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父親——影片中的女權與俄狄浦斯悲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衝著滿身疙瘩肉的壯漢而去看《摔跤吧!爸爸》的人,或許會失望了。
他們只會見到螢幕上一個二三百斤的胖子,且很可能體驗一次並不順暢的勵志之旅。印度式的親情故事被塞進好萊塢的罐頭外殼中,作為外國觀眾,理解一些情節還是需要很強的包容力,並且要對印度的社會文化狀況有一定了解。我本以為這會讓很多人感到水土不服,但中國觀眾顯然比想像中開放,絲毫不妨礙影片收穫成噸的淚水和票房。
與國民影星阿米爾汗的另一代表作《P.K.》不同,比起佩戴藍色美瞳的外星醉漢,一個頭髮斑白的落魄父親多少讓人感到心疼。即便最後是皆大歡喜的結尾。滾動字幕後,仍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去收拾散落一地的心情。
所以,《摔跤吧!爸爸》仍是一部適合【獨自觀看】的電影。
---------------------------------------------
一、不真實的英雄
一部好萊塢電影的標準元素,它幾乎都有。
一個擁有夢想的落魄英雄(父女二人所形成的同一主體),遇到人生的重大挫折,開始想辦法自我拯救。經歷一次小的失敗,迎來一次大的成功,之後再經歷一次大的失敗,克服困難後,遭遇所有最壞的狀況,最後孤注一擲,完成了自我的小成和集體的大成。
同時作為體育電影,也可以看到許多同類型片的影子,如鐵拳,甚至某一瞬間讓人想到日本的早期動畫,令人血脈噴張。
但我們返回來稍加思索,就會發現不少令人不適的細節。
女性掙脫悲慘的男性強權,靠的竟仍是父親的男性強權。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印度是個女權嚴重式微的社會。阿米爾汗本人所獲得的社會榮譽,被稱為國民影星,功夫也主要在詩外——
他一直努力憑藉自己的輿論影響力,奮力推動女權的覺醒。
***
儘管《摔跤吧!爸爸》的評分已經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9.2分。但這部電影僅僅在阿米爾汗的作品中排名第四,連前三都進不去。前三名都被阿米爾汗轉型做的一檔電視節目承包——《真相訪談》,已經播了三季。
節目名字已經很明白了,節目的主要內容就是揭露真相,要向印度社會的一切虛偽和黑暗面開炮。
《真相訪談》首先談到的,就是女性。
比起《摔跤吧!爸爸》中印度女人無法擁有自己的夢想、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只能被動選擇婚姻這些「小事」來說,真實世界簡直殘酷到令人髮指。
《真相訪談》開篇的第一個受訪者,阿米莎婚後一年懷孕,起初全家很開心,檢查知道是女孩,全家人隔幾天欺騙她去醫院再做檢查,卻與醫生串通好,弄暈她之後給她做了人流。時隔一年,同樣的情況同樣發生。
而這樣的事情,8年里發生了6次。
在此期間阿米莎進行了反抗,但等待她的是地獄般的暴行。
拒絕去醫院檢查胎兒性別,就被丈夫拳腳相向,拽破頭皮。還曾因流產過而小產。有一次,她懷孕隱瞞了所有人五個月,被家暴虐待時,被丈夫拿棍球棒打到羊水破了才被知道,慶幸五個月已經不能流產,於是孩子生下來,但因為是女孩,並沒有被好好對待。
這個畸形的家庭里,求子心切的丈夫有一天竟然對熟睡中的她揮拳亂打,最終把臉型打變形。醫院的縫合線從額頭貫穿到下巴。
阿米爾汗飾演的丈夫角色,面對妻子連誕4個女兒的事實,只是表現出無奈。相比現實中的萬千男性而言,真算是模範丈夫了。
除此之外,節目中還揭示了更多內幕。
比如節目中公佈過一組數字——53%的印度兒童遭受過性侵。在印度,每小時都有一個女孩因為嫁妝而死。天價嫁妝甚至會擊垮新娘家庭……
此時你再回想起影片中的細節,不知道會不會脊背發涼。
兩個女兒逃避父親的魔鬼訓練時,到新娘的婚禮現場玩耍,臉上露出久違的歡樂,但新娘從頭到尾都是眉頭不展,甚至在與兩姐妹的私下聊天中泣不成聲。
也許真正原因就在於——在這個小事情背後,是全社會最大的血腥與黑暗。
兩姐妹以為自己逃出了父親的魔爪,殊不知是站到了懸崖邊緣。
---------------------------------------------
二、女權真的拯救了嗎?
回到前面的問題,女權的困境要靠男權強權而拯救,到底靠不靠譜?
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因為連續生了4個女兒,而被迫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託在訓練女性摔跤手這件事上。看起來合情合理,事實卻是漏洞頻出。
也許導演的初衷是要表現印度底層的文化現象,畢竟一個全國冠軍的摔跤手,也並沒有多高的覺悟,以致於可以跳出男尊女卑的思想桎梏。
所以對於拯救萬千女性的夢想這件事,父親本人從一開始就是不堅定的。
可以說,影片也交代的非常明確。即訓練女兒成為世界頂尖的摔跤手,僅僅是為了實現父親本人的夢想。
也可以說,是父親本人的一種自私。
一個用不純粹的初心包裝的理想主義者的種種行為,到這裡就有了合理解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叫醒他的是為了改變女兒命運的一種使命感嗎?
