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白山

2017-05-19 18:37:00

也談《摔跤吧,爸爸》 ——不僅僅是女權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毫不諱言,印度演員阿米爾·汗在大學到現在為止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面,都是我的精神導師。大學一年級後期,我在一個星期天的早晨看完了他主演的《3 idiots》,而在那之前,我已經快要被大學生活折磨的透不過氣了。後來,我在面對一些困難或者比較難堪的事情的時候,總會心裡默默說著「all is well」。雖然,我並沒有像蘭徹一樣,因為興趣並且專業就可以在畢業的時候拿到最佳,但是,我的確拋棄了很多原本就不該在意的東西,比如虛榮,比如浮躁,然後在一種以自我為主的學習生涯中渡過了那段崢嶸歲月。阿米爾·汗電影都很好懂,沒有什麼需要我們去絞盡腦汁去領會並且去解讀的,他歷來以非愛情之愛、勇敢的真情與快速流動但是又出人意料的情節取勝。 後來,又看了他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一位臨時代課老師尼克與一位患有閱讀障礙症的少年伊夏之間的故事,還有他演的《我滴個神啊》中的P.K,這些角色每一次都會給人一記耳光,或者一個悶棍,尤其是像我這樣常年接受填鴨式教育的人。今晚,在松花江畔的夜色中又拜觀了《摔跤吧,爸爸》這部佳作。是的,依然是一部佳作,依然沒有讓我失望。尼克教會我們如何因材施教,蘭徹教會了我們要走出思維固式,P·K除了對以神之名義的神統進行了大膽質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P.Ks是印度版胡真實小王子,而這部《摔跤吧,爸爸》則延續了一貫的阿米爾·汗的傳統,演繹深沉的愛,解剖社會現實。 也談女權: 《摔跤吧!爸爸》這幾天正在國內熱映,在各大網站評分很高,也可以說是好評如潮,最近也瀏覽了一些豆瓣、知乎的評論,有些評論還是非常客觀並且很有道理的,有些則有點胡攪蠻纏了。「女權」是被大家提到次數最多的幾個詞語之一。但是在大部份人的口中,彷彿這就像是一個輕浮的詞語,被輕浮的說起,然後又被輕浮的忘記。我討厭透頂那種過份的輕浮的文章,哼哼哈哈在唱歌一樣,不過沒唱什麼好歌,哼哈式的營銷欺騙而已,毫無底線的娛樂讀者造成的結果就是毀滅自己。的確,女權是解讀這部電影的一個角度,但只是其中一個角度而已,至少,我認為,女權也不應該成為這部電影的第一個標籤。 1791年,奧倫比·德·古日在《女權宣言》中喊道:「婦女生來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權利。」這可以說是女性主義的開端。上個世紀初,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注意到在主流話語中缺乏婦女的聲音,「大部份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其實都只是說著男性作家要她們說的話,做著男性作家要她們做的事」。波伏娃在1949年提出「人造女性」(即女性是人為建構的)的著名論點,無疑,這個觀點將伍爾夫在文學中注意到的一個事實現實化了。伍爾芙的發現幾乎是世界文學的共性,因為在歷史的某一刻開始,女性作為男性的輔助與男性一起生活在這個複雜世界的複雜社會關係之中並且這種角色長期的穩固下來。 我們能夠從上述三位著名的女性(也是女性主義的先行者)的觀點中總結出「女權主義」要求改變的最基本的幾個事實:1、男女平等,共享一切權利;2、女性決定權在女性「自我主體」,不是男性的傀儡;3、傳統的「父權話語體系」得到糾正。上述這幾點都是非常必須也非常必要的,這也是真正的文明社會的標誌,尤其是第一點和第二點。至於第三點中的「父權」,這裡是值得我們討論的,因為父權不光是女權的父權,而且是男權的父權,男權與女權是性別之爭,而父權則是控制與權威,所以應當加以區別。我們重新回過頭來去討論電影《摔跤吧!爸爸》的時候,裡面的主題可能更涉及到一個表面的「父權英雄主義」,以及印度「下層社會」對於女性的普遍歧視(非本部電影的主題)。 為什麼呢?因為上述著名女權主義者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也給出了問題的答案,」提議女性自尊自省自愛自覺自理自治,要求男性輔助女性擺脫蒙昧和壓制,走向等位同格」,那就是女權主義的成功取決於「女性自我的覺醒」,男性是一種輔助的角色(女性主體),最終走向一種和諧共榮的性別關係。所以大部份人(尤其是女性)提起女性主義就是對男性的批判,這是不對的。電影中的確出現幾個情節,從側面反映出印度「下層社會」女性地位的問題,一個是吉塔和巴比塔一同去參加好朋友婚禮時新娘與他們的對話,新年羨慕吉塔她們的爸爸從小就為孩子的未來考慮,而她則要在十幾歲就要開始相夫教子,一輩子圍著家庭轉。