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硫磺岛的来信/硫磺岛家书/来自硫磺岛的信

7.8 / 170,529人    141分鐘

導演: 克林伊斯威特
編劇: 山下艾瑞斯
演員: 渡邊謙 二宮和也 中村獅童 伊原剛志 加瀨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電影愛好者

2017-06-01 19:51:06

硫磺島來信:沒有煽情的感動


常見的戰爭片莫過於三種。一類是注重戰爭場面視覺效果和人物情節的大眾化娛樂化,歷史只是作為呈現故事的舞台,比如《珍珠港》;還有一類強調寫實風格,用真實慘烈的血腥場面,擲地有聲的顆顆子彈,引發觀眾對於戰爭的恐懼和對和平的嚮往,比如《拯救大兵》、《黑鷹計劃》;最後一類則弱化戰爭細節,更多地著墨於主人公的內心,從人性的角度來反思戰爭悲劇,比如《細紅線》、《生於七月四日》。

伊斯特伍德的戰爭片可以納入最後一類。

在《父輩的旗幟》中,老牛仔試圖從三個插旗士兵的特殊視角來反思英雄,反思戰爭。出發點固然是新穎的,可惜混亂的剪輯,繁雜的敘事,使得該片無論是在戰爭場面的描寫還是在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畫上都點到為止,很難有深層次的感觸。而相反的,《硫磺島來信》則回歸了最傳統最簡約的敘事手法。本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伊斯特伍德卻用紮實的劇本,生動的人物,把故事講得真摯感人。影片並沒有一般戰爭片常有的煽情段落,也沒有豪情壯志的感慨,但卻更加催人淚下。這一點上,可以說是和《百萬寶貝》極其神似。

影片能夠如此成功,Paul Haggis出色的編劇才華功不可沒。每一個人物,上至軍官,下至小卒,都塑造的有血有肉。其中,我認為最為出彩的便是清水。

清水是一名被發配到硫磺島的憲兵,他生性沉默寡言,對戰友冷若冰霜,他到底做過了什麼而被下發到硫磺島這種鬼地方?這是影片甩出的第一個包袱。當指揮官問道:「我們比起美國兵的優勢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美軍士氣低下,我軍鬥志昂揚,美軍紀律渙散,人人為己,他們是膽小鬼!」當日軍的陣地失守時,清水也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效忠天皇,甚至還準備槍殺不願自殺的西鄉。

看到這裡,觀眾大多認為清水不過是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的一部冷血的戰爭機器。但隨著情節的發展,清水內心善良的一面慢慢呈現出來。原來,他被下發到硫磺島,不是為了什麼監視士兵,而是因為保護一隻無辜的小狗不被槍殺,得罪了殘忍的上司。當西竹唸出美國士兵的家書時,在那真情流露的字裡行間,清水不禁感嘆:「我以為美國人都是膽小的,但是讀到那封信時,我才知道他的媽媽跟我的媽媽沒什麼不一樣。」頃刻間,讓他戰鬥下去的信念崩塌了,那封信擦亮了他那雙久被戰爭朦蔽的雙眼。戰爭只是國家的一相情願,哪個士兵不想念自己的家,不想念自己的親人?再可恨的敵人,他們也都渴望戰爭的結束,期盼著早日回家。戰爭使人愚昧,使人盲目,一個人怎麼可以將所有精神寄託於一個虛無的天皇之上?這些都是自欺欺人!人應該為自己,為自己所愛的人活下去!所以最後,清水選擇了逃跑,可是等待他的依然是戰場上絕望的命運。

戰死沙場不是英雄,臨陣退縮不是狗熊。因為戰爭里只有殺戮,容不下英雄。

片尾,那一封封家書散落在地,每一封無不承載著親人的愛。可是在那殘酷的戰爭里,又有幾份感情能承受住那血雨腥風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