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GNA

2017-06-02 05:22:24

《瑪麗與馬克思》|我很高興選擇了你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八歲的瑪麗居住在澳洲,母親酗酒,父親工作之餘隻喜歡待在自己的小屋子裡做標本,她因為額頭上的胎記而自卑,因為沒有朋友愈發孤僻。偶然的一個機會,她與美國的馬克思開始通信。馬克思患有亞斯伯格和暴食症,終日與自己的寵物以及虛構中的朋友相伴。一封一封的信讓一段真摯的友誼升溫,世界對於他們太過寒冷,那信封中夾帶著的巧克力,成了打開兩個孤獨世界的鑰匙。



「尊敬的霍洛維茨先生,我叫瑪麗·戴茜·町可,今年8歲3個月零9天,我最喜歡巧克力色,我最喜歡吃巧克力味的煉乳,我有一隻叫艾瑟爾的小公雞,他現在不下蛋,但是以後會下的……美國的小孩從哪裡來?他們是從可樂罐里出來的嗎?在澳洲他們是藏在啤酒瓶裡的,這是我的自畫像,我不太會畫耳朵,但很會畫牙,如果您能回信並和我做朋友就好了,您真誠的瑪麗·戴茜·町可。」



「親愛的瑪麗·戴茜·町可,感謝你的來信,晚上9點17分匿名暴食者交流會結束後,我看了你的來信,我正在努力減肥。因為我的精神科醫生說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頭腦一樣重要,他說我的腦袋不怎麼健康,你的自畫像把自己描繪的很有趣,我從未遇見過澳洲的人,首先,我回答你的問題,非常遺憾,美國的小孩不是藏在可樂罐裡的,四歲的時候我問媽媽,她說小孩是猶太祭司下的蛋……美國的小孩就是這麼來的,你喜歡巧克力熱狗嗎?我發明了這種熱狗的製作方法,可以寄給你。」

兩個人的緣份來得奇妙又珍貴,瑪麗會在信中向馬克思抱怨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而馬克思作為一個「過來人」會給她提供一些小孩子想像不到卻十分可愛的辦法。偶爾瑪麗的問題會喚起馬克思內心深處的恐怖記憶,但是掙扎過後他都克服了下來,堅持與瑪麗通信。

幾年的通信下來,馬克思並沒有擺脫自己的疾病,只不過是在孤獨的生活中多了一塊有聲響的角落。而瑪麗的生活卻扶搖直上,她做了整容手術,除掉了那塊「討厭的」胎記,她嫁給了自己喜歡的人,成為了一名精神科的專家。她把馬克思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並且成功出版了自己的書,一時名聲大噪。志得意滿的她把自己的著作郵給了馬克思,滿心懷喜地等待他的回覆。

然而她等到的不是老友的讚嘆,而是馬克思從打字機上揪下的「M」鍵,馬克思從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疾病,瑪麗的做法無疑觸動了他最敏感的神經,他卸下打字機上的「M」鍵,從此之後,再也不會打下「瑪莉」這個單詞了。



收到信的瑪麗崩潰了,她不知道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她銷毀了自己的全部書,終日與雪利酒相伴,忍受不了她的墮落,曾經深愛她的丈夫也離開了她。恍惚之中她在自己身上看到了母親的影子,她從那個高高在上的精神科專家跌落回那個八歲的小女孩,可是八歲時候的她有馬克思的陪伴,現在的她,卻什麼都沒有了。

日漸萎靡的瑪麗在櫃子里找到了一瓶煉乳,她在瓶子上寫下「sorry」,作為給馬克思的最後一封信郵了出去。馬克思收到這封信時,突然想起了那曾經慰藉過他的一封封信。他把自己所有的巧克力,還有收集的所有noble玩偶裝在盒子裡,連通著本片的最後一封信郵了出去。



"我原諒你是因為你不是完人,你並不是完美無暇而我也不是,人無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門外亂扔雜物的人。我年輕時想變成任何一個人除了自己,伯納德哈斯豪夫醫生說如果我在一個孤島上,那麼我就要適應一個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說我必需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我的全部,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缺點,它們也是我們的一部份然而我們必須適應它們,然而我們能選擇我們的朋友,我很高興選擇了你。

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條很長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潔,而有的像我一樣,有裂縫香蕉皮和菸頭,你的人行道像我一樣,但是沒有我的這麼多裂縫。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會相交在一起,到時候我們可以分享一罐煉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整部影片的前半部份十分壓抑,在看的過程中幾次想要放棄,但本著評價一部影片一定要把它看完的原則,堅持看到了最後,才發現那些感動滿滿的點都集中在最後的十幾分鐘裡。



萊恩先生在二戰中失去了雙腿,戰爭留下的陰影讓他畏懼身邊的一切,45 年都沒有走出家門。當瑪麗給馬克思寄出最後那瓶煉乳的幾天之後,心灰意冷的她打算自殺,就在最後一刻,彷彿是奇蹟一樣,這麼多年都沒有走出過家門的萊恩先生敲響了她的房門,滿面笑容地遞給了她來自馬克思的包裹。看到萊恩先生的笑容,自己也忍不住跟著笑了起來。



一年之後,瑪麗終於下定決心去美國見見馬克思,但是當她走進馬克思的家中時,卻發現馬克思已經去世。要是她再早到幾個小時,兩個人就可以見上一面了。她在馬克思的身邊發現了一本小冊子,上面是馬克思自己畫的各種表情,她想起馬克思曾經說起過,他在表情的認知上有障礙,所以小的時候畫了這個冊子,只能通過對照表情冊上圖案來判斷別人此時想表達的意思。表情冊時刻掛在身邊,這是一個交流有障礙的人,想融入世界做的最大努力。



有什麼數學公式可以表達愛嗎?大概是沒有。不僅是愛,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賴以生存的情感,數學公式通通表達不出來,只能在人與人的交流中體味。

馬克思在最後一封信里寫到,「年輕的時候,我想成為任何人,除了自己。」而後來他慢慢意識到,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成為他人。「人無完人,我必需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我的全部。」

但是卻有件很幸運的事:

「我們能選擇我們的朋友,
我很高興選擇了你」



*圖片來源於網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