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20 23:24:45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家庭觀 1「只好」
顯示出你對父親這種「退而求其次」做法的不滿,隱約透露出一種「為什麼女兒就是被迫選擇」的憤懣。但是人一般都是先在原有體制內尋求機會,失敗以後才會開始打破體制不是嗎,反正我做事是先簡單後難,我認為這是人之常情。 2「強迫女兒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電影中女兒也成功完成了這一任務,完全淪為父親夢想的奴隸」
電影中父親跟母親說「先試一年」,但是在這一年中,女兒從參加親戚婚禮回來後已經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因為她們明白摔跤不僅僅是父親的夢想,更是改變自己命運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方式。(背景是上世紀印度北邊的小村莊,父親自己是天才摔跤手,可以為女兒提供摔跤指導,女兒打得過男孩說明女兒繼承了父親優良的身體素質和勇於反抗的精神,再加上女兒後期願意學習摔跤,摔跤確實是她們改變命運很好的選擇,不是嗎?)從電影中女兒主動早起鍛鍊和上課還在鍛鍊手力可以看出來她們開始發自內心接受摔跤運動。 3「女兒從來沒有享受過摔跤,贏得了人生最艱難的比賽後她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在哪兒呢?」
《真實訪談》採訪女兒原型,她們說「成為摔跤手後身體很強壯,變得自信,不像一般女孩那樣說話害羞猶豫。」可見女兒也愛摔跤帶來的改變。 4「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大環境中《摔跤吧!爸爸》看似讓女性擺脫了傳統女性相夫教子的窠臼,但依然是父權的傀儡,從未擁有過自主的人生。」
你認為電影中的女兒們有比成為摔跤手更好的選擇嗎?在孩子懵懂無知的時候,父親以過來人的身份替她們安排一個以一年為期的訓練實驗就「父權主義」了,我覺得這比現在有些不負責任的父親放任子女渾渾噩噩,虛度光陰要好得多(我希望我小時候父母親能培養我,可惜我父母都是農村人,什麼也不懂,能看到的也只有柴米油鹽,就把我散養了,這一直是我的一個遺憾)。而且女兒們在這一年內也接受摔跤了,還明白了其對自己的非凡意義,這是一個雙向選擇,女兒有自主權。 4「被父母包辦婚姻固然可悲,但被父親逼著練摔跤又有什麼值得驕傲呢?電影中父親從來沒有關心和問過女兒關於摔跤之外的事情,對父親而言女兒就是實現自己摔跤夢想的工具。」
實在不能苟同你的「工具說」。所謂社會就是互相給對方提供利用價值,個體和集體彼此提供利用價值,這是在這個社會生活必需要有的覺悟,每個人的憤怒究其根源其實都是對自己無能的不滿。即使你非要堅持你的工具說,在「家務,生育工具」和「摔跤手工具」間女兒們毫不猶豫選了後者,這是人家的自主選擇。如果是我,我也願意選後者,畢竟人人都想活得體面有尊嚴,不依賴別人。而且你有注意過女兒獲得全國冠軍後回村時,兩旁屋社窗戶旁的女孩透露出的羨慕的目光嗎,她們沒有遇到這樣的父親,她們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過。 性別觀 1「父親為了逼迫女兒練摔跤讓她們感到屈辱就剪去她們的頭髮。作為一個重要的「精神閹割」隱喻,電影里拉米爾汗的女兒們是影片中唯一的短髮女性」
片中村里也只有這兩個女兒摔跤好不好,當然只有她們是短髮。女孩們喜歡長髮其實是為了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相一致,說白了,就是為了有「女孩樣」。女孩認為長髮比短髮好看的原因可能是她自己覺得好看,也可能是因為社會尤其是異性認為女孩長髮好看。片中女兒們說頭髮長有虱子,父親怕影響練習強行剪了,確實很粗魯,後果是讓女孩們遭受進一步的嘲笑,但也僅限於此。想要收穫必須有所犧牲,世俗的眼光和周圍人的嘲笑對於向著理想奮不顧身的人來說算得了什麼。而且當女兒們取得初步成績時同樣是短髮,可是周圍人的眼光變成了讚許。母親怕女兒們嫁不出去,為什麼短髮就嫁不出去,養長髮就是為了嫁出去嗎,這不又回到了長髮是為了符合社會規範,迎合異性審美嗎。印度那麼熱,大辮子那麼熱,女孩都願意留長髮嗎,還不是為了自己不成為「異類」嗎,所以這就「精神閹割了」?我還可以說是父親為他們掙脫束縛呢。職場上男性平底皮鞋,女性高跟鞋,男性的服飾穿著寬鬆舒適,女性對美觀要求更多。女性不喜歡舒適嗎,可是依然要把美觀放在第一位,這是為什麼呢?這種現象又該叫什麼呢? 2「當大女兒青春萌動開始嘗試逛街、化妝、留長髮之後,她的運動事業就遭遇到了嚴重挫折,甚至喪失了妹妹的尊重。」
