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21 08:19:35
這算是最近比較火的一個電影了,周圍很多看過的朋友都說好看,豆瓣評分也是比較高。於是在這麼一個比較悠閒的週末,就和室友一起也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去看之前因為在朋友圈和部落格上吃了好幾波安利,說男主一個人飾演了時間跨度長為30年的角色,所以在影院先是看到29歲的男主,那臉上書寫著的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自己摔跤夢想的不甘和因為摔跤而練就的結實的肌肉在鏡頭下是那麼的和諧統一,之後鏡頭帶到了19歲的他,意氣風發與青澀稚嫩並存,週身散發著希望的光芒。電影中出現最多的還是肌肉塊逐漸成為了肥肉的那個男人,儘管身材已經發福變形,這樣的馬哈維亞依舊是那個對摔跤懷有夢想,希望能為祖國在國際比賽中取得金牌的人,他依舊是那個週身散發著魅力的人,這個魅力,也許是執著和單純的別名——執著於自己喜愛的事情和最初的夢想,哪怕自己不能親自去實現,也要儘可能親手將接力棒交給那個同自己一樣熱愛喜歡這件事的人手上;單純在於不管時間多麼紛亂嘈雜,生活多麼可恥又讓人無力,依舊不忘初心,不忘記自己最初踏上這條路時出發的原因,並未這個目標不停地努力著。 這些是馬哈維亞這個角色的魅力。更是阿米爾·汗這個演員通過自己熱愛的表演賦予角色的生命。世間最難得的是,遇見你喜歡到不可替代的事,然後不問原因不問目的,就這樣一直喜歡下去就好了。 除了男主的表演讓人感嘆演員的魅力,這部劇講述的故事本就足夠令人感動。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可能很多人會不讚同馬哈維亞的做法,覺得他是再將自己成為摔跤運動員取得金牌的夢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我贊同父母親確實不能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加於孩子,卻不認同說馬哈維亞是這樣做的。爸爸最初做出訓練孩子摔跤是源於某天因為姑娘們和同齡的孩子打架,在這過程中爸爸發現了孩子身上有摔跤的天賦,在和母親的商議下才決定以一年為期,訓練孩子學習摔跤。在一年的期限內,女兒對摔跤的心情發生了變化。爸爸帶著大女兒吉塔第一次和男孩子摔跤,但很遺憾吉塔失敗了的時候,那一瞬間從孩子的眼睛裡我看到了她對摔跤由父親的強迫變成了熱愛,而這正式約定好的一年期限以內,於是才有了後面更多的訓練,更多的比賽,才有了無數的榮譽與獎牌,才有了姑娘們與眾不同更加豐富充盈的人生。與其說是爸爸的夢想強加於孩子的身上,倒不如說是好的父母,就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伯樂。 而在爸爸訓練女兒摔跤的過程中,包括對比後面在學校中吉塔遇到的那個教練,足以說明好的老師好的父母,除了交給孩子知識、能力,更要明確的告訴孩子他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存在,要讓孩子足夠自信,在自信的基底上磨練,逐步形成強大的內心。當孩子遇到挫折失敗時,老師和父母這兩個角色應該先給予溫暖的懷抱和足夠的信心,如果有能力可以幫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如果沒有,也不要對結果加以指責。 最後看完這個電影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人永遠不要被生活的常規框住,要對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抱有好奇心。如果被生活的常規框住,也許就沒有活躍在女子摔跤賽事上的姐妹花,吉塔和巴比塔的命運可能就和千千萬萬和印度女孩一樣,早早結婚生子,一輩子只和鍋碗瓢盆打交道。敢於打破常規的她們,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看到了眼前的這個更廣闊的世界。 而對於電影的女主吉塔,在取得國家冠軍進去體育學校系統學習摔跤之前,摔跤之於她,可謂是喜愛,但這一句她走得難免過於順風順水。當面對新環境、新學校、新同學時,她從最初的陌生到迷茫,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姿的同時,逐步也找不到真實的自己。這多像剛邁入大學門檻的我們啊!她開始越來越不能理解父親教授的摔跤技巧,她開始和家人的交流越來越少,這一系列的舉動帶來的結果就是經過幾年的訓練,吉塔在各大比賽的成績並不理想。最終在爸爸的親自訓練指導下,吉塔最終成為了印度首位在國際競賽中取得金牌的人。看吉塔改變成長的這個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我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你是怎麼走到今天的。」所以,有些時候試著把目光從目的地上多轉移一些到出發的地點。 最後分享一句話:在摔跤之前,你必須客服自己的恐懼。願我們都能信心滿滿的踏上征途,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