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窗》推理懸疑劇的小清新
最近一直在惡補希區柯克的電影,從《迷魂記》到《群鳥》到《深閨疑雲》、《蝴蝶夢》、《西北偏北》、《愛德華醫生》、《第39級臺階》、《後窗》等,真是越看越無法抑制對希區柯克懸疑拍攝手法的喜愛,以及對懸念疊加的故事情節的著迷。儘管電影裡各色金髮美女無一不反映出希區柯克特有的審美情趣,但這些嬌艷而美麗的花朵所散發出的讓人同情憐愛的氣息,卻真的是讓觀眾心悸而著迷。特別是《後窗》裡的格雷斯 凱莉,她的美麗與精湛的演技不僅推動了劇情的發展,還讓觀眾在那麼一絲憐香惜玉的情感中,對故事的最終結局倍加期待。
《後窗》採取的拍攝手法非常有趣。它跳脫開了第一人稱的敘事表現手法,而是讓主人公以第三者的姿態來展示整個案情的發展,並設置懸疑。導演很有心的埋藏了幾條有趣的懸疑線索,並在一個封閉區域內通過幾個不同的「後窗」來著重表現,並把真正的兇案線索埋藏其中,讓觀眾與男主人公女主人公一起去撥開層層迷霧去發現事實真相。
在這個展示著人生百態的小院子裡,有養狗的喜好浪漫的一對窮夫婦,也有剛搬進來的新婚白領;有樂於招蜂引蝶的舞女,也有落寞的鋼琴家;有孤獨矛盾的寡婦與熱愛藝術的話癆老太太,以及那對心猿意馬、矛盾頻頻的二樓夫婦。每一個在看似沒有交集的生活中,實際上都暗藏著某種聯繫。當然,處於主角的這一戶人家,也是這個封閉場景中的一環。如果不是男主人公對女人公的完美有些拿捏不定,眼神遊離於窗外,也許也不會對對窗的一起「潛在的謀殺案」而提起了興趣。如果男主人公不是名專業記者,也許觀察力不會如此細膩,「偷窺」設備也不會如此先進。如果女主人公不是一個「時尚達人」也許他們也無法發現兇手殺人藏屍的「蛛絲馬跡」。如果不是那對頂樓的夫婦養的小狗的意外死亡,也牽扯不出對這起兇殺案的更多懷疑。
導演是有趣地,把主人公與觀眾都放到了一個似是而非的情景中:他到底是不是兇手?他到底如何作案?如何藏密屍體?看上去的推理都對,但為什麼找不到任何證據?僅有的幾個證據也都是指向清白?到底是主人公想多了?還是觀眾自己想多了?這一系列的疑問就是在劇情所有線索一層一層剝開的過程中不斷產生又不斷被推翻與重塑。直到最後的陰差陽錯導致的真相大白,才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不得不佩服導演玩的一手好技法,但卻也是看的酣暢淋漓。
筆者一直不願意透露真正的兇手是誰,也是想給沒看過的親們留一個懸念。這種處於黑暗中被導演牽著走的感覺,會讓你興奮、驚喜、猶豫、反思、不知所措、但又急不可耐想知道結果。這就是懸疑劇的魅力,也是懸疑劇不定時「反轉」的功力體現。
在《後窗》這部電影中,不僅僅是就對兇殺案、男女主人公欲拒還迎的情感刻畫。更是拋了一個社會命題給觀眾:偷窺他人的生活是否道德?對別人的生活我們外人是否應該插手?影片中的警探所表現出的應該是站在道德這面的一種態度:應該保護他人的隱私,不要只是因為懷疑而動用司法手段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但這部電影反映的卻是一個通過這樣一個偷窺,甚至格雷斯 凱莉為了尋找證據強行入室的非法行為而發現的這一場「犯罪」。這也許是導演或者編劇有意思地在探討著這麼一種「可能」,但也還是應了那句話「偷窺有風險,入行需謹慎。」最後主人公的兩條石膏腿,也算是是一種警示與嘲諷吧。
為什麼認為《後窗》是一部小清新的推理劇呢?因為並沒有血腥兇案場面的展示,也沒有過於驚悚的情景展現。除了在真相揭露的最後一刻,那一場激烈的搏鬥外,整個影片幾乎都是圍繞著男女主人公這對有點隔閡的小情侶展開的,人物美,對白輕鬆,時不時地幽默一把,幾乎把懸疑劇的緊張氣氛消耗殆盡,只留下星星之火,在最後真相曝光前,呈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