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凡年酒換柴

2017-05-21 06:22:29

一點小感受


近日《摔跤吧!爸爸》在國內熱映,掀起了一陣許久未見的觀影熱潮,更收穫了幾乎零負面的評價。我也恰好抽空和父母一起看了這部電影,想藉此機會無甚邏輯地記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需要稱讚的就是參與這部電影製作的人的敬業精神,我覺得只有像他們這樣的才能被稱之為「電影人」。主演兼導演阿米爾汗,是印度國寶級的影視藝術家,早些年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和《地球上的星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於是也給我帶來了對這部電影的極大期待。阿米爾汗為了這部電影增肥和健身是我早有耳聞的,不過卻是在觀影之後才知道,他是先增肥再健身減肥的,而他減肥後的身影只在電影中出現了不到五分鐘。我很困惑,為何他不在自己身材情況較好的時候先健健身,將身材健碩的部份拍好了,再增肥拍攝剩餘的戲份,直到我看到他說:「我已經五十多歲了,如果不是因為後面還有那麼重的戲份,我可能沒有辦法再堅持將體重減下來。」我想,所謂敬業,並不是一種一往無前、無所畏懼的勇氣,而是內心憂慮、身受痛苦,卻仍然願意為了一份職業而努力的堅持。我原先還以為,劇中的女主角們都是從職業的摔跤選手中選拔的,不想她們卻都是從拍攝前4個月才開始突擊訓練的。劇中的妹妹巴別塔在影片中摔跤的戲份不足二十秒,但她卻和姐姐一起刻苦訓練了整整四個月。所謂精益求精,也不過如此了吧。 看慣了中國式團圓的結局和中國式神反轉的套路,影片中有兩個情節讓我讚嘆。一個是結尾中吉塔奪冠時,父親並沒有像中國式套路那樣衝出小黑屋,在最後一秒看著女兒打敗對手完成心願,而是在小黑屋中一直等待,直到國歌響起,才知道女兒完成了自己畢生的夢想。另一個就是,當姐姐吉塔一時走入迷途,妹妹還在堅持父親的教導時,並沒有像中國神反轉那樣讓妹妹打敗姐姐,然後宣揚「父親的方式是正確的」的論調,而是讓妹妹不斷地幫助鼓勵姐姐。妹妹的配角一直在配角的位置,雖然失去了看到妹妹打敗姐姐那一瞬間的快意,有點遺憾的感覺,但過後再看,這樣的情節反而是細水流長般的細膩,而且合情合理,否則就像是熱天裡猛灌一口可樂,舒爽過後卻是喉嚨的刺痛。 最後想再說說影片讓我覺得有所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在於主題的闡顯。首先是影片的前段部份,一直講述的是爸爸如何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替自己完成夢想,卻又在中間突兀地經由一個鄰居女孩說,父親這麼做是為了讓身為女子的孩子能夠在未來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後在電影的後續部份,也有零散地提及這一主題,比如決賽前父親對吉塔說,如果你贏了就代表整個國家的女孩都有贏的權利,但這一主題的闡述始終讓人覺得突兀,摸不著頭腦。私以為,這部份存在兩個不足。一個是對於這個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權主義的主題的闡述,本身在方式上就有很大欠缺,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另一個就是這個主題的突兀展現,有點蓋過了本影片的主旋律主題,即「父愛」,有點喧賓奪主的意味。再者,通過影片花絮,了解到阿米爾汗最先想要拍攝這部電影,是被父親的原型「辛格」將兩個女兒培養成摔跤冠軍,並且使千千萬萬印度女孩走上摔跤道路而觸動。這樣看來,影片其實並沒有做到合理地處理和融合這兩大主題。後續了解到,這部影片還有許多被刪減的部份,可能也有這部份原因。 還有一個就是,我認為,影片為了著重體現父親的偉大,將教練太過極端化地描寫,有點適得其反。我認為,若是能將父親所代表的「傳統」與教練代表的「創新」加以融合,能將影片帶到另一個高度。一味地強調父親的技巧是多麼實用,而弱化甚至抹黑教練所教授的技巧,讓人覺得並不能信服。但我的父親認為,這是表現主題的必需的藝術手法,儘管事實可能並非如此,但為了凸顯父親的形象,這樣的修飾無可避免。 此外還有人將影片宣揚的女權精神與父親明顯大男子主義的訓練方式加以對比,爭論這樣通過大男子主義來「創造」女權主義的故事情節是否合理,在此處就不加贅述了。因為我認為,《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的合理性必須放在印度本國的體質背景下加以評斷,對印度國情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的我們是無法做出對影片來說公正的評斷的。影片與主流價值觀稍有出入,我認為其中不免有影片剪輯以及文化背景差異的原因,無論如何,雖然不能盡善盡美,這仍然是一部令人讚嘆的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