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猜火車2 T2 Trainspotting

猜火车2/迷幻列车2(港)/Trainspotting2

7.2 / 133,056人    117分鐘

導演: 丹尼鮑伊
編劇: Irvine Welsh John Hodge (Ⅰ)
演員: 伊旺麥奎格 勞勃卡萊爾 強尼李米勒 艾文布萊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umbear周

2017-06-02 23:47:44

中國式猜火車


離開南京先鋒書店的時候天色已經有些暗了,打車到李志經營的歐拉live house,卻發現那裡鎖著門,歐拉周圍是紫金山荒涼的現代建築群與偌大的停車場,雜草叢生的工地中央有三兩個人在放風箏。

這裡連一家像樣的酒吧也沒有,我們只能乘地鐵離開。

晚上回到旅館,我點了一整隻孜然炸雞,吃著吃著就看完了《猜火車2》,深夜無比寂靜,一晃就過了二十年。

1.長大成人

如果在中國大陸找一部96年的《猜火車》式的電影,那麼它可能是特別溫柔的95年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也可能是格外鋒利的97年的《長大成人》——一部真正屬於八、九十年代地下搖滾的理想主義電影。

《長大成人》戲裡戲外都瀰漫著乍現的絢爛以及長久的疼痛空虛,處處彰顯著朋克與迷幻。

女主演朱潔還沒等到影片公映就因過量吸毒而死。男主演朱洪茂是早年搖滾界的名角兒,他是鄭鈞首張專輯《赤裸裸》的吉他手,還與鄭鈞共同編曲,結果十年時間他迅速消聲覓跡,人世蒸發,生死不明。

影片的主人公希望尋找某種力量,代表正義、代表未來、代表絕對的正確與高尚,但在這個過程中卻經歷了偶像崩塌、惡棍橫行、信仰被踐踏、秩序被摧毀。

沒有方向感,也就沒有定位;沒有歸屬感,也就沒有安全。不知所措,被情緒蠱惑,這就是成長中極端黑暗的一面。

《猜火車》和《長大成人》中的主角最後都選擇打破成長帶來的這種卑劣循環,只不過《長大成人》來的更暴力更誇張,鏡片結尾,他將仇人的雙眼刺穿,留給觀眾一片血紅鏡頭。

2.昨天的賈宏聲

朱洪茂只出演過兩部電影,除了《長大成人》外,另一部是關於賈宏聲的傳記電影《昨天》。

其實我很早就想寫賈宏聲,每當夏天走在北京的柏油馬路上,望著遠處高層公寓陽台,就會想起他,但始終不知道該如何動筆。

他深受第六代導演的熱愛,他是婁燁《蘇州河》、王小帥《極度寒冷》和張揚《昨天》的男主角,他也曾是周迅最迷戀的人,他是中戲的天才。同時,他的B面則被吸毒、孤僻、躁狂、人格分裂和墜樓自殺等潦草的文字寫滿。

畢竟他身上有太多光芒與陰鬱,迷惘與洞悉,他本可以安安份分的做個偶像,但卻把自己關在北京公寓的小黑屋中。諸多的矛盾集中在他的軀殼裡,最終爆裂開,炸成粉末。

王小帥找他在《極度深寒》中飾演通過行為藝術自殺的青年藝術家齊雷,齊雷的原型是自縊身亡的中戲88級學生齊立。很多年後人們再提起這部電影時,總會喃喃的說,賈宏聲簡直就是另一個齊立。

我看的第一部孟京輝的話劇不是流傳甚廣的《戀愛的犀牛》,而是不太出名的《思凡》,後來我偶然讀到史航寫的《名劇的兒女們》才知道,原來《思凡》最初是齊立策劃的作品,後來才交由孟京輝來導演,最終演變成了今天國家話劇院的經典保留節目,內心不由的一顫。

賈宏聲作為那個時代中戲最閃耀的標記,史航在《名劇的兒女們》中也自然講到了他。

現在回想起來,他是八十年代那一撥人中最接近《嚎叫》的人(「我看見這一代最傑出的頭腦毀於瘋狂,挨著餓歇斯底里渾身赤裸,拖著自己走過黎明時分的黑人街巷……」),不是因為他有多帥,而是因為他是唯一一個在持久付出代價的人,為了自己相信的音樂,相信的生活方式——就像許鞍華的影片《千言萬語》中那些信仰左翼思想而默默隕滅的身影。

via《名劇的兒女們》

2010年7月5日下午6時,賈宏聲跳樓自殺。

3.熱天正午,最是空虛

《門徒》說人們是因為空虛而吸毒,那到底是毒品可怕還是空虛更可怕?

