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4 18:38:17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一提起戰爭題材的電影,可能很多人都會立馬想到《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黑鷹墜落》等這些國外的優秀影片,彷彿一時間想不起來好的國產戰爭電影有哪些。
那麼,在這兒我就安利兩部評價比較高的國產戰爭題材電影,然後談一談它們對於戰爭的詮釋,還有揭示的一些道理。
第一部介紹的是馮導的《集結號》,是一部以第二次國共內戰和韓戰為題材的國產電影。
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慘烈的戰爭在炮彈的轟鳴中開始,九連的戰士死傷慘重,排長焦大鵬,犧牲前說自己聽見了集結號,穀子地自己沒有聽見,他決定死守陣地。
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毀二輛坦克,殲敵無數,全連除連長穀子地,47人全部陣亡。這場戰爭改變了穀子地的人生。由於部隊改了編號,穀子地找不到組織,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為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
《集結號》使中國戰爭電影進入了正面書寫普通士兵個體生命價值的時代——即使最後他們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即使他們的犧牲只能給他們的家屬帶來700斤小米,即使那些戰士明明是犧牲的卻被列為「失蹤」,可能到最後連個名分都得不到。在戰爭中,他們普通的像塵埃,他們堅硬的像城牆。
《集結號》有很多地方其實也在向美國的戰爭電影學習:美國的戰爭電影中,將軍、領導一向是居於幕後、不加以突出表現的。看看之前的國產戰爭片,通常是大肆渲染英雄主義、浪漫主義,一片歌唱英雄、讚美領導之聲,普通的士兵們則為了虛無的理想、主義和看不見的人民而死。
但是在《集結號》中,他們是為了看得見的兄弟而死,為了看得見的信任而死,他們沒有說一句空洞和美麗的廢話。它擯棄了傳統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手法,還原了戰爭的殘酷無情、荒謬絕倫。它沒有歌頌,甚至也沒有批判,而是以冷靜的敘事角度講了一個極為殘忍和迷亂的戰爭故事。
有的觀眾看了以後這麼來形容這部影片:一次事先未知、有去無回的戰役;一群生死與共、血肉相連的士兵;一位丟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棄的執拗軍官;一段永遠沒有吹響的集結號,所演繹的不為人知的戰爭故事。
就在《集結號》打動中國網友的同時,也打動了一個日本網友。上面這張照片,是《集結號》日語版的封面,名字叫做《戰場的鎮魂歌》。為了獲取更多的點擊量,片名改為《國共戰爭》,從彈幕上可以看出,影片一開始日本觀眾是對這部影片嗤之以鼻。結果看到最後,發現這部電影真的還不錯!!甚至讓日本網友覺得中國電影超過了日本電影。
接下來介紹的是,姜文導演的一部戰爭題材電影——《鬼子來了》。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國產戰爭題材電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反映「戰爭與人」主題的國產電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
《鬼子來了》是一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影片,講述的是在抗日戰爭末期,河北某偏僻鄉村掛甲台的老實村民馬大三迎來棘手難題:某人將分別裝有日本鬼子花屋小三郎和漢奸翻譯董漢臣的麻袋扔給他,聲稱不日來取,卻遲遲不見其來。
厚道的馬大三一邊將兩人當親爹娘侍奉,一邊同村人商議計策,最後決定將兩人處死,但終因「天意」不了了之。巧舌如簧的董漢臣為自救,設法令掛甲台村民與花屋小三郎簽署合約,稱將花屋安全送到日方憲兵隊後,村民可得到幾大車糧食。馬大三與眾村民興高采烈趕到憲兵隊,將俘虜交由日方,然而日方並無「以其禮還其禮」的教養。
看了前半段你可能會一直笑,到了後半段就漸漸笑不出來了,看完了之後只會覺得深深的悲哀。在抗日戰爭中,我們是勝利的強者,也是被侵略的弱者。整部影片發人深省,我們生活在當下這個抗日神劇的年代,是不是更應該理性、真實地去看待那段歷史。
《鬼子來了》這部影片一反中國電影傳統的敘述和鋪墊方式,異常坦率直接,充滿力量與激情,體現了人性的複雜與多面性。整部影片反映了中國人忍讓但堅韌不拔的性格,觀眾可以看到在中國人心底里流動的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種善不能被隨便欺侮。
電影將原著中描寫「軍民奮勇抵抗侵略」的主題擱置,注重提煉「農民愚昧」和「戰爭荒誕」的一面,筆鋒直指國人弱點,將更多憂患意識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這一點讓我從中看到了些許魯迅先生的影子。
黑白電影的真實感和記錄感給予觀眾真實的回饋,手持攝影機的搖晃感給人一種歷史的滄桑和畫面的撕裂。這部電影裡包含著姜文對那段歷史的解讀。影片中過多的展現中華民族的愚昧無知,對民族的諷刺,其實是在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來揭示歷史的另外一面。如此不落俗套在眾多戰爭題材的影片中才會脫穎而出。
另外,附上兩段姜文導演的自述,了解一下他拍這部電影的初衷。
1、我為什麼要拍「鬼子戲」?
姜文說:這部電影不僅是再現日本軍隊當年的暴行,更是出於一種警世的責任。在這部影片裡,日本軍屠殺的是真正的中國老百姓、中國平民。而事實上,當年日本軍也確實殺過很多中國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發生過這樣的慘案。
我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日本觀眾:你們要真正面對這段歷史,別想再否認。我也想以此告誡中國觀眾:面對惡人,我們不能無端地報以善良。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實,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2、我為什麼不在影片中讓中國觀眾痛痛快快地「打」鬼子?
姜文說:拍這部電影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改變一些抗戰題材的「老片」可能會給人,尤其是給日本觀眾造成的一些誤解。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那些片子都是很好的,確實起到了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作用。但這些電影也有一些問題。
比如說,這些老電影被日本人拿到日本去放,並以此教育日本的年輕人說:你們看,中國的老百姓哪一個不是間諜,他們哪個不是不穿軍裝的軍人?既然他們「全民皆兵」,我們就可以對他們「全民殲滅」。於是,我們的這些老電影成了他們掩蓋當年屠殺中國平民的把柄。但事實上,那時候我們並沒有「全民皆兵」,那只是我們的一個理想。而我們現在拍電影,就再不能給日本人這種口實了。
我覺得通過拍一部電影過嘴癮是容易的,而且往往能很急功近利地討點好,但是事情過去之後既不起作用又不能使觀眾真正進行思考。我拍《鬼子來了》就是試圖讓觀眾明白,如果想避免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那段不愉快的歷史,除了過嘴癮還有什麼辦法。我不敢說《鬼子來了》給出了這個結論,事實上我一個導演和一部影片也做不到,最高的理想也就是有個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