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沉甸甸

2017-05-30 08:42:27

深夜神社


我媽一直很愛看《深夜食堂》,對同樣作為「日本吃飯節目」的《孤獨的美食家》就不是那麼感冒,她的理由是,《深夜食堂》有故事情節,而不是一味狂吃。拍了這麼多季,深夜食堂的故事情節倒是越來越多,可是對吃這碼事,說得越發少了,別說「一味狂吃」,連「吃」都淡薄了。深夜食堂從一個充滿油煙味的地方變成了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理智上我無從辨別兩者孰優孰劣,或許兩者都有可取之處,只不過難以比較。 前期的深夜食堂,劇情一般是做飯吃飯聽故事,在尚且不那麼套路的劇情當中穿插了各色美食。來路不明的老闆頂著一張飽經滄桑的刀疤臉沉默地操持著飯菜;前來吃飯的三教九流在進食的過程中互相日漸熟識,至於感情流露,再至於向飯友伸出援手。深夜食堂將這些孤獨的人們聚集到了一起,用食物將他們鬆散地粘合起來。到了後期,便漸漸地不同了。深夜食堂,似乎將存在的意義由「吃飯」轉為了「滿足心願」,這一爿狹小的店面,彷彿成為了一個神聖的所在,成為了食客的萬事屋,所有失散的親人與戀人都在這裡久別重逢,萬水千山來相見;所有為感情困擾的人在這裡走出了困境,迎接新的人生;所有齟齬在這裡和好,一切痛苦與不堪的情緒在這裡煙消雲散,這裡是全世界的秘密神社,門口掛起的短簾是變了形的鳥居,門裡是一方奇異神秘的烏托邦,從每天深夜十二點起,大密度地上演著悲歡離合,程式化的溫情洋溢其中,旋轉昇華,不斷拔高;而關於吃喝二字的空間,則被擠佔了大半,吃食越來越簡單,逐漸進化為可有可無的點綴,而老闆「什麼都能做」的特質也遭到了弱化,弱化到讓人都快要忘記他這個本領了。 比起影版深夜食堂1有些莫名其妙的「救助少女」的突兀劇情,這次的影版深夜食堂2,故事上基本沿用了劇版慣用的傳統模式,採取了「死亡」作為電影的主題,串聯起了三個基本無關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以女主角常點的烤肉套餐作為主題食物,這位女主是個熱愛穿著喪服的年輕女編輯,工作磕磕絆絆,生活乏善可陳,在一次葬禮上偶遇白馬王子,最終卻發現對方是個香典小偷,並以在葬禮上勾引女生為樂。第二個故事,主角吃的則是蕎麥麵,這次的主角是為去世的丈夫和父親過完十七週年的一對母子,他們共同操持著一家蕎麥麵店舖,然而因為兒子想要與大他十五歲歲的姐姐型女性結婚,母子之間產生了矛盾;第三個故事,主角點了豬肉湯套餐,這位主角是一位丈夫離世七年的老夫人,遭遇電話詐騙趕來東京,她相信電話詐騙的原因竟然是她早年間拋棄過的兒子拒絕與她相認。三個故事都與「死亡」有關,情節上算勉強立住了腳,但如此一來,結構卻難免顯得鬆垮,失卻重心。與其說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是三集連續劇拼接在一起做成的。但要是將三個故事單獨拆開來看,不論哪個故事,單獨拉伸成一部電影又都略顯單薄。較之其他兩個故事,或許稍微複雜一些的第二個故事是有一定延伸空間的,但是僅憑現有的簡單情節,單獨支撐起接近兩個小時的時長還是太難。不明來歷的食堂老闆,到這裡也基本被揭露了身份,是「從前叛逆的壞小子最終浪子回頭繼承父親的店舖」。這樣看來,老闆似乎也變得不那麼神秘莫測,世外高人的外衣被剝落了。漸漸地他不再是一個安靜的看客,反而更像一個表面略顯沉默、內裡熱心的佟掌櫃型的人物了。似乎質樸的他幾乎成為了這個深夜神社裡的神明,賜給前來吃飯的食客好運和溫暖,戲劇化地滿足著食客的心,而不是食客的胃。 每一次深夜食堂的故事告一段落,都選取在過年的時候。新年是一家人團聚慶祝的時刻,然而深夜食堂的常客們卻選擇在這裡歡聚,他們中的大部份已經沒有了家人,還有的家人在遙遠的故鄉。他們中有孤身一人的藝術家,有無所事事的老人,有沉默嚴肅的黑社會大哥,有脫衣舞女郎、小姐、媽媽桑和av演員,這些在社會邊緣苦苦求生的小人物,早就把深夜食堂當成家一樣的存在,而因為吃飯而被聯結在一起的飯友們就成為了息息相關的家人。這種溫熱的場景,很難讓人不產生心動的情緒。也恰恰就是這種場景提醒人們,深夜食堂,不是一間冰冷的飯店,也不是一座莊嚴的神社,而是一個溫暖的家庭。 深夜食堂,不是哆啦A夢的口袋。因為人世間真正的故事,從來不能像童話故事一樣簡單幸福,不是能在夜晚開放的飯堂里吃幾次飯,就能峰迴路轉。人們會寄希望於這個神社一般的小餐廳的存在,但是很遺憾,在這個世界裡,它永遠都不會出現。它只存在於影視劇中深夜裡街邊小小的角落,讓你在看過之後,流幾滴感慨的眼淚,又繼續辛苦地在人世間徘徊掙扎。 就像一座真正的神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