姐姐回到家留了長髮,爸爸還說「這樣挺好」,妹妹是因為姐姐嫌棄爸爸的技巧過時了,不相信爸爸了,而且在學院的狀態不夠努力,比較悠閒才和姐姐有口角的(也沒有不尊重好伐,難道別人跟你起了爭執就是不尊重你啦,你這麼敏感的內心能長這麼大也是蠻不容易的誒)。姐姐正在參加國際比賽,你難道認為訓練之餘逛街,化妝,看電影,這種態度,這種努力程度能在國際比賽上發揮好? 3「它歧視一切關於女性的特質。似乎男性和男性特質才是正義和勇氣的化身。給女性提供的兩條自立自強的道路卻是這樣的:要嘛成為男性的幫手,去實現父親的夢想,要嘛變成男性。」
我沒有覺得姐姐變成男性了啊,她生理性別為女,外貌上我也覺得她好看,很漂亮的姑娘。當然你認為穿裙子,高跟鞋,打扮得美美噠能去摔跤,我也無話可說。男性的打扮很適合幹活工作,因為方便。她是一個國家級職業摔跤運動員,幾乎天天訓練,穿得男性化一點很合理啊,例如現在奧運會上各國女舉重運動員服飾髮型都男性化啊。第二次剪短髮也是表決心啊,要和之前的散漫告別,開始艱苦訓練,重新相信父親。 3「這個被塑造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父親形象,帶著驕傲而強烈的主角光環,這光的背後是不折不扣的直男癌。這還不是歧視女性的「低級」直男癌,這是更高階的認為男性可以支配女性和改造女性的超級直男癌。」
女兒們的教練靠譜嗎?媽媽有能力改造女兒嗎?作為父親有能力,女兒們有天賦,願意摔跤,培養一下有錯嗎?就變成「支配和改造」了,而且女兒也享受勝利的榮光啊,在衣錦還鄉的時候。再說誰不喜歡成功,只是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都順從了惰性,被怯懦打敗,庸庸碌碌。你大概是那種噴父母的片子看多了,「他們從未關心過我的感受,就把他們的理想強加給我」說這種台詞的人往往是要畢業回家繼承家族企業的公子哥,或者是父母是鋼琴家,教授之類,而自己已經在父母的「逼迫」下在大賽中獲獎或者是取得名校offer的高知子弟。不過我們這種窮三代是永遠不能理解他們的「痛苦」的。 國家觀 1「電影裡的摔跤比賽場面只要印度的選手獲得勝利,觀眾山呼海擁;印度選手失分,全場噓聲一片。」
大英國協那是印度主場,中國女排在巴西的時候,巴西不也那樣不也那樣嗎,有哪個東道主國家不是這樣嗎? 2「我感受不到電影所宣傳的「愛國主義「,靠打倒其它國家來獲得自尊自信,難道不是侵略嗎?」
不就是體育競技嗎,肯定有輸有贏啊,誰不想打倒對手贏啊,這就「侵略」啦,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抹黑其他國家選手」
你的關注點真是不一樣誒,你是不是一碰到那種國際比賽,連比賽內容都不看,就看這些「細節」啊
「這種愛國情緒要警惕」
每個國家拍電影不都美化自己,表達愛國情懷嗎,有這麼嚴重嗎。你看電影都充滿濃濃的政治色彩吧,覺悟不是一般的高啊。那你幸虧不是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否則你看誰豈不都像反革命分子,手下得有多少亡魂啊。 3「在我眼中當代中國人的體育觀早已不是「唯金牌論輸贏」了。然而在《摔跤吧!爸爸》中傳遞的體育觀卻異常原始。」
我們在不在乎金牌我不知道,反正得金牌的經常代言廣告,參加綜藝節目,福利多多。電影中最後比賽爸爸希望女兒能為女性而戰,其實可以說是為印度女性而戰,向印度歧視婦女者宣戰,這是電影主旨的昇華。從一開始的替父親實現願望,為自己命運而戰,到最後為印度婦女的地位而戰。《真實訪談》中人物原型提到自從她們拿了國際冠軍,她們村對女孩的態度有了改變。電影中也出現另一位父親帶女兒來看比賽,女兒還為女主角祈福,以女主角為榜樣。「銀牌會被漸漸遺忘」,大多數情況下確實如此,婦女要贏得尊重,必須展現實力,對於片中女兒來說,以摔跤手的身份展現這種力量是當時最好的展現方式。女兒所做的是在為被困於家庭婚姻的印度婦女尋找突破的途徑,並給予她們勇氣,而且她一旦成功,後面的人的路要好走一點。(第一個吃螃蟹)
4「我們要看的是可愛迷糊的張繼科用輕鬆自然的心態詮釋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我們要看的是傅園慧用一句洪荒之力戳中大眾內心對運動和超越極限嚮往的熱血青春。」
前提是金牌榜上我們已經有三四十塊金牌,我們才可以淡定地讓我們的運動員在賽場「談笑風生」,「第一第二無所謂開心就好」,巴西奧運會一開始中國期待首金也是蠻辛苦的。哦對了,除了這些曝光度很高的「非金牌寵兒」,你不查百度還能告訴我幾個沒拿過獎牌的國家隊運動員的名字並告訴我,他們的退役生活是怎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