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猜火車2 T2 Trainspotting

猜火车2/迷幻列车2(港)/Trainspotting2

7.2 / 133,534人    117分鐘

導演: 丹尼鮑伊
編劇: Irvine Welsh John Hodge (Ⅰ)
演員: 伊旺麥奎格 勞勃卡萊爾 強尼李米勒 艾文布萊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楊小波

2017-06-01 01:00:55

這裡除了販賣情懷什麼都沒有


《猜火車2》是一部充滿情懷感的影片,講述了一群沉迷毒品的傢伙20年後重聚的故事。

客觀的說這部續集像《猜火車1》一樣,單從技術成就來說就值得關注。

它那極具想像力的畫面,巧妙的交叉剪輯,細緻入畫的構圖,還有令人著迷的搖滾配樂,都吸引著不同國家不同年齡段的觀眾。

但是,當我們完整的看完這部電影,拋開技巧不說,《猜火車2》除了販賣情懷,剩下的什麼都沒有。

電影顯然是迎合了觀眾想知道:「20年前的那群人如今怎麼樣了?」的心裡,當觀眾看完電影后,因為產生共鳴也許會懷念自己的不羈放蕩歲月,或者大哭一場或者大笑一場。

就這一點來說是很難得的,因為對很多人來說,在現實中他們只有在多年以後的好友相聚的場合才會這樣。

但是這部期待了20年的電影,除了這些還有什麼?

電影所呈現的20年後人物,竟然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小混混變成了老混混,他們所乾的竟然還是吸毒、販毒、盜竊、拉皮條等令人不齒的勾當。

或許在很多人看起來這群人就應該這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而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20年足以改變一個人,電影之所以不改變就是為了販賣情懷。

因為一件事情你沒有堅持20年,那麼20年後又怎麼談情懷?

所以很多人不免有些失望,還是那句話電影除了販賣了一次情懷,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具體來說,《猜火車1》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敘事電影,它把上個世紀所謂的「頹廢的一代」或者「垮掉的一代」的種種表現,都淋淋盡致的呈現了出來,這也是電影的主要甚至是全部內容。

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進入馬桶里尋找毒品」的片段,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力的勸誡了部份「癮君子」,這也是《猜火車1》作為一部現象級電影所特有的社會意義。

而到了《猜火車2》裡,影片很少呈現人物吸毒時的幻覺,即使有也都是混合著回憶,它更多的是沿著20年後人物關係的變化展開的。

然而這就缺少了像第一部那樣的主要內容及其所兼具的重大社會意義,或許為了填補這一缺憾,電影只能把重點轉移到了人物關係的處理上。

在《猜火車1》裡人物的關係是鬆散的,他們之間並沒有多少戲劇性的衝突,這就成為續集繼續發展的契機。

《猜火車2》重點圍繞著「如何對待背叛者」的劇情展開的,電影多次從人物的口中重複「首先,有了機會,然後,有了背板」這句話,這是電影人物衝突關係的集中體現。

於是我們看到曾經出賣過朋友的馬克,被眾人或明里或暗裡的出賣,他們之間不斷上演相愛相殺的片段。

而這時眾人時不時出現的回憶以及馬鈴薯寫的小說,就成了對他們關係的最直接的註釋。

他們一方面繼續著放蕩不羈的生活,另一方面感慨怎麼就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了呢?

而最後的結局是,大家很可能再次回到原來的生活軌道上,一切都為改變。

以上這些都是很虛無的東西,可以說就是所謂的「情懷」了。

想想就能明白,無論是戰友還是同窗,你們一定有過或大或小的衝突,多年以後當你們再重逢時,提起這段往事,你們釋懷也好唸唸不忘也罷,都成了心底里可能是最珍貴的記憶。

這段記憶被提起時也就是所謂的敘舊,但是不得不說你們也只能敘敘舊而已了。

因為這有一個很殘忍的現實就是,物是人非或者人是物非,更殘忍的是這樣的情懷人們能夠重提幾次呢?

《猜火車》用了20年,而此時主人公已經人到中年,試想再過20年他們還能在販賣一次情懷嗎?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現實即便如此殘酷,《猜火車2》的這次的販賣依然是成功的,觀眾是買帳的,因為他們很多人跟電影主人公一樣,二十年彈指一揮間,是時候用情懷來洗禮一下自己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