還有就是她們去參加比賽因為是女性而被拒絕的時候。 為什麼是「下層社會」呢?這和印度社會的現狀有關係,事實上,印度不光是一個多神國家,還是一個聯邦制國家,這些都讓印度很難去解決很多的傳統問題。政府一方面需要去倡導男女平等,提倡女性權利,但是各邦可能都各有自己的傳統,尤其是貧困地區,更難得到改善。所以要解決類似的很多問題,都必須先要從逐步改變下層人民的觀念開始,比如對於女性權利的認可。所以,一方面,我們經常聽到印度社會婦女權利遭到踐踏的各種負面新聞,而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批判這種現象的大尺度的影視作品。前面提到一個「父權英雄主義」,有網友評論說這部電影依然是一部以爸爸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強權為基點的電影,主要在於父親的成功,而不在於孩子的成功,所以這部電影是一部一貫的印度式的英雄主義頌歌作品。 這位網友的看法很有道理,但也有失偏頗。電影中的確有一位專制的爸爸,並且這位爸爸的確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女兒們的身上,但是,作品中人物的成功並不是這位爸爸專制的成功,而是父女三人彼此信任的成功。女兒的成功的確是這位爸爸的成功,但是更是女兒的成功,就像電影裡說的,「爸爸不會永遠陪在你身邊」。爸爸對吉塔和巴比塔並沒有進行填鴨式的灌輸,而是實踐與實戰,所以姐妹兩人才一路拿下全國總冠軍。再者,吉塔和巴比塔也是經過反抗之後才理解爸爸的苦心的,婚禮事件發生之後姐妹倆都很自責,再到後來姐姐吉塔進入體育學院之後對於爸爸的質疑以及當眾打敗爸爸,但是後來在一次次的失敗之後又回歸最了解自己的爸爸的事實都證明,這是一條父親和女兒們共同選擇的道路,而並非是一種印度式家長的強權。 也談教育: 《摔跤吧,爸爸》的主題不是女權問題,而是教育的問題。不是學校的教育,也不是社會的教育,而是一個家長在某種特定條件之下如何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的問題。我一直都覺得,一個家庭,無論是怎樣的家庭,如果是真的愛孩子,真的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那只要交給孩子三種力量就足夠了:第一、判斷力;第二、毅力;第三、自信力。當然,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或者是家長的問題,也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能夠健康發展的基本動力,所以國家政策以及社會風氣對於青年的教育也好是極為重要的。但是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問題單個普通人是無法解決的,這個時候,父母和家庭必然要扮演一種特殊的角色。 《摔跤吧,爸爸》其實真正是一部勵志電影,也是一部家庭教育的佳作。爸爸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一個優秀的摔跤手,但是由於貧窮的原因,卻只能放棄世界冠軍的夢想,有人說,這個爸爸把自己的意志強行加在了兩個女兒的身上。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首先,這個爸爸在女兒受到欺負之後的反抗中看到了女兒們可以做摔跤手的潛質;其次,他在妻子質疑的時候,和妻子商量說讓妻子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如果不合適的話他就會放棄這種培養;最後,在經歷種種歷練之後,兩個孩子的表現的事實也證明這種選擇是正確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爸爸哈維亞·辛格·珀尕並沒有強迫自己的孩子作出決定,只是給了他們嘗試的機會,而真正的決定是孩子們自己做出的。 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這個問題,就是爸爸首先教會了孩子判斷力,然後通過這種「父權」的輔助讓兩個女孩子得到了「女權的覺醒」(結合上部份)。的確,在影片的前面,爸爸為兩個女孩子強行做了很多,比如強制鍛鍊、節制飲食、剪髮等等,兩個孩子也的確不喜歡這種生活方式,所以她們通過種種的彫蟲小技去進行反抗。無論如何,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事實,就是小孩子是沒有完善的判斷力的,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受到某些雞湯教育理念的誤導,覺得應該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選擇。