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7-05-27 22:42:45

用孤獨治癒孤獨


1976年,澳洲墨爾本,瑪麗八歲。母親終日酗酒,父親只會在房間裡製作鳥的標本。瑪麗不漂亮,胖,額頭有一塊難看的胎記,喜歡動畫片「諾布利特」和巧克力。瑪麗沒有朋友,感到孤獨,於是想通過寫信來交朋友。她隨手撕下報紙上住在美國紐約的馬克思的聯繫地址,給他寫信,並附上了自己最喜愛的巧克力。馬克思44歲,肥胖,自閉,養著一條魚和一隻獨眼貓。湊巧的是他也喜歡巧克力和動畫片「諾布利特」,他也沒有朋友,他也孤獨。他收到了瑪麗的信,並給她回信。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講訴了兩個孤獨的人溫暖彼此的故事。

其實瑪麗與馬克思算不上一見如故。他們只有信件往來,從未幪面。最後瑪麗終於下定決心去見馬克思,馬克思卻在瑪麗見到他的那天清晨安詳的死去。但我是相信一見如故的,尤其是當人們脆弱與孤單的時候。內心的悲傷會驅使人去傾訴,我們渴求一個有同樣的經歷的人。人們會潛意識地相信對方可以理解自己內心那種複雜又難以表達的情緒。傾訴,抱怨,甚至痛哭的本身其實並不需要別人給自己任何語言上的安慰,她只需要這種情緒釋放可以真真切切的被對方感受並理解。馬克思能夠理解瑪麗的悲傷和孤獨,甚至會勾起了他塵封已久的記憶。他會為此痛苦。

在這部電影中,瑪麗與馬克思絕不僅僅只是同病相憐的兩個人那麼簡單。瑪莉和Max這兩個英文拼寫相似的名字本身具有很強的暗示。電影貫穿始終的一個重要的道具就是鏡子。瑪麗信中為馬克思附上的那張自畫像被馬克思貼在了自己的鏡子上。他每一次對著鏡子都會看到瑪麗的這張自畫像,甚至當他想對著鏡子做出「笑容」這種表情的時候,瑪麗的畫像也一直出現在了鏡頭之中。在拉康的「鏡子理論」中,我們會經歷混淆了現實與想像的鏡像體驗,他人與本我就像鏡子中映照出來的模樣。我們看他人不僅是在看他人,會在看他人的過程當中建構自己。電影中的瑪麗是不是就是馬克思本人所構象的另一個自己?當瑪麗給馬克思寄去了自己的眼淚「tears for max」的時候,一語雙關的英文更加強烈的暗示了這一種可能性。

而在另一個精神學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中,每一個人的性格形成總是能在之前的經歷中追根溯源。它既有可能是長期的父母高壓,漫長的灰色生活,也可能是一件微不足道,深藏在潛意識之中,藉助催眠和藥物才能挖掘出來的細節。這或許是人本身的一種自我保護或逃避,忘卻或隱藏撕心裂肺的記憶,不讓其糾纏自己的正常生活。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面對和承受。因此,當馬克思被迫想起自己童年記憶時,會急促的呼吸困難,也因此瑪麗為馬克思寄去自己以馬克思為案例寫的書的時候,馬克思會瞬間瘋狂並與她決裂——這些都觸及了馬克思的心理禁區。

瑪麗因為與馬克思通信,得到了力量,獲得新生。她通過研究自閉症獲得學位,並想幫助那些如馬克思一般患有自閉症的人。可是馬克思並沒有治癒,他一直都是一個病人。他們的決裂激烈卻不突兀。馬克思憤怒的把打字機上的M鍵扣出,寄給瑪麗。

回到前面所述,「M」其實不僅僅代表了瑪莉,也代表著Max。當馬克思拆出了這個按鍵的時候並不單是表達自己內心的那種「憤怒」,更多的是暗示著另一個自我的排除。在這時,更能夠看出馬克思之於瑪麗的意義。瑪麗與馬克思兩人又重新回到了彼此孤獨的世界之中,彼此中斷聯繫,瑪麗臨近崩潰的邊緣,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

影片看到這裡,我並不感到意外。在我看來心理學本身就是一面難以描述的「鏡子」。它將人類的情感、性格甚至精神狀態進行歸類,然後再把每個個體案例去依次對號入座,進行分析和治療。這本身就是一種粗暴和懶惰。心理學像鏡子一樣照出人們的模樣和表情,但是否能真正探尋到人們深藏於表型之下複雜與矛盾。電影中,馬克思砸碎了他的鏡子,這面鏡子本應是探尋自我的途徑,而如今卻成了他人透視自己的通道。

但是電影給我的答案是寬容,對他人理解,讓自己解脫。

馬克思最終還是原諒了瑪麗,這有一些自我救贖的意味,他給瑪麗寄去了自己收集了一生的玩具,並附上了信:

「我原諒你是因為你不是完人,你並不是完美無暇,而我也是,人無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門外亂扔雜物的人,我年輕時想變成任何一個人,除了自己,伯納德哈斯豪夫醫生說如果我在一個孤島上,那麼我就要適應一個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說我必需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我的全部,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缺點,它們也是我們的一部份然而我們必須適應它們,然而我們能選擇我們的朋友,我很高興選擇了你。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條很長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潔,而有的像我一樣,有裂縫香蕉皮和菸頭,你的人行道像我一樣,但是沒有我的這麼多裂縫。」

自第一次通信過去了很多年,他們終於決定相見。瑪麗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紐約,可他們終於還是沒有在生前相遇。瑪麗來到馬克思的房間,馬克思已經仰面離去,滿滿一天花板都是過去瑪麗寄來的信。他讀著這些信離開了世界,直到生命最後一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