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22 17:27:26
走出電影院,眼眶已經看不出淚水的痕跡,但不否認我被震撼了,內心柔弱的一點被觸及了。(我想應該是親情)
記得初中的時候不止看了一遍米叔的《Three idiots》,大一和團支書逃課去看《我的個神啊》。那節課老師還點名了,但我一點也不後悔逃課去看一部好片。
《Dangal》是我看的他的第三部電影,亦是好評。故事很簡單:夢想為國贏得榮譽的父親夢想被擱淺於是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但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次次玩笑,連生四個女兒。一次偶然,辛格發現了自己倆女兒的摔跤天賦,由此便決定訓練女兒成為摔跤手,讓她們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
在這裡,也許有一些男權思想、家庭綁架意識,這一點雖然不可否認,畢竟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每個人都會潛在受著環境的影響。其實這一開始也是我的疑問,之前看過姐姐推的一篇關於家庭教育的文章,大致講的是父母不能達到的,強迫自己孩子去幫他們完成,孩子漸漸成為他們實現理想的工具。但當那個穿戴金片的少女出現後,解答了我的疑惑。滿身金片的少女在吉塔和巴比塔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一看就是享受著榮華富貴的少女。恰恰相反,她十四歲就被迫嫁給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男子,每天活在做不完的家務中,躲不過相夫教子的命運,而更讓人感動的莫過於被迫出嫁少女的幾句台詞「還不是為你們能擁有自己的生活,他和全世界對抗,默默地承受世人地嘲笑」,也正是這個少女地出現,改變了吉塔和巴比塔與父親反抗的想法,避免了她們與一般少女相同的命運。最後倆人被迫的努力變為了主動的追求。
辛格一開始似乎是利用女兒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顧女兒的意願,看似是一個將夢想強加於女兒身上的強勢父親。但在行動之前,他就和妻子商量好,只用一年的時間,如果一年後證明他是錯的,那就永遠放棄夢想,而且最後發展成:父親為了女兒實現夢想而不得不向一些權貴人士低頭認錯,作出犧牲。相反地,這位看似強勢的父親,把女兒甚至是大部份印度少女帶出了「被家務包裹著」的命運,帶出了童婚的噩夢……換句話來說,一方面女兒為父親追夢,另一方面父親用自己的生命培養女兒,給她們引路。可謂是「雙贏」。
決賽前,辛格被關在倉庫里,觀眾席上久久不見父親的身影,吉塔沒有了父親的指引,隻身一人在決賽台上與澳洲選手搏鬥,與命運抗衡。雖然料到結局永遠按著套路進行:電影總不能讓主角摔的太慘吧?但是每一次的進攻與防守都會牽動我內心的那根弦,整個過程就2分鐘,就120秒,心中那根弦卻始終繃得緊緊的。「而真正戰場上的,只有靠你自己」
跳出電影本身,演員台下的努力也非常勵志,是可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巴比塔的一分鐘不到的摔跤鏡頭,瑪荷塔花了九個月的時間訓練。「She works really hard on her wrestling which is barely there for a minute in the film」。紗卡在拍攝時骨折了,但是為了不影響其他人,她完全克服了她physical limitations。米叔更是勵志,不僅勇敢地批判了自己的社會,還成功地用五個月時間從194的胖叔變成144斤的肌肉男。完美展現了一位父親不同時期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