從空虛的角度來說,黃覺與賈宏聲,這兩個人太TM像了。

除此以外,他們的出道的第一部戲都是在李少紅導演的電影中擔任主演,都與周迅有著非比尋常的關係,都曾將自己瑣碎的時光揮霍在北京的高層公寓中,都對搖滾和電子音樂瘋狂的迷戀,也都有著特殊的浪子氣質。

但黃覺沒有賈宏聲那麼極端和敏感,他在每個維度上都比賈宏聲弱那麼一點點。於是黃覺頹廢著,度過了炙烤著自己二十幾歲的荒誕,卻誤打誤撞成為了著名人民藝術家。

南京先鋒書店在五台山下,綠蔭環繞之中,端午節書店門口最醒目的架子上擺著理想國的非虛構類文學叢書的第四本——《正午4:我的黎明驪歌》。

這本書的副標題取自書內的文章《黃覺:我的黎明驪歌》,是黃覺口述的關於自己出名前人生中最茫然的幾年光景,作者是葉三。《正午4》裡的首篇文章也是葉三寫的,是關於南京另一個當代文藝標誌的,題目是《李志:如果沒有人看著我》。

那個年代有一部電影叫《猜火車》,所有的文藝青年就把自己的生活往那種形式上去套。如果回頭再選的話,我覺得,青春必須得這麼過吧。不這麼過的話不虧得慌? 該青春的時候青春,該中產的時候就中產,我覺得最好的安排就是這樣的。到現在,我也會想念過去那段生活,至少它是我人生中最喜歡的一個階段。我會想念裡面好的部份,就像一個酒鬼肯定會想念酒精。但是我知道那種生活,酒精會讓我滅亡。

via《黃覺:我的黎明驪歌》

頹廢在黃覺內心,變成一種與壓抑對抗的武器,當你走出頹廢,再回頭看它時,竟然有種積極的感覺。沒能摧毀你的,終究會讓你變得更完美。

而《我的黎明驪歌》本是「垮掉派」之父金斯堡吸毒後寫下的《嚎叫》之外的另一首詩。

我二十幾歲的青春在市場待價而沽在辦公室裡昏厥在打字機上痛哭

via《我的黎明驪歌》

不過相較於《正午4》,我更喜歡《正午3》。《正午3》中寫了老狼、徐浩峰、周雲蓬、直播女孩、四平藝人(賈宏聲正是誕生於四平藝人之中)和機核網等等,這些都是我最感興趣的人或人群。

5月初,買了兩本週雲蓬的書,一本是散文集《綠皮火車》,一本是詩集《夜聽起來寂靜》。5月底,參加了機核網7週年的線下聚會——核聚變7th。

4.熱愛聚合又離散的鳥群

現在的年輕人其實不像八、九十年代那樣需要毒品來麻痹自己,毒品不再時髦,我們有網際網路,有社交網路和在線購物平台。

在各種網紅餐飲店前排著長長的隊伍,喜茶、喪茶或宇治抹茶,然後再挑一家健身館減肥增肌,將生活變成無數張手機裡的照片,吃牛油果和小龍蝦,挑選IKEA、ZARA和MUJI,過著寧濫勿缺的生活,我們稱之為富足。

但無論做了什麼,盲目的孤獨者,內心總會充滿不安和偏執。

比如機核網的核聚變7th將人們聚攏起來,一樣的表情,一樣的感知,意味著枯燥,但也意味著亞文化同類。大多數時候人們不害怕枯燥,寧願毫無意義的熱鬧與漫談,也不願精神豐富的獨處。

任何科學、文化和制度的變革,本質上都是對人——作為勞動者、消費者和生產資料所有者等身份的重新聚合和離散,以新的需求和目的將人反覆歸類,一步步從舊有組織中誕生出新的組織。網際網路也一樣,它改變了人們的分類方式,也將人們重新分類。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一個他媽的大電視。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唱機,電動開罐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低糖。選擇固定利率房貸。選擇起點,選擇朋友,選擇運動服和皮箱。選擇一套他媽的三件套西裝……選擇DIY,在星期天早上,他媽的搞不清自己是誰。選擇在沙發上看無聊透頂的節目,往口裡塞垃圾食物。選擇腐朽至死,只剩下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選擇你的未來,你的生活。但我幹嘛要這麼做?你選擇什麼,我選擇不選擇。

via《猜火車》

你以為是你在選擇生活,選擇人生?不不不,更多時候,是你按部就班的被選擇。

5.猜火車

我在先鋒書店翻到一本兒《通過儀式抵抗:戰後英國青年亞文化》,書中收錄了保羅•威利斯寫的《吸毒的文化意義》。

實際上,毒品的重要性不在於它們直接產生的心理效應(physical effects),而在於它們提供了一種途徑,幫助吸食者去穿越一個在「正統的」社會正對面矗立的、極具象徵的屏障(symbolic barrier)。

via《吸毒的文化意義》

《猜火車2》的第一幕是個過份直白的隱喻,中年雷登從健身房跑步機上滑倒,被狠狠地甩向了身後,撞在巨大的玻璃立柱上。

這個世界從未變得友善,即便你妥協了,講和了,改邪歸正了,嬉皮化身雅痞了,但生活還是充滿了問題與坎坷,你還是會一不留神把尾椎摔的粉碎,跌出中產階級行列。

正統社會從未真心實意的接納每個人,除非你有足夠的資本來換一張限時入場券,然而大部份人連它的大門在哪裡都不知道。

當你的身體機已經跟不上年輕人了,你的消費欲也越來越低,甚至賣給你毒品的毒蟲都比你要小十幾歲時,你才明白,你還沒有成熟,就快要老了。衰老的感覺就是與年輕時相比,連反抗的氣力都喪失殆盡,你只能回到那間花掉自己和父輩畢生積蓄換來的房子裡,漫無目的的,度過餘下半生。

那時,你可能會回憶起年少的某些片段,陽光溫柔燦爛,你也風華正茂,一個選擇擺在面前,有些誘人,卻十足的危險。但最終你退縮了,讓它從自己手中流走。

真正的頹廢,是放任自己走向大眾的喧囂和庸常。

我的公眾號【誠實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