其實,嬰兒必然是愛甜厭苦,小孩子也必然是擇易舍難,而並不會去謀劃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所以,摔跤只是一個突破口,爸爸通過這個突破口教會了女兒如何對選擇進行判斷。 關於毅力的問題,當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都聽過那個猴子挖井的故事,這裡鏟兩下,那裡挖兩下,肯定是永遠也挖不倒水的。所以,既然具備了判斷力,那接下來就是一個長期堅持的問題了,毅力在這裡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學校和社會教育缺失的電影環境裡,毅力是考驗爸爸和兩個女兒的共同的問題,甚至主要是爸爸的問題。因為我們都知道,所有動物界的幼兒都是以長輩為榜樣的,所以爸爸的專業堅持也是很重要的。電影中,吉塔和巴比塔每天五點就開始訓練,而她們的爸爸都一直陪伴著她們,爸爸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姐妹兩個,直到她們一路走上世界冠軍的賽場,她們都不曾放棄過。 第三個問題就是自信力的問題。有的評論說,吉塔和巴比塔最後走向了世俗的成功。其實我不是很理解,什麼叫所謂的「世俗的成功」?可能帶著些嘲諷的味道。然而,成功就是成功,不是嗎?尤其是世界級的成功,那不是投機取巧就能夠得來的。爸爸還教會了兩個孩子自信。當然,這些自信可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著雄厚基礎的自信,是之前判斷力和毅力支撐起來的自信。唯有這樣的自信是不會被打到的。《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本身就是專業的摔跤手,甚至比體育學院的教授還要專業,學校的教授更注重技巧,但是這位爸爸知道,在真正的賽場上,需要的是隨機應變,是自己做出判斷,是自信,最後是吉塔在自己的自信與隨機應變之下打敗了她強大的對手,而不是教練,也不是爸爸。 雖然,上面討論的幾個問題,在這樣的解讀下顯得有些過於單調,而且這樣的判斷可以說是現在都比較流行。但是 ,我們要時刻記得,這部電影的社會環境是印度,是印度下面一個聯邦的貧困的鄉村。在這個鄉村里,有個連專業訓練墊子都買不起的貧困的爸爸和兩個在女性普遍地位地下的環境中成長的女孩子。是這個爸爸輔助自己的兩個孩子衝破了世俗的限制,走向了世界的巔峰,這樣講了,的確,這部電影又是一部女權的電影,難道不是嗎?這不是前面女性主義理論解決之道的最好的例證嗎?我們談教育,總覺得會衝散了這部影片瀰漫的默默溫情,畢竟,怎麼想來,教育都是一個冷冰冰的詞語。當爸爸在學校委員會的辦公室裡聲淚俱下為自己的女兒們求情的時候,當孩子們在遇到挫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爸爸的時候,我們也險些淚目。 所以,是愛。這部電影還是在講述人間的真理,愛。我們很少看到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裡面以愛情為主題的,往往都是非愛情之愛。《地球上的星星》講述師生之愛,《三傻》講友誼之愛,《摔跤吧!爸爸》講爸爸的愛,《我滴個神啊》講真理之愛,可能《芭薩提的顏色》講的是愛國。阿米爾·汗通過他的電影充當了教育大師,他把目前印度問題的解決之道全部融入到教育之中去了:《地球上的星星》講的是老師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摔跤吧!爸爸》講的是家庭應該如何教育孩子;《三傻》講的是大學應該如何教育孩子以及成年學生如何自我教育。 最後,我很想談談阿米爾·汗的愛國,真正的愛國,就是去剖析國家存在的問題,並且試圖去解決這些問題,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這樣的情節在裡面。哪怕有的時候他會對這個國家說一些負面甚至是詆毀的言辭,但是這更是他愛國的體現,當然,我們國家要愛國,還是多看抗戰劇。在《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中也是,這個爸爸又一次攻擊了國家的體育系統,也對體育學院的教育模式進行了質疑。這是爸爸愛國的表現,因為他希望這個國家強大。還有就是他的女兒為這個國家贏得金牌的時候,領獎台上奏響印度國歌的時候,我們也能夠強烈的感受到這部影片表達的愛國主義色彩。這點也是值得肯定的。

轉自個人微信公眾號:baishanyouyu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