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银翼杀手/公元/叛狱追杀令

8.1 / 833,976人    117分鐘

導演: 雷利史考特
演員: 魯格豪爾 哈里遜福特 西恩楊 愛德華詹姆斯歐蒙 艾莫特華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tYVlade

2017-06-03 20:18:53

當談到科技,我們會講些什麼?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Blade Runner,從來沒有一部科幻電影,像銀翼殺手一樣,上映時惡評如潮,卻能夠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地被人們認可逐漸成為談論科幻電影時繞不開的輝煌。
   其中的反烏托邦等政治因素,包括中國人,埃及等等未來社會的熔爐式縮影,筆者在此拋開不談,這篇文章,只談科幻。
  當然,可能有一些物理的內容。
  科幻電影一條永恆深刻的主題,從現代文明建立時就被人們意識到了。十九世紀,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之所以被認為是現代第一部科幻小說,是因為她開始探索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創造新的生命,那意味著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
  這樣一個問題之所已經久不衰,是因為它顛覆了我們傳統認知世界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我們讚美上帝,臣服於上帝,卻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會成為上帝,會成為造物者。而這一天到來的速度,就取決於人們科技發展的速度。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遲早有一天會面對這樣一個問題,科幻電影裡從法蘭克斯坦,到異形,到銀翼殺手,再到複製人,包括人工智慧,到機械姬,其本質都是在探尋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面對他們?
   上個世紀五十到六十年代,也就是在雷德利·斯科特拍出來《銀翼殺手》的三十年之前,量子物理科學家們將「意識」這樣一個令人不安的概念引入了物理學界,我們如何定義「意識」?一個擁有人類智慧並且可以輸入資訊和向外輸出資訊的「機械」,能不能稱之為人?通過圖靈檢驗的機器,與人的本質區別又在哪裡?「缸中之腦」又代表了什麼?
  銀翼殺手契合了這樣一個思潮,讓普羅大眾思考這樣的問題。但是在電影剛剛上映的年代,連物理學界都難以面對這樣的古怪的理論,觀眾更是下意識認為這樣的觀點過於前衛,有意識的機器到底和人的區別在哪裡呢?他們是人造的,artificial,我們對於他們似乎就像是上帝對於我們,既然我們能接受自己,為什麼不能接受他們也是人呢?但我們的傳統認知下意識地將機械與人對立開來,在現在看起來,這樣的想法似乎是科幻電影的常用「套路」,但是放在1982年,將近四十年前,換句話說,在現在的中年人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這樣的科學幻想無異於天方夜譚,我們說,這就是科幻電影,將科學幻想融入哲學思考,而不是單單的對未來世界進行語言,從這一點上講,《銀翼殺手》的意義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深刻。
  雷德利·斯科特作為一個成功的導演,並沒有將過多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強加給觀眾,而是通過大量留白、暗示、隱喻,啟發觀眾自己對於科學和人之間界限的思考,最後Deckard的身份爭論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All they』d wanted were the same answers the rest of us wanted, where have I come from? Where am I going? How long have I got?我們「人」到底是什麼?他們和我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這便是銀翼殺手的魅力,以及留給我們的無限思考的空間。
  配合上電影成功的賽博朋客元素和陰暗窒息的科技黑暗風,我們現在來看《銀翼殺手》,都是一部無可挑剔近乎完美的科幻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