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選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個印度好友有次和我說,我真羨慕你,Jasmine,in China, you can choose whoever you like。但她不行,她有很多限制,宗教的、家族的、階級的,等等等等。就婚姻這個切入點,在印度,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間很難通婚,這種難度比中國存在的地域歧視的程度要深層次得多。不論處於社會底層、中層或上層,作為一名印度女性,在一些類似的重大人生事項上,為了家族整體的利益,她個人的意願往往成了衡量的天平中較輕的一端。後來,我去印度參加了她的婚禮。現在已經是公元21世紀,但是很大多數的印度女孩仍然是與父母安排的對象結婚,共度終生。並不是說,父母選擇的一定自己選擇的不好,但是在這麼personal的人生大事上,社會風俗文化認為應該由父母而非本人來決定,這樣的安排背後的邏輯就值得反思。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裡面的一個鏡頭再次觸動了我這段回憶,當摔跤手姑娘抱怨她們的父親太慘無人道,折磨她們學摔跤時,一個面容精緻但仍顯稚嫩的印度女孩留著眼淚對摔跤姑娘說,我真羨慕你們,因為你們的父親愛你們,在乎你們,而我,命運一開始就註定了,從小就是在家做家務,一到適婚年齡就出嫁,接下來就是生孩子,帶孩子,操持家務。印度男同學也曾經吐槽說,他上學時班裡成績第一是個女生,一路去英國名校留學,畢業回來嫁人直接當了家庭主婦,每天在家看韓劇,督促她丈夫多賺錢養家。而摔跤手父親不同,他希望他的女兒們能夠變得足夠優秀,能夠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
2010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印度只有不到30%的婦女在外工作,而相比之下,中國青年女性中超過90%都屬於就業人口。但是,我去了一趟印度之後,才切身地體會到,除了文化、社會等更深厚的原因外,在日常生活中,在印度做一個工作女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印度的城市對於工作女性並不友好。夜晚8點以後的街道充滿了各種危險。計程車司機是不可信賴的人。印度俚語甚至說,a woman walking alone is like a opened treasure box. 當聽說我打算半夜乘計程車去機場趕飛機,我的印度同學嚇壞了,堅持要親自送我去機場。
但是,就是在這樣舉步維艱的現實環境中,這個深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不懼於任何村民的流言蜚語,在沒有任何資助的情況下,在稻田的沙地裡訓練姑娘,激發她們的潛能,陪她們一起訓練,直至她們走到國際賽場為國爭光。這兩個遙遠的村落裡面的經濟不富裕的家庭的女孩本來沒有什麼選擇,但是爸爸帶領她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人生,從而擁有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