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的
作為一個追求獨立的女性來說,《摔跤吧爸爸》電影觀影體驗可能是這樣的:看到爸爸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顧女兒想法而執意要培養她們成為摔跤手,不能忍的是居然把女孩最看重的頭發給剃了的情節,頭髮可能感到莫名地疼痛,胃也開始難受。看到兩姐妹之後的奮起反擊,可能覺得喜大普奔,心裡在叫「太棒了,就是這樣!繼續反抗,不要屈服」。然而,故事似乎沒有像大家預想的發展。在姐妹閨蜜的婚禮上,閨蜜的一席話讓姐妹倆又投入訓練,我們的反映可能是「就這樣被說服了?oh,no,套路太深」。
其實「一眼看出的套路不算好套路,沒意識到套路的套路才是最深的套路」。這部電影最大的套路在於:用一個普世的價值觀包裹了一個並不算特別動人的故事,讓故事表達了某種人類共通的情感,它能夠超越時代和文化,引起所有人的共鳴。這也是決定一個故事是合格或是好的標準。
如果是合格的故事,它應該是這樣的:爸爸為了實現昔日摔跤冠軍的夢想,克服種種困難和不理解,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國際摔跤冠軍,延續自己夢想的故事。這個故事有一個為追求夢想不懈努力的主角,有不受理解克服萬難的曲折情節,這樣或許能打動一部份觀眾,但不是全部——女性觀眾會覺得摔跤真不是個有魅力的事業,還要犧牲美貌的代價,送我世界冠軍可能我也不願意;更可能引發一些人反感,「老子(老娘)當年就是這麼被父母坑害的」。
而《摔跤吧爸爸》的故事是這樣的:爸爸為了彌補未能在摔跤項目中拿世界冠軍的遺憾,也為了讓女兒逃離在受歧視的社會不被尊重,被視為只能做家務而已的命運,克服種種困難和不理解,培養兩個女兒成為了國際摔跤冠軍,為國家贏得了榮譽,也讓兩個女兒成為激勵國家千萬個女性追求獨立的榜樣。這個包含了父愛、夢想、榮譽、反抗、選擇等關鍵詞的故事,它的主題足以引發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人群的共鳴。
電影主題基於此,是它成功的關鍵。說到底,從電影的成功度和評價而言,原先可能拒絕它的觀眾還是被帶了節奏,被故事打動了。那它怎樣完成故事價值觀的昇華呢?
以女性觀眾的視角,我們看到閨蜜的說教時,還有點被套路的感覺。那我們真正開始理解、電影傳達的價值觀得以體現的點在哪呢:當兩姐妹第一次正式比賽時,周圍那群猥瑣男人的猥瑣態度,我們不知不覺和兩姐妹站在一起了,恨不得親自上場去揍暈他們。比賽雖然輸了,但是兩姐妹以實力讓眾人刮目相看,這是她們第一次受到尊重。她們現在不是為了實現爸爸夢想而戰,也是用實力打所有等著看笑話的男人的臉,在挑戰男人為她們制訂的規則。這就是它的高明之處,展現而不說明。用我的話來說,就是我不說,你懂的。我看到這裡的時候是第一次被打動。舉個例子吧,年輕的時候應該有很多父母都說過,你不努力讀書會後悔的,但是我們沒人相信。這是說明;現在到了社會中,經歷了找工作之後被學歷歧視、學校歧視後,我們才從內心接受了這種觀點,這就是展現。
在接下來的故事中,故事中又加入了父愛、人生選擇的主題,那場和爸爸摔跤的戲是第二個打動人的點,看到那裡每個人都想起自己衰老的父親、性格倔強、強勢有時不近人情,大部份時間不被理解,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愛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在思考,在面臨阻擋我們前進的誘惑時,如果作出選擇。故事的最後當姐姐站在領獎台上時,印度國歌響起,觀眾大喊「勝利屬於印度」,主題又上升到國家榮譽的層面。
整個電影,其對白人物並沒有非常出彩的地方;甚至還有缺憾,比如最大的敗筆在於姐姐那個教練,過於單薄和刻意。它最優秀的地方還在於故事本身。但《摔跤吧爸爸》憑藉它傳輸的價值觀,並在合適的位置,用合適的手段設置合適的情節,讓觀眾一步步去產生共鳴,認同它的價值觀,最終擊中你我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