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出神入化--Now You See Me

惊天魔盗团/非常盗(港)/出神入化(台)

7.2 / 711,230人    115分鐘 | 125分鐘 (extended edition)

導演: 路易斯賴托瑞
編劇: 艾迪所羅門 鮑茲亞金
演員: 傑西艾森柏格 伍迪哈里遜 艾拉費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電影愛好者

2017-06-01 19:44:45

扯但夠聰明,記一次完美的忽悠


愛在情節反轉上搞虛頭的題材從來不少,手法的新穎卻從不見長,想當初被劍魚行動與致命魔術里那番對障眼戲法描述所打動"讓人們去注意你想讓他們注意的地方,你才能在他們本該關注的細節動手腳",畢竟鏡頭是導演的,你的所見所想往往是正是他試圖掌控的.聽信直覺也就等同任其忽悠,在洞悉了這番套路後也就失去了同類題材的觀影樂趣,很少再為什麼反轉驚訝過.例如Red Lights與野東西,任你無休止的圈套也跳不出劇情的定勢。

劇中摩根弗里曼對四騎士犯案手段做解析時,鏡頭對催眠有過這樣一段片面的描述:四人尾隨選定的下手目標,不斷用詞眼與象徵性的事物施以暗示,乃至當事人真稀里糊塗的去了維加斯。對催眠效果的誇大程度不輸近期的那部《迷幻》,這類題材的詬病也正如此,通過大量戲劇效果來妖魔化諸如催眠等飽受爭議的事物來給影片添加一份神秘感,估計本片引進之後也會有大舉無腦觀眾效仿,給催眠與近景魔術圈帶來一番學習熱潮。

話說回來,片子本身不就是在試圖運用暗示來忽悠觀眾嗎?

審訊四騎士時lover曾對警探挑釁道:無論你自以為掌握局面,我們其實都早已料到你的下一步是什麼,[你出現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都是我精心設計好的。

"無論去哪做什麼,都是我們計劃好的"這就是在自覺上暗示觀眾,那啥突然冒出的美女刑警是個眼線,為了增加觀眾此人身份來路的疑惑,導演特意弱寫了女警的背景身份。關於她是怎麼調遣來的,為什麼要來,隻字不提,究竟是強調探員的無腦,還是挑起觀眾的疑心?

而在後續的情節里為了承接佈局讓事件看似具有聯繫,還設定了諸多障眼法,例如兩人前去第二場演出時,是由女警"在熱心人的幫助下"安排了住處(下意識讓人關聯到之前的暗示,住哪裡也是騎士團事先打理好的)

而劇情中女警更是屢次設問到四騎士存在第五人的可能,反覆強調"第五人","神秘人","多出的那一個"等詞眼,這特麼不就同在你耳根前默念"維加斯萬歲!"一般麼,這究竟是說給男主聽,還是在給觀眾念叨?

在編劇的幾波攻勢之下,那些自持一副"啊,我頭腦聰明,我懂導演套路我牛逼"的觀眾自然就成了最先歇菜的。

而這時, 那個從電影開篇被耍到結尾,傻裡帶著些許萌的警探,正是這個古板偏執死活不信邪,看上去最不像壞人的人,仗著他的那副自我與老實,極為自然的帶著眾多疑點溜過觀眾的心眼,成了觀者最先排除疑點的角色。這手法其實同紅燈一樣,但你真要去細究,很容易發現很多關於此人的矛盾之處。

就個人經驗而言,看上去特有心眼兒的那種人不一定聰明,[真正高手不會讓你看出他的心眼],也不屑展露出自己的實力,沒人喜歡一個聰明的混蛋,老實巴交不一定能博取他人的信賴但絕不會激起它人的戒備,沒了距離感與提防,反倒能讓自己的目的更容易達成。至於那些看上去極有心眼的人可能只是刻意表現,自我膨脹的傻缺實在太多,反倒是那些裝睡的,搞不好裝愣的同時在怎麼算計你。

至於那位看似騎士團成員的女警,那個迪倫眼中"計劃之外的因素",導演手中蒙蔽觀者偷換注意力的棋子,一方面也是在刻畫迪倫這個角色實力。

兩人是搭檔,迪倫越是表現出對魔法本身的牴觸對騎士團背後故事的漠不關心,女警就越有義務深入下去從而說服裝傻的他朝正確的方向去破案,也就是說迪倫[借案件本身對她步步指引],才有機會在她內心播下有關荷魯斯劫富濟貧的理念,並以真誠,執著,勇敢(屢次失手遭眾人數落仍執著於自己的信念,誓言抓盡那些利用他人的單純來牟利的惡人,冒生命威脅車中救人等)打動她,給予並最終建立了信任,在她了解了整個事件背後的因果緣由以及魔術背後的善意,她才選擇保守這個秘密.將一切沉入河底,難道迪倫不是個深耕人性的大師嗎?難道這劇本背後的編劇不正是一個魔術師嗎?

