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致命ID--Identity

致命/杀人游戏/致命身份

7.3 / 267,457人    90分鐘 | USA:91分鐘 (alternate DVD version)

導演: 詹姆士曼格
演員: 約翰庫薩克 雷李歐塔 蕾貝嘉狄摩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電影愛好者

2017-05-25 17:49:53

令人慾罷不能的殺人遊戲


關於精神分裂的影片有太多太多了,《剃刀邊緣》《搏擊俱樂部》等影片都已成為這類題材的經典之作。但很少有像此片一樣把精神分裂玩的如此NB,以致於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影片以章魚博士飾演的教授與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殺人犯的對話為開場,那個殺人犯還念了一首詩:

When I was going up the stairs 當我上樓時
I met a man who wasn't there 碰見一個原本不在那裡的人
He wasn't there again today 今天他又不在那裡了
I wish I wish he'd go away 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經離開了 ......

這首詩弄得我一頭霧水,當時我也沒有搞懂這個殺人犯與本片的故事到底有什麼關係。

之後,本片的主要角色相繼出現:一個三口之家,一個妓女,一個過氣女演員和她的司機,一對新婚夫婦,兩名逃犯(其中一名假扮成了警察),還有一個冒牌旅店老闆。11個毫不相幹的陌生人,雨夜,一個破舊的汽車旅館,之後兇殺開始,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被殺,影片前半部份就像大多數好萊塢驚悚片一樣。其實在看此片之前,我無意中就已知道兇手是那個孩子,當初還以為他精神分裂,直到中間部份,我才發現我弄錯了,原來這11個人都是片頭那個殺人犯精神分裂出來的,我徹底的驚呆了。

殺人犯Malcolm從小被自己的妓女母親拋棄在汽車旅館,所以在他的思想中會出現這個場景。而那11個人接連的死去也是教授對他進行的藥物治療的結果。可他萬萬沒想到,他自己非但沒治好Malcolm,反倒讓他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惡魔,從而丟掉了自己的性命。在影片最後,Paris回到了老家的柳橙園,以為一切都過去了,但沒想到真正的兇手竟是小男孩Timmy,他用他那可怕而邪惡的眼神盯著Paris,只說了句「妓女沒有第二次機會」,就用手中的工具解決掉了她。這也正好表現了Malcom對自己的妓女母親的憎恨之情。Timmy就是Malcolm的縮影,一個生活在仇恨中,並飽受精神折磨的殺人狂。

首先我不得不佩服編劇寫出了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劇本,還有就是扮演Timmy的Bret Loehr,他的表演絕對是此片最出色的。他在全片中全是在靠表情表演,直到最後他用他在此片中唯一的一句台詞使整部影片達到了高潮,演技精湛得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看這個天真無邪的小男孩,誰能把他和殺人兇手聯繫在一起呢?

或許很多人都對片中Malcolm分裂出11個人而驚嘆不已,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案例也有很多。在一本叫《人格裂變的姑娘》的紀實體心理分析小說中,女主人公西碧爾就分裂出了17個有著不同名字,裝扮,性別,性格的人,這部小說除了人名是假的,其它事實幾乎都是真實、未加修飾的。

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是一種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礙,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礙。有關研究表明,多重人格的每一種人格都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它們往往表現出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家庭特徵;尚有不同的智商和視力;更甚者,有的對同一種藥物竟也有不同的反應。而尤具戲劇性的是,有些人格還可相互交換意見,併合作進行各項活動。本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曾經有一個真實案例,一位叫克里斯·科斯蒂娜·賽澤莫爾的女子,由於經常發生頭暈和眼睛發黑的現象,1952年她到精神病醫生處接受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醫生發現她明顯有兩種人格。醫生把這兩種人格稱之為黑夏娃和白夏娃。白夏娃,即前來求醫的人格,是個虔誠的教徒,行動拘謹,說話溫柔。可是黑夏娃卻充分表現出白夏娃所壓抑的暴躁,咄咄逼人和強烈的情慾。到治療的第二年,出現了被稱作"簡"的第三種人格。1954年第三種人格又讓位於第四種人格,這是一個情緒穩定,由前幾種人格很好地結合起來的人格。醫生認為她的病已經治癒,便停止了治療。醫生寫了一本題為《夏娃的3個面孔》的著作,大獲成功,在書中他詳細介紹了賽澤莫爾夫人的病例。這本書後來被拍成電影。但1977年,克里斯·賽澤莫爾自己撰文敘述了自己的疾病並透露自己在前23年中曾出現過多個人格。她前後總共經歷了22個人格,其中9個是在各種黑夏娃和白夏娃的人格產生之前出現的。最後於1975年,她開始認識到"真正的自我",從此她的情況就一直很正常。 所以此片絕對不是胡扯八扯,而是有據可循的。

雖然人們對多重人格研究的興趣日益增強,但多重人格仍然是人格障礙中最難理解和應對的領域之一。本片作為一部以多重人格為題材的影片,肯定會成為此類題材中的佼佼者,成為一部教科書式的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