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28 07:47:51
故事發生背景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文化和文明程度相對較低的印度,而主人公生活的小鎮更是傳統和閉塞,這一點從兩個女孩吉塔和巴比塔被剪了頭髮後,受到的各種歧視就能看出來。
那麼為什麼說是雙重勵志呢?
先說第一重,也就是電影給我們表達出的勵志。首先作為國家摔跤冠軍的父親為了實現自己沒有完成的人生夢想,把希望寄託在了孩子身上,直到第四個孩子出生依舊是女孩,才暫時放棄了努力。但是偶然在一次少年打架事件中看到了自己兩個女兒的摔跤天分,他又一次看到了希望,像是黑夜中的明燈重新照亮了夜空。隨後就是老套勵志故事所展現的那樣,心中有理想便無所畏懼,做出巨大的犧牲並和各種困難作鬥爭,用夢想的力量感染人性的同時又把個人夢想上升到國家和民族夢想的層面,以致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的時候,不是一個人的勝利而是一個民族的勝利。從兩個女兒最初的不解到最後和父親一樣懷有相同的夢想,實則是夢想的力量最好體現。現在有句流行的話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沒錯,夢想是要有的,但大多數人不配有夢想,因為不努力夢想只是空想。
第二重勵志是什麼,是男主人公扮演者阿米爾.汗的所展現出來的敬業和減脂精神。阿米爾再拍攝電影之前先把自己吃成一個大胖子,可以參照電影中的中老年父親形象,整整增肥25kg。隨後經過五個月勵志的減脂和鍛鍊,你便看到了電影一開始那個滿身肌肉的帥小伙。這裡,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阿米爾出生於1965年,已經年過50了,身體的各種代謝能力早已不如年輕人,在5個月內,達成這種成就可謂驚人。所以,不怕不努力,只怕不努力。
這部電影另一個要表達的重要主題是女權主義在印度的興起,這在一個前兩年還發生公交車上多名男性輪姦女性慘案的國家,這是很偉大的進步,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需求,是對傳統封建社會的怒吼。電影中女權主義的萌芽分為無意識和有意識兩個層面,無意識的層面是由父親的夢想驅動的,有意識的層面則是14歲的女孩出嫁之夜對命運的無奈和感嘆。電影分別從這兩個層面來闡述,是為了表明女性覺醒的必然性和不可逆,通過兩個女孩一步步的努力證明女性的能力和地位,大家也將她倆視為榜樣,越來越多的女生希望像男生一樣為了夢想拚搏,而不只是刷鍋洗碗,視為全民女權意識的覺醒。但是這部電影還是留下了一個矛盾,就是男性主導的父權主義對女性的影響。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人類文明一直伴隨著男性優越、女性弱勢的社會形態,這實則不能不說是整個人類文明的悲哀,就連充滿智慧的理性哲學奠基人偉大的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把女性稱為第二性。
資本主義帶來科技飛躍的同時,也帶來了自由主義和平等,越來越多的女性為了自己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權利不停地奮鬥著。自從1791年法國女性Olympe de Gouges發表《女權與女公民權宣言》以來,經過這近兩個多世紀的努力,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獨立女性展現著自己的魅力,用夢想和光芒感染著我們。
等有一天不再有「女權主義者」,不再聽到「女性平等」,那麼我們就會真正迎來了兩性平等的那一天,作為男性的我希望這一天儘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