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如何愛我的女兒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由於晚到了半個多小時,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小高潮。吉塔和男孩子摔跤,雖然沒贏,但她憑藉自己出色的表現成功改變了旁觀者的看法。後來雖然經歷了不少波折,但最後她終於還在國際賽上為國爭光,實現了她父親的夢想。因為個人的原因,我帶著對競技體育一絲絲的不滿看完了電影。但我不想因為這個而否認這部電影的精彩。
現在的我對競技體育精神是不太認可的。這一點是受到大學時一位老師的影響。她說「更高、更快、更強」其實是反人性的。不斷地突破人類的極限,看上去是一件特別酷的事情,但這是建立在人性本能的對立面之上的,恰恰是殘酷的。運動員們為了贏、為了榮譽,可以做出一切犧牲,美其名曰為國爭光。但我們的國家和人民能記住你多久,完全取決於你能在國際賽上取得多久的獎牌。一旦你無法做到,就立馬會有後起之秀代替你的位置,掩蓋你的光芒。就像在這部電影中,吉塔在決賽中對陣澳洲選手之前,她問父親應該採取什麼戰術。父親說你要讓所有人記住你,就必需要得金牌。但在這部電影中,這句話又有著更深的含義。吉塔一旦在決賽中取得勝利,獲得金牌,就可以成為一個印度神話般的存在。從今以後,就再也不會有人說女孩子不能參加摔跤比賽,女孩子只能在家做家務,只能甘於命運嫁給一個男子,然後相夫教子。吉塔可以成為印度女孩的榜樣,改變命運、擁有自我選擇權的榜樣。這一點帶來的意義,遠遠超過一塊金牌。
有一些人認為此電影宣揚的價值觀有問題,而全盤否認了它。被詬病較多的是父權男權的專制霸道和競技體育的非人性。
為了完整地了解這部電影,回去之後我又補了前面一段劇情。我不想去說這部電影宣揚了什麼樣的價值觀,電影只是講述了一個故事。至於對電影的理解,自然是因人而異。
我認為電影中最強烈的矛盾點和爭論點在於父親這個人物形象上。他一直有一個夢想,想要在國際摔跤比賽上贏得金牌,為國爭光。但他自己無法實現,就寄託於自己的兒子。可是,老天恰似故意和他開玩笑,他一連生了4個女兒。好吧,就此他幾乎放棄了。但當他發現自己的兩個女兒極有摔跤天賦之後,他決定讓她們替他背負起這個夢想。這也是引起很多不滿的關鍵所在。父母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到兒女身上,這本就是一件特別自私的事情。而這位父親更過份,他為了這個夢想,剝奪了女兒很多權力,休息的權力、吃東西的權力、娛樂的權力等等。最離譜的是他剪掉了她們的頭髮,這幾乎是剝奪了她們作為女孩的權力。他的女兒們也因此非常不滿,卻對父親的權威敢怒不敢言,只能用不好好訓練來對父親做出一點可憐的反抗。
然而,就在此時,一件事情的發生完全改變了她們對摔跤的態度,也同時轉變了我對這位父親的看法。
她們偷偷地去參加一個閨蜜的婚禮。婚禮上所有人都笑容滿面、載歌載舞,唯獨新娘自始至終都鬱鬱寡歡,彷彿沉浸在某種近乎絕望的悲傷之中。電影用歌詞告訴我們,她將要在如此曼妙的年齡嫁給一個老頭, 並且對此她毫無選擇和反抗的權力。
她們在父親生氣地離開之後向新娘抱怨,她們只是一天沒有訓練,父親就如此火冒三丈。哪有父親逼女兒練摔跤的,哪有……這是她們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抱怨父親,這種委屈也是第一次特別直接地流露出來。「神不會給其他孩子這樣的父親」。可是最妙地是新娘在聽到這句話之後說:「我卻希望有你這樣的爸爸」。之後新娘的一番話,在電影中起到了非常好的轉折和昇華作用。「至少你們的爸爸關心你們,而我們的命運,從我們出生時就已經註定,學習做飯和洗衣,強迫做所有的家務。在成年後,嫁給陌生的男子,減輕家庭的負擔,然後生孩子。這就是女人的命運。看看你們的爸爸,他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忍受著所有人的嘲諷,為了什麼,他希望你們有自己的人生,他哪裡做錯了?」
至此,父親這種近乎變態的做法也變得可以理解起來了。他逼迫女兒練習摔跤,不僅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同時是想要他的女兒們能夠藉此機會贏得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力。為了這樣一個巨大的權力,即便讓女兒犧牲現在的安逸舒適,對於一個父親而言是值得的。他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
對於女兒們而言的,也同樣。在聽到此番真誠之言之後,姐妹倆開始主動積極地訓練。所以那些說是父權壓迫她們的觀點不攻自破。她們是聰明的孩子,在兩個同樣痛苦的選擇面前,選擇了她們更能夠承受的那一個。沒有誰天生願意背負父母的希望,拖著沉重的步伐前行。但事實上,沒有那麼多幸運兒可以什麼都不付出,就幸福舒適地過一輩子。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在於自由,擁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擁有拒絕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的權力,哪怕在此之前要為此犧牲很多。
人就是在學會「捨得」的時候,才算是真正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