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羽琳琅

2017-05-24 10:00:33

情感價值的尷尬癌


除了對演員的演技可以感知以外,我對於鏡頭捕捉、視覺美學以及BGM等專業電影表現手法一竅不通。所以一般我看電影一般更著意於故事表現以及情感價值方面。從這個方面來看,這部電影我給到的評價是不功不過。

故事劇情一般表現在矛盾的聚焦, 這是文學影視作品表現故事張力的一貫要點。一般矛盾的聚焦會集中在主人公與其他人物、主人的自我矛盾以及主人公與環境的矛盾。從這一點來說,《摔跤吧!爸爸》表現得非常完整。主人公與其他人物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對父親的順從訓練-超越父親-重拾溫情的變花上。而與自己的內心矛盾刻畫得更明顯一些,從抗拒摔跤,到接受摔跤,再到自我的放逐以及最後整裝出發。像極了普通人們在面對日復一日難以面對的難題面前的狀態。這一塊看得我很揪心。而與環境的矛盾,表現在印度父系社會環境下對女孩的壓抑以及在賽場上個人抗爭奪冠的片段。從這一方面來說,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且完整的,這就是為何在面對劇情面前我總會有跌宕的情緒。

讓我不太喜歡的部份在於價值與情感的共鳴方面。

很多人之所以為這部電影感動,朋友圈裡甚至誇張到哭得稀里嘩啦。認為它表現了一種父愛親情的堅定。但是我卻不太贊同這樣的「父愛」。在電影最初,看到父親強迫兩個女兒天天高強度的訓練、逼迫她們剪掉短髮,以及後面其他配角所說的「你們的父親這麼對你只是為了不讓你像我們一樣」,對於這種理由表述我實在無法苟同。我看到的只是一個父親在一開始就逼迫女兒們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眼拙沒看齣電影所要表達的情感)。將自己失落的夢想強加在兒女身上,這正是親子關係中的一大問題。

回顧我小時候,我媽要我練毛筆字和舞蹈。毛筆字是我媽要我練的,舞蹈是我自己選的。毛筆字我始終寫不好,我媽罵過打過也寫不好,所以最後只好放棄。但是也不妨礙我多年後願意重拾毛筆練字欣賞書法之美。至於舞蹈,倒是一直保留這個愛好至今。我認為健康的親子關係在於,尊重子女自主選擇的前提下,父母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以及必要的強制。說回到舞蹈上,飽受拉筋開骨之苦後我也想過放棄,但始終被我媽以「這是你自己選的」的理由堅持了下來。我沒有拿過桃李杯,也沒有成為舞蹈演員,但是對於在我沒有定性時期的搖擺,我很感謝我媽的強制。可在電影裡一開始,父親強制女兒練習摔跤的,也許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樣的初衷多少帶了點父親的強制與侷限。所以整部電影情感基調的開端,我就不太喜歡,多少也影響了過後欣賞這部電影的情感戲份。

另一方面,我不太喜歡這部片子的女權主義色彩。電影鼓吹的父親為了「改變女兒的命運而強制她們學摔跤」和電影裡「女生怎麼可以像男孩子一樣摔跤」的論調,我認為本質上都是對女權的一種不尊重,帶上了一些男性強權的色彩。就好像我認為「女人該像男人一樣奮鬥」這句話,是對女權的一種誤讀。搞得好像爭取女權就得削胸明志渾身長毛一樣。我個人認為,真正的女權,應該是在女性最舒服、最自然的狀態下,尊重女性的自由選擇狀態。她可以在男權社會裡披襟斬棘殺出一條血路,鳳毛麟角。也可以完全享受上天賦予的自然權利,去改變睡在身邊的男人、養育好自己的兒女,去影響世界。僅僅只是強制她們去做她們一開始就不願做的事情,儘管過後達到了不錯的效果,但強行扯上女權,感覺尷尬癌要犯了。

總之,這部電影的矛盾聚焦很精彩,可以給4星,但是價值情感完全觸不到我的精神G點,只能給2星,結合其他的元素,給個三星半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