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8,021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個山

2017-05-21 22:53:14

這真的不是一部關於「神父」的電影嗎?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我曾經愛過,但是現在要重新審視的電影。透過影片從頭到尾宣揚的那種英雄主義,我彷彿嗅到了一絲絲的宗教意味。 與其說這是一部教育電影,不如說是英雄電影,甚至『神父』電影呢。

馬修這個教師形象的塑造充滿了英雄的味道。他教育事業並不成功,音樂路途也不順,這就首先營造了一個悲劇英雄的形象。個人情感生活的失敗,更突出了他的獻身。 歐洲的神職人員有單身的傳統, 而看電影中一條感情線,明為馬修求女神而不得,實則是對他神父身份的一種確認。沒有世俗名利的榮光,也沒有紅塵慾望,馬修所擁有的世界唯有一群需要拯救的孩子。這是一個完美的拯救與被拯救的故事設置。更何況,這個世界需要馬修與孩子們一起與『懲罰』派相對抗,這怎麼看這都是個宗教故事了。

馬修是一種典型的卡里斯瑪的人格,從頭至尾都是依賴著偉大人格的召噢,神奇的瞬間征服了所有的孩子。 馬修剛來到學校,孩子們調皮闖禍不聽話,但是組成合唱團以後瞬間都成了唱歌小能手,而這期間,孩子們的改變過程被輕輕的滑過 了。從分配合唱團任務到第一次合唱,用過了很小的篇幅,但是孩子們神奇般的忽然就唱得很好了。好像是所有的孩子都被馬修強大人格魅力感召,一夜之間從問題少年全變成唱歌小能手。電影這部份處理的匆匆忙忙,我們失去了體會一個音樂教育家的真正魅力所在。

相比之下,影片反而用大篇幅強調了馬修身上象徵的父權。對於領唱皮埃爾,他動用全合唱團的力量導演了一出『沒有你我們也能行』的教育,最終又寬恕他的傲慢而發起誠懇的邀請,當皮埃爾雙眼閃爍用馬修所謂的『第一次感恩』開口唱,我心裡慢慢的都是父親教育小孩的場景。馬修對他的偏愛,不僅體現在單獨授課、賦予重任,興師動眾導演一齣戲,還甚至有和他母親的互動。馬修苦口婆心勸告他不要錯會了母親的愛,並和母親一起為他的未來設計了一條出路,這難道真的不是一個父親的角色嗎?

這種父愛,不僅表現在讓驕傲桀驁不馴的問題少年歸順自己,更體現在對於學校中最弱小者的特殊保護。從第一眼看到匹匹諾,到每次把小可愛抱上講台,到為他制止無賴少年的威脅,以及最後大家津津樂道的最終把他帶走, 這種種,無不是在宣告一種父權的控制與悲憫。這難道不是另一個父親嗎?匹匹諾除了收到家人一樣的恩寵,又得到了怎樣的人格成長呢?影片的甜蜜背後,卻有一個難以掩蓋的事實,匹匹諾除了得到一個寵自己而且接走自己的父親,並沒有得到什麼。他到最後都沒有開口唱一首歌呢。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二戰後的法國,法國和很多其他國家一樣,面臨著如何修復戰後創傷的問題。池塘之底的孩子就有因為二戰而失去父母的匹匹諾。所以一個神聖的教師,從天而降到一個需要拯救需要救贖的孩子群體,這難道真的不是一個關於拯救的神父的故事嗎?

為什麼影片收到熱捧?這不僅涉及到影片的背景時代,還涉及到影片製作的 年代。2004年,進入新世紀的法國並沒有比二戰剛結束後更自信自己的未來。這是一個理性的時代,是一個需要超級英雄的時代,是一個需要卡里斯瑪領導者的時代。幾年前的教育主體電影《死亡詩社》票房看好,製作團隊看到了人們的這種心理需求。教育最能夠寄託人們對於偉大人格感召的所有幻想,最能夠容忍控制、個人崇拜和類似宗教的拯救核心。加之導演Christophe Barratier自己有音樂教育的一些經歷。不得不說他們找準了時機,製作了一部賣座的影片。但是如果這就是他所理解的『問題少年成長史』,作為觀眾,我是被感動的,但同時我也是不信服的。說到崇拜,我也願意崇拜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師,而不是一個全靠人格魅力糊里糊塗政府世界的神父。

還是一名學生的時候,我是那麼的迷戀這部電影,美妙的歌聲,甜蜜的情節,以及演員們美好的面孔。我有一千種理由歌頌這部關於教育的電影。但是當我越來越懂得教育的難處,我重新看過這一部, 心裡的好多烏托邦被打破。教育主題一直是被電影製作商青睞的主題, 因為呼喚人性、溫暖、愛、拯救,是永遠不會出錯的。然而,當教育的問題被電影簡化和轉移,是否也存在另外一種危險呢?

個山

2017.5.1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