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22 04:03:21
幽默總是最溫柔的,所以用幽默的調子講最辛苦的一段經歷,很難得。敘事太流暢了。從未看過摔跤比賽的我,不知不覺把摔跤的評分規則都記下了。
電影看一半很擔心,結局似乎註定要俗氣啦。體育題材的電影,必然的要追逐獎牌,又摻雜了教育、親情。從被父親發現天賦,到牴觸父親、理解父親,自己找到興趣,感激父親,再離開父親。因為父親,拿了冠軍;放棄了父親,離冠軍越來越遠。
放到一個普通體育電影裡,這太平常不過的劇情了。二流教練三流訓練裝備一流運動員,最後勇奪金牌,運動員跟教練要發生矛盾,最好教練是因為當你比賽留有遺憾如今退伍後日日買醉,再不濟拍雞湯點弄得像《飛鷹艾迪》也要反抗來自父母的壓力,周邊的不理解的眼光,才有奧林匹克精神。
所以女兒找回去,在父親的幫助下重新拿了冠軍,似乎劇情無論怎麼發展,都是死結,要俗氣。修補父女關係,實現目標,劇情要這樣發展,但這樣發展就會俗氣。畢竟它不適合變成《百萬美元寶貝》。
電影最棒的地方,在結尾吧。
有父親指導,就贏;沒父親指導,就輸。如果是運動員跟教練,這樣拍會互相襯托,運動員跟教練雙方各自都平等且不能分離,也沒必要分離,軍功章各自一半。
但沾了教育,孩子靠爸爸才能贏,沒爸爸在身邊就輸,這孩子沒長大。
結尾父親被教練使壞關起來了,無法給女兒指導。女兒要脫離父親,完全靠自己,卻又沒有跟父親隔斷,靠著往日父親傳遞的教育,獨立的戰勝對手,也戰勝了自己。
這或許就是家庭教育的態度,讓父母不參與孩子的未來,這不可能。但孩子成長後,能反抗父母的安排了,慢慢有自己的選擇。這種獨立,這種反抗,是父母的教育,有的孩子終其一生也不敢對父母說一個「不」。
女兒去體育學院,懷疑父親的訓練方式,在摔跤場贏了父親,我想起了龍應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但父母就是父母,這世間他人會離你而去,可父母永遠不會。所以生悶氣的父親,聽見女兒哭了心結一下子就沒了,只剩下心疼。
關於教育,父親不是逼迫女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父親是發現了女兒的天賦,並且教她利用好自己的天賦。父親教會女兒的不是摔跤,是獨立,是靠自己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最後「父親」被關起來,「女兒」要完全靠自己,這個安排,我是打心底里服氣的,因為「獨立」,她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