因為他看見了她們的天賦,所有的天才的被發現,都是因為有這樣一個發現者。

而這個邏輯更大的漏洞在於,批評者忘記了社會語境。任何脫離社會語境談女權的人,都是在耍流氓。這些批評者都非常熟稔西方女權主義和潮流,她們站在潮流的最前沿,也總熱衷於把最新潮的理論套在任何女權議題上,但她們卻從未設想過,是否每個地區的女權基礎都像西方已開發國家這樣成熟完善,而西方女性現在所擁有的地位和權利是否是一步到位的。

就比如在《摔跤吧!爸爸》中,試想一下,如果兩個女兒不是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摔跤,那她們的出路在哪?批評者也許會按照西方女權那一套指出,她們應該獨立自主地選擇自己的命運,她們可以學習摔跤,也可以上學,但她們必須是她們自己,而不是任何人實現理想的工具,更不能臣服於任何權威。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晉惠帝的那個故事——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這是因為在當時的印度,父親讓兩個女兒學習摔跤,已經是最不壞的選擇。總體上說,印度女性的現實命運還是非常不幸的。一組數據可以說明,每年在印度死於墮胎的女嬰達上千萬;童婚率高達47%,童婚女孩數量居世界第一;在1000多萬19歲女孩中,超過410萬已婚、離異或守寡。影片中對此也有所反映,兩個女兒參加了她的一個朋友的童婚,婚禮上兩個女兒抱怨父親訓練的粗暴,而童婚的女孩告訴她們:她羨慕她們,不用在小小年紀就嫁給從未見過面的男人,一輩子困在家務中,一點選擇都沒有。

因此,當批評者在嘲笑父親的直男癌時,她們選擇性忽視的是,父親已經因為這個決定而遭到全村人的嘲笑。人不可能拽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批評者自以為高明,實際上與電影中嘲笑父親的村人一樣愚昧。女權的任何一點進步,都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這並不是她們耍耍嘴皮子、紙上談兵、理中客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而現實是,在大女兒贏得世界金牌後,印度許多女性也開始學習摔跤,在童婚這個無奈的選擇之外,她們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這才是真正的女權進步!

女權不是歧視男性

也有人說,假設如你所說,父親讓女兒學習摔跤是進步,可為何是「父親」?為何是個男人?在批評者看來,「父親堪稱年度最討厭角色,女性意識的覺醒不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礎上,而是在父權的逼迫下強制產生,這種價值感實在不敢苟同」。她們無法接受的是,女兒們的成功竟是父親召喚的,這意味著女性的獨立離不開男性,「這不止是歧視女性的低級直男癌,這是更高階的認為男性可以支配女性和改造女性的超級直男癌」。

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鮮見,她們支持女性權利的同時,痛恨一切男性權利。雖然口頭上不說,但她們潛隱的觀點是:男權和女權是不能並存的,這是你死我活、此消彼長的關係。她們追求的女權,並不是權利的權,更確切地說,是霸權的權;她們追求的不僅是男女平等,而是「現在必須女的說了算」。在某種程度上,她們成了「厭男症」患者。

因此,電影中女兒是在父親的幫助下實現夢想,這在她們看來是不可接受的,女兒依賴父親,她們也會認為這是在美化男權和父權。好像一個女性成長過程中,一旦接受了男性的幫助和支持,這就意味著她被男權施捨和綏靖了。照這個邏輯,整個社會應該分裂成男兒國、女兒國,只有女性徹底隔離男性了,這才意味著她們是自我支配、是進步的。

很顯然,這樣的邏輯不過是邪惡男權的翻版,批評者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所追求的並不是女性的霸權,而是女性的權利;真正的女權主義者也不歧視任何男性權利,相反,她們知道更完美的世界需要男女的互補、互相理解和互相幫助。批評者對男性的厭惡,反襯的恰恰是她們內心深處對男性的深深恐懼和不信任,因此,要嘛服從、要嘛打壓就成了她們處理與男性關係有且僅有的兩種選擇。

因此,《摔跤吧!爸爸》並不是什麼直男癌作品,反倒批評者是「偽女權主義者」。偽女權主義者除了前文提到的兩個毛病以外,另外一個缺點就是特玻璃心,成天感到這兒歧視那兒歧視的,成天在網上這兒抗議那兒抗議的。這種無謂的抗議一多,直接導致了話語的撕裂和群體的撕裂。她們自認為自己在為女性鼓與呼,可實際上,這樣的豬隊友恰恰污名化了真正的女權主義者,也污名化了許多真正在為女權進步努力的實踐者——比如片中的父親。但願這樣譁眾取寵的聲音能夠少一點。

——首發南周知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