叫醒他的,是他自己的夢想。
為了訓練女兒,讓他們經歷同齡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在當時的情況看來,和逼迫女兒嫁人,何嘗不是同一性質?只是多了一種出人頭地的可能而已。但問題就在於,這個機率實在是太低了,一般人是否可以拿來搏命?
比起訓練她成為站在世界頂端的摔跤手,和幫她物色一個三觀稍正的丈夫(從片中看,阿米爾汗夫婦的關係是比較正常和融洽的),兩者哪種更具現實性和操作性?
從原始社會演化至今的眾多社會形態來看,男權主導的社會佔到絕大多數,無論在體力方面,還是在智力方面,各個領域似乎都是男性佔據了優勢資源,關於其原因,科學界有許多猜測和推論,但並沒有權威的答案。
目前的生物學斷言,男女在基因表達上並無優劣之別。
所以,印度的社會問題有其底層邏輯,而更多的還是文花上的無目的性的演化結果。彰顯女權無論從動機還是具體路徑上都是一種危險的嘗試。
影片給出的答案是,用男性強權粗暴干涉,以個人的名義和全世界戰鬥,生則成,死則已。
我們應該看到,在皆大歡喜的結局背後,是不可效仿的現實。
完成父親夢想的同時,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同時還能拯救全世界的夢想——越是細想這些同時疊加的條件,越是令人唏噓不已。
女權在本片中從無抬頭。
如果一定要有,那便只是一個小機率事件的副產品。
---------------------------------------------
三、弒父者
如果要問片中最精彩的地方在哪裡?
我認為是女兒吉塔與父親對抗的一節。
從國立體育學院學習歸來的吉塔,用新的摔跤招式教授妹妹,這一幕被自尊心極強的父親看到,激起了他的強烈反擊。
後來,身體衰老的父親在與吉塔的貼身對決中敗下陣來。
吉塔用蠻力對抗父權,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父權在這一刻崩塌。
扔掉父親這根心靈的「枴杖」,是吉塔唯一一次主動的行為。她像猛獸一樣的奮力戰鬥,最後將父親穩穩壓在沙土上,是自由意識的爆炸和個性的完美解放。可以說相比影片最後的賽場絕殺,更顯得動機合理。
但這次對抗的結果卻是失敗。
女兒吉塔在片中從未有真正自我,甚至最後時刻父親的放手也出於教練的陰謀,是一次偶然事件。
這一幕甚至帶有俄狄浦斯式的悲劇影子。
***
俄狄浦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弒父者,拉伊俄斯成為忒拜國王與伊俄卡斯忒結婚之後,為了避免「將被兒子所殺」的神諭成為現實。拉伊俄斯一直迴避和妻子伊俄卡斯忒的交媾。
但在某日醉酒後,兩人還是交合併生下了俄狄浦斯的降生。
也就是說,伊俄卡斯忒的懷孕是男性一方並不情願的性交合的結果,而俄狄浦斯是在忤逆了其父親拉伊俄斯意志的前提下落世的。(這與片中的女兒是何其相似)
拉伊俄斯將兒子拋入荒山,意圖是要將這個他根本沒有為其命名的兒子殺死。
可是,拉伊俄斯的兒子被牧羊人解救下來,並被鄰國的國王收為養子。俄狄浦斯在王宮中成人、並被定為王位繼承人。俄狄浦斯長大後,因為「弒父娶母」的預言,俄狄浦斯離開了他生活的王國。
這時在忒拜城內,獅身人面的女妖降下災禍。忒拜國王拉伊俄斯希望通過神諭找到擊退女妖的方法,在去神廟的途中,與朝著忒拜城方向行走的俄狄浦斯狹路相逢。
因為狹窄的道路只能容納一人通過,而兩個人又互不認識對方,國王拉伊俄斯粗暴地命令俄狄浦斯讓路,俄狄浦斯盛怒之下與拉伊俄斯爭鬥,最後將其殺死。當然他並不知道殺死的就是自己的父親。
這則故事中,顯而易見地反映出了男性構成的單一性社會體制內的女性憎噁心理。精神分析學者也藉此有專門的名詞,認為孩童都將經歷心理上的戀母和弒父過程,並最終形成完整的獨立人格。
***
很容易看出,影片中女兒吉塔對父親既親近又疏離的關係。除了摔跤,並未有任何表現生活中父愛的部份。在父女唯一的精神紐帶——摔跤上,父親也一直佔據絕對的控制權。
她尊敬父親,學習父親,親近父親,也想殺死父親。
她心中的野獸總有甦醒的一天。
第一次對抗父權失敗以後,故事的套路又回歸到俗套的親情讚美上來。而影片最後一場對決前,父女的談話尤為關鍵,為之後的結局埋下伏筆。
他並未教授什麼特別的技巧,而是賦予了比賽神聖的意義。
當賽場上吉塔摔出完美弧線時,在精神上他已跨越俄狄浦斯的藩籬。這一刻,看臺無人,耳中無音。這一刻,她沒有父親,她是自由意志的自己。
她殺死父親,並化身為人。
(完)
(更多原創內容——作者微信公眾號:nanish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