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hooGing

2017-06-01 00:43:25

離真理更近一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喜歡棒球是大一下學期的事情,現在堪堪看日職一個半的賽季,還是個完全的新人。
moneyball這部電影講的是一件一個人企圖挑戰權威的故事。
棒球比賽一個賽季日職有144場比賽,不加上季後賽。MLB應該一共有一百八十多場比賽。
基本上每週七天六天比賽,一年的球季之內頻繁比賽,不像足球一週一賽,頻率極高。
任何一項球類運動贏的因素就是「得分」和「不失分」。
在棒球之中,一個好投手可以在防守中站到70%的比重,電影中他們通過數據分析了投手防禦率,選出了一個防禦率優秀,卻因為是低肩側投姿勢特殊而被低估的投手,這是一個典型代表。
實際上先發輪值他們應該是用這樣的規則選了六七個人。
按照防禦率,也就是自責分率選人,經理來做。教練要做的就是把這些防禦率優秀,能夠做到不輕易失分的投手按照狀態和針對打者特點來安排。
至於得分,有安打率,得點圈安打率,上壘率,長打率,還有針對不同球種時的打擊率,針對好球區內外角,高低球的打擊率等等。
男主角比利在職業生涯上的失敗讓他意識到,一個被說「能打」「能跑」「能守」的全能選手,並不意味著一定發揮出色。
有可能他力量大,姿勢優美,能打的很遠,但是打擊率低。有可能他壘上無人的時候能打,壘上有人的時候不得分。也有可能這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好,在關鍵場面容易失去冷靜,總是打壞球,放好球。
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他雖然天賦極好但是卻早早的結束職業生涯。
棒球聯賽只有贏球才能獲得一切,贏球比什麼都重要。只有贏球才能大幅加薪,延長合約,繼續不斷的發展球隊。影片中球探對球員的評估是,長得臉好能吸引觀眾買票,跑得快能盜壘,力氣大能打全壘打,但是就算長得帥,一個e也能讓觀眾憤怒的罵娘,就算跑得快能盜壘,上不了壘也白搭,力氣大能打全壘打前提是能打中球。
總之,比利選擇了對事不對人,因為他知道你把一群明星湊在一起不代表就能實現1+1>2,因為這個組合的效率不一定很高。

比利為什麼對小胖的新理論這麼堅持,他是從何而來的勇氣?

他們已經是墊底,沒錢請不起明星,培養新星成功率低不說,還要過好幾年。他自己就是個培養失敗的例子。
電影中多次描寫他的回憶。
當年的自己被球探寄予極高的評價,一個球界少見的天才,一個有潛力成為全明星的球員,一筆豐厚的合約。
他想到那時的球探是那麼真誠的對他說「我們想將你加入球隊的建設計劃」,這對於一個夢想成為職業選手的人來說無疑是最高的褒獎。這也讓當時的他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從而放棄了史丹福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現在想來那些人根本不需要為他的未來負責,他們千方百計把自己挖來,卻錯誤的預估了自己的未來,把他變成了一個只要失去球探和職業運動員身份,僅僅是高中學歷的「失敗者」。
所以比利對於球探維持了二十多年未變的選人準則深深懷疑,他想改變現狀,一時半會找不到方法,是小胖讓他遇到了可行的方法。
他深知職業球員離開職業界將會面臨怎樣窘迫的境地,所以或許帶有一點對選手負責的想法,他希望選中能夠真中起作用的選手,達成球隊和隊員的雙贏。而不是在一些球員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不負責任」的把他們帶進職業界,卻無法給他們關於未來的任何保障(或者說虛假的保障)。他不想讓自己的「悲劇」再重演很多次。

再加上就算培養出好的,也被人偷走。這樣下去沒完沒了,球隊永遠無法改變現狀。小球隊有小球隊的做法,不能「按照洋基隊的做法去做,然後被洋基打倒」。

所以他選擇破釜沉舟,採用新的理論。這並不是憑空想像,而是有理可據。現在看來跨界學科交叉在平常不過,但十幾年前人們還堅信專業的人干自己本行業的事情是最有效的。其實比利只是通過評估後明白,與其依靠虛無縹緲的培養明星奇蹟,還是實實在在的統計機率更可靠。

以上三點促使比利對於自己選中小胖的理論無比的堅持,可以說他的選擇和智慧都是現實所逼迫的,是他的一次掙扎。

於是一個人在世人皆不相信的時候是否能堅持下去,堅信自己所堅信的事情,則成為了本片敘述的主題。
不過堅信,又不能太堅信。不能因為徹底陷入moneyball的理論,而忽視過去留下的經驗。
所以季後賽輸球證明了現在他所堅持的理論仍有不成熟的地方。
如果他的理論完全就是贏球的真理的話,那麼「棒球場上是有夢想的」,這句話到底該如何存在?
正因為九局上半下半兩齣局後才是比賽剛剛開始的說法,恰恰證明了人的不可控性。
就比如20連勝的最後一場,一個被人看做是拿保送上壘換代跑,沒期待過全壘打的打者。換句話說他的全壘打率可能低到不能再低。
但是此時此刻卻打出全壘打,這就是奇蹟。
這也證明比利堅信的理論是不可能完全支持這20場連勝的。

或許比利繼續留在奧克蘭,就是在不放棄的探索自己的理論。理論雖有用卻並非萬能,人必須不斷的突破現有的固有權威勇於創新。他只是離真理更近了一步,但是仍然未能觸到真理。
這則是老生常談,但是要做到卻難上加難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