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银翼杀手/公元/叛狱追杀令

8.1 / 833,976人    117分鐘

導演: 雷利史考特
演員: 魯格豪爾 哈里遜福特 西恩楊 愛德華詹姆斯歐蒙 艾莫特華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常用名太危險了

2017-05-24 01:01:17

2017年了,賽博朋克時代來臨,複製人已邁向了星辰大海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2016 年快過去了,也許你依然餬口度日,可在賽博朋克的世界裡,Nexus-6 複製人 Roy Batty 可能已經「目睹了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旁熊熊燃燒,注視過 C 射線在天國之門的黑暗裡閃耀」。沒錯,我套用了 1982 年上映,由 Ridley Scott 執導的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里最知名的台詞「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故事背景設定為 2019 年冬季的洛杉磯,6 名由科技公司 Tyrell Co. 製作,用來投放到地球之外的超能複製人偷渡回地球,試圖尋找延長壽命的方法。Deckard(哈里斯on Ford 飾演)因此被授命捕殺他們(美其名曰「Retired」)。而他在和同為複製人的 Rachael 搭檔追捕複製人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異樣的情愫和感悟。

影片以科技為主題,有人工智慧(AI),有大型企業,有社會秩序的破壞,有對人性的思考。這樣一個「反烏托邦」的世界,包含了賽博朋克(Cyberpunk)的代表元素。無論在電影還是科學界,《銀翼殺手》都受到了極高的讚譽。而它也絕對不是一部「沒有故事」的影片。在上映之初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而隨著時間的流轉,影片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肯定,在 2004 年被英國《衛報》評為「史上十大科幻影片」之首。因為裡面各種有爭議的內容,片子前前後後出過多個不同版本。其中 2007 年由華納兄弟公司發行的數位重置公映 25 週年最終剪輯版,應該是最多人看的一個了。

正因如此,我不會講太多個人的觀後感,如果你很喜歡這部電影,建議可以找不同的版本來比較差異。像是 Deckard 到底是不是複製人這樣的問題,在不同的版本里也有不同的細節表現。

不過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值得一說。

丨《Blade Runner》怎麼會翻譯成「銀翼殺手」?

與其說翻譯不到位,不如講影片的英文名本身就有點怪怪的。其實「Blade Runner」是導演 Ridley Scott 從美國科幻作家 Alan Nourse 手裡買來的名字,也就是說,還有一部跟電影毫不相關的同名小說存在。而且,這個小說還被另一位小說家 威廉 S. Burroughs 改編成了名為《Blade Runner: The Movie》的劇本。在 Burroughs 的設定里,這是一個講述「刀片走私犯」(Blade 有刀片的意思,用來指代手術器械,而 Runner 就是經營者的意思)的故事。到了 Scott 這裡,倒有著「帶刀奔跑」這種殺手的感覺。

雖然這麼說,但無論是《公元 2020》還是《刀鋒戰士》或者《刀刃警探》,看起來都比《銀翼殺手》的翻譯來得更貼合願意。有說法是根據《Blade Runner》小說封面帶翅膀的跑鞋而來;還有一種解讀是片中的複製人們各自背負著「銀翼」,比如 Salome 穿著的透明雨衣,Roy 最後時刻放飛的鴿子。對外文片名的翻譯也是對電影本身的一種理解,顯然後一種看起來更浪漫一些。在邵氏公司的官方影迷雜誌《南國電影》裡,被翻譯為《邊緣人》。

丨Google 是不是《銀翼戰士》的粉絲?

呃,我承認這個腦洞有點大。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看到原著小說名。這部由科幻作家 Philip K. Dick 創作的小說,名為《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看到了熟悉的「Android」,很容易想到 Google。當然你也可以講「Android」本來就有機器人的意思。不過還有一點,Google 研發的智慧型手機系列「Nexus」,恰好同電影裡複製人的型號「Nexus - 6」一樣呢。這麼一想,都完全無法直視 Atlas 了。

可能真的只是巧合吧,拿來湊字數的。

丨為什麼 2019 年的洛杉磯,長著一副東方面孔?

影片裡的洛杉磯高樓林立,飛行器穿梭在空中,很有未來感。但超大的廣告螢幕上出現的是日本藝妓的臉,專做複製人眼珠子的人講的是粵語。在狹窄的街道充滿霓虹燈招牌,人們吃的是拉麵,喝的是青島啤酒。牆上也遍佈一些不知所云的中文字塗鴉。類似的場景設計還有另一部賽博朋克電影,1996 年由日本導演押井守,運用真實的香港街景製作的影片《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大概都是取材於在那個時代獨具特色的香港九龍寨城。那裡曾經是不受政府管制的自由區域,卻有自己的秩序。狹小的空間裡擠著 5 萬多號人,形成一個自己的生態圈,紅燈區、地下醫館、賭場、甚至毒品交易都能在這裡進行。違章搭建物讓街道即使在白天也是昏暗一片。

在上世紀 80 年代,用這樣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來表現科技文明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孱弱人類的狀態再合適不過了。
攝影師 Greg Girard 和 Lan Lambot 花 5 年時間記錄的九龍城寨影像

丨說了半天,到底啥是賽博朋克?

講到朋克(Punk)應該都知道,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流行,主要是一些對抗主流的地下樂隊、邊緣人在玩的。而賽博(Cyberspace)指的是和電子技術有關的內容,把賽博按到朋克上,就成了以「反烏托邦」為常態,更黑暗,對新技術和人類關係表現得更悲觀的賽博朋克(Cyberpunk)。(同早期那些歌頌、憧憬未來的科幻內容完全不一樣)

除了《銀翼殺手》之外,還有例如上面提到的《攻殼機動隊》、《神經浪遊者》、《星際牛仔》,以及近期大熱的《西部世界》都是這一類型的影視作品。

反正畫面特別昏暗,人工智慧非常強大,人和機器分分鐘打起來,機器人搶著鬧獨立要人權,那就離 Cyberpunk 的標籤不遠了。
想要體驗現實世界的「賽博朋克」,飛去北京就可以了

在科幻片拼特效的年代,回頭重溫這樣一部作品依然深受觸動。算了下,只有 4 年壽命,19 年壽終正寢的 Nexus - 6 們這會兒已經都上天了,想想有點怕怕的呢。值得一提的是開篇我引用的那段 Roy 的經典獨白,來得充滿深度又恰到好處。導演在接受訪談時披露,這一段完全是 Rutger Hauer 的即興創作,劇本里壓根沒有這一段來的,沒想到反而特別出彩。

有人講說《西部世界》是《銀翼殺手》前傳,靠不靠譜我不做評論,反正後傳是真的有了,將在明年上映。雖然還是一樣的導演,一樣的男主,但這 30 多年的時光不知道是否會對他們的初心有所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