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5 / 1,233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柴米

2017-06-02 02:59:05

無法測量 | 記憶有時帶來多少的後遺症?


在陳正道的《記憶大師》結局裡:江豐和老婆張代晨最終不僅沒有離婚,而且還擁有了夢寐以求的baby。可是這個看似Happy Ending的結尾,真的他們從此會過上幸福穩定的生活嗎?

江豐將永遠帶著殺人犯沈警官的殺人記憶,這樣的江豐還會是先前那個溫柔好好先生嗎?

那場江豐為了保護妻子張代晨的安全,不顧自己的安危吞下刀片,突破重重警察的包圍,來到妻子電話裡說的音樂廳。可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江豐所做的一切都超過了妻子所認知的他。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過就是:明明眼前是你最愛的人,但是他(她)卻恐懼你,不信任你。

就這樣,江豐在妻子和珊珊的不信任的助攻下,又被「順利」送回了警局。

這樣的場景只是一個考驗他們感情人生的小插曲的話,那麼為何他們會如此堅持要把這段記憶刪除,因為他們真的害怕:一個魔鬼的記憶會製造除另外一個魔鬼。

影片裡不止一次表現出:自從江豐陰差陽錯加載錯了別人的記憶後,在某些環境下,他會變成殺人犯沈警官的眼神和思維。這樣的他連最愛最了解他的妻子都覺得恐懼和陌生。

所以無法移除這段本不屬於自己人性的記憶,江豐以後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和非自己本性的舉動,這一切的風險都需要妻子張代晨一個人承擔。他們的愛情會不會因為這場有驚無險的事故變得更堅定,還是後患無窮,導演陳正道也就只能講到這裡,剩下的只能生活告訴你。

記憶裡的很多東西會給人帶來很多的後遺症,是無法觸碰的,還無時無刻折磨著你,讓你產生很多的恐懼和幻覺,這個也是很多恐怖片慣用的套路。

同是陳正道幾年前導演的《催眠大師》也是利用人的記憶給人帶來的創傷而發生的一場兩位心理醫生互相救贖的故事。

《催眠大師》裡最讓人心疼的自然是莫文蔚演的顧潔,最愛的未婚夫因為徐醫生的酒後駕車引起車禍當場身亡。而她卻要去拯救因為這次事故受到嚴重心理創傷甚至有自殘的行為的徐醫生。

徐醫生,一個成功著名的心理醫生,擅長用催眠手法治療有心理創傷的病人。但卻沒有辦法救贖自己,不過也或許最後他對顧潔說的:我不是拒絕治療,而是害怕被治癒,忘記那段因為自己過錯造成的悲劇。

其實看完這部影片,除了情節里設計的懸疑和後面的反轉(這也不免讓我想起張國榮多年以前的《異度空間》,類似的懸疑和反轉,只是陳正道更會利用老房子復古的色彩,整個基調更鮮明,矛盾更激化,高潮更跌宕一些)。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公安部警告世人:酒後不能駕車。

一個人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必定和他記憶裡的某些經歷密切相關。正如《記憶大師》裡有些變態的殺人犯沈警官,就是因為從小成長在一個畸形的家庭環境裡:父親是個家暴狂,母親卻習慣了這種家暴,如同一個斯德哥爾摩症患者,未曾想過離開這個可怕的男人。
 
小小的人兒,就在一次母親讓他拿點止痛藥的時候,他給正在泡在的母親拿來了安眠藥。於是母親就永遠安睡在了浴缸里。他不覺得自己是殺害了母親的生命,而是解脫了美麗的母親。

這樣的孩子有如此的行為,可以怪誰?長大後變成了冷血變態殺人犯,又能怨誰?

前兩天我因為小侄女貪玩沒有寫作業,語氣稍微重地說了她幾句,最後她居然哭了,然後很委屈地說:我知道自己會被罵,但是平時爸媽都不在家,你知道我心理的陰影嗎?

聽完,我不禁自責起來,孩子的心理陰影就是這麼日積月累的。而再聯想起這些電影,我們是否應該多點耐心、細心和關心放在孩子身上,多製造美好的童年,多點美好回憶,因為太深刻的不好回憶會不知不覺吞噬健康的心理,甚至腐蝕原本善良的本性。

寫到這裡,我要給大家推薦一部關於關注留守兒童的電影:《無人知曉》,裡面一些小孩子過早熟的行為,會讓你既心疼又感動,但同是又很擔憂。這樣的童年記憶,長大後的他們會如何?

PS:《無人知曉》:根據1988年轟動日本的「東京西巢鴨棄嬰事件」改編,幾乎還原了四個孩子因為母親的離開自生自滅生活了近半年,後來被房東發現報警,才被拯救,拯救時:孩子都已經瘦得皮包骨,有個5歲小男孩被餓死放在房子櫃子里,一個5歲小女孩在家裡發生意外死亡。

倖存下來的孩子,如今也是很成年的人了,不知是否身心健康地活著?

無人知曉得事情太多,所以請在我們知曉得範圍內儘可能創造美好的記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