站的越"近",你的視野則越狹隘,這個全篇強調的主題點出了太多內容。

這個"近"其含義有很多,例如時間刻度上的,當人們試圖揭密一個戲法或是揭露一個騙局,滲透一個網站,解決一個難點時,往往只去觀察台上光鮮的幾十秒鐘與事物的表象,只將事情發生的這小段時間內的因素考慮了進去,而沒有意識到事情"發生"之前就早已發生,騙局在它發生之前就早已開展

一個完整的魔術或騙局應該是從起草方案算起,到完善細節換位分析遺漏,最終實施計劃乃至被人揭露的整個漫長過程,如果無視掉其中智力對抗與揣摩群眾心理反應的部份,只單單去注意場面上的那些花招,就只能像睜眼瞎,放生掉本該注目的線索,你越是將注意力投放在短暫的表演上,愈是絞盡腦汁試圖從他俐落的指尖找出些遺漏與破綻,便越是陷入策劃者希望你掉入的那個盲區。

這就是為何在刑偵中往往要對疑難雜案進行跨度長達幾年的回溯,因為行兇和魔術都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從萌生念頭到它被揭露以及後續的影響,你若只分析台上的那幾十秒錶演,不就等同於把被害人死亡的那一刻才當作案件的開始,把屍體被發現的那一刻就定論為案件的結束,然後框死這個時間段,對這個範圍之外發生的一切不管不問不聽不聞,你能分析出個球?

管家阿福在本片飾演騎士團的幕後贊助,代指了荷魯斯神話中坐擁財富的法老,片中迪倫對四騎士的最終試煉正是要求四人依照理念以魔術的形式劫富濟貧,將這位媒體大亨的財產分還給資本社會下的奴隸,片中從迪倫為騎士團牽線這位贊助開始就步入了長達一年的策劃,老爺子雖然對show注下了大筆投資,但就個人而言並不認可四人的那些小把戲,無論是措辭還是態度都隱約感到他那股對四騎士不成器的埋怨,到了機艙裡的那一幕,四人故意表現出團隊內部的矛盾,實施了一次連續而巧妙的迂迴,利用老爺子對四人的低估套出了他離岸帳戶的口令,老爺子敗就敗在對它人意圖的洞悉上沒有遠觀,只著眼於當下的談話,而沒有考慮到談話之外的附加風險。低估不等同信賴,但一樣意味著鬆懈,也正是因為低估,可能有一半的觀眾從頭到尾沒鑑別出傻警探的身份。

關於迪倫為何要花費如此大風險和精力去陷害黑人,姑且套用企鵝人愛用的詞:經典式復仇。片裡有這麼一段,在弗里曼將其父親的慘死作為戲謔的談資,用以調侃吹噓時,迪倫竟能裝成一個無關者硬忍著去聽完。這正是他厲害的地方,這般的深藏不露,有這樣的城府又有什麼是他做不到的?

那個溺斃的魔術師正是他的父親,弗里曼及片中被盜走錢財的幾人都與他父親的死有直接或間接關係,也就是說片騎士團中盜取錢財的表演即有替天行道傳播教義的成份,又摻雜點個人復仇的念頭。而自以為夠格的黑人一直對騎士團未邀請他而心懷不滿,一心想扳倒四騎士,對組織本身是個威脅,讓其入獄就是為了免除後患,同時懲罰黑人的自負,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徹徹底底的輸了,並讓他永遠活在自己慘敗的事實中,就算黑人有幾千種方法證明白己的清白也沒用,因為主角就負責這樁罪案的條子..."老實巴交帶些萌的條子"

肯定有又很多人奇怪,既然是為復仇,直接雇凶不行嗎,折騰二十年是不是太過了?這裡有三點要說,一,你不是君子不懂臥薪嘗膽,這點可以參考那個扳倒上海法官的陳玉獻,同樣,迪倫不光是想報復他,還要讓他身敗名裂,在牢獄中嘗嘗當年他父親敗落的滋味,其次,這二十年的精心策劃不光是為了復仇,還需設法將正義之眼的理念傳遞給世人,這也是三騎士在最後一幕表演脫逃給街頭巨幕做特寫的緣故,理念已經傳達,終局已定.其三,不這麼設定能搞出兩小時的情節嗎,我就不深究同類題材的那些個劇情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