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異形:聖約 Alien: Covenant

异形:契约/普罗米修斯2/异形:失乐园

6.4 / 305,400人    122分鐘

導演: 雷利史考特
編劇: 約翰洛根 但丁哈柏 傑克‧帕格倫
演員: 麥克法斯賓達 凱薩琳華特斯頓 詹姆斯法蘭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地瓜

2017-06-05 17:01:26

《異形:契約》:天道有常,因果有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異形:契約》看上去是一部恐怖驚悚片,但它又不完全如此。從恐怖驚悚方面看,《異形:契約》的表現中規中矩。有觀眾說它還不如同期的《異星覺醒》,這話也不能說一點沒道理。畢竟,《異星覺醒》是全程都在努力驚嚇觀眾的,而《異形:契約》壓根就沒往這方面打算。

事實上《異形:契約》與《異星覺醒》不應該放在一起比較。前者屬於龐大的「異形」宇宙,它有自己融入這個宇宙的方式,它的價值是放到整個宇宙中來評判的;而後者只是一部單純的恐怖驚悚片,它的價值是通過嚇沒嚇到觀眾來評判的。

對於不了解「異形」宇宙的觀眾而言,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爵士(Sir Ridley Scott)執導的「異形」前傳系列——《普羅米修斯》(2012)和《異形:契約》(2017)——都令人費解。從類型上看,這兩部都算是恐怖驚悚片,但恐怖驚悚片愛好者卻要失望了——它們既不是很恐怖也不是很驚悚,比《異形》(1979)肯定是差遠了;從內容上看,它們還充滿了晦澀且曖昧不清的情節,對普通觀眾尤其是不了解「異形」宇宙的觀眾非常不友好。

不過,對「異形」粉絲而言,這兩部電影就算拍成紀錄片也好看。因為這兩部電影並不像是當年的《異形》,或是今年的《異星覺醒》那樣,目的在於驚嚇觀眾;它們的目的是補全「異形」宇宙的資訊,並且更重要的是完成此前四部「異形」電影都沒能徹底完成的:讓異形不再是一個純粹的恐怖符號,帶領觀眾深入「異形」這一駭人外表之下的內在,引發觀眾的思考。

首先,在補全資訊方面,《異形:契約》承上啟下,既填坑又挖坑。

它填的最重要的一個坑是,交代了前作《普羅米修斯》結尾唯一的人類倖存者伊莉莎白·肖的命運,交代了人類的造物主工程師母星的命運,明確了人造人大衛的前傳系列第一主角的地位。

另外,電影完善了異形的進化體系。至目前為止,異形有三大主要支系:

《異形》四部曲中的Xenomorph;

《普羅米修斯》中的Deacon;

《異形:契約》中的Neomorph。

當然還有其他小支系,在此按下不表。

《異形:契約》還展現了可能是歷史上第一隻寄生在人體中的異形(Xenomorph)的誕生。

但同時,《異形:契約》所給出的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會引出更多的問題:

譬如,感染「契約」號殖民者的微粒(Motes)及其所在的蛋袋(Egg Sack)是從哪裡來的?它與《普羅米修斯》中的黑色液體(Black Liquid)有什麼關係?注意前者是可以直接從人體背部孵出白色異形(Neomorph),而後者只會讓人發生變異。

又如,伊莉莎白是如何淪為大衛的試驗品的?她是自願還是被害?

最後,自《普羅米修斯》中發展起來的四大種族世界觀——工程師、人類、人造人、異形,四者之間的關係到了《異形:契約》中仍舊糾纏不清。首先,人類與人造人、人類與異形的關係已經很明確了,而工程師與人造人之間並無直接關係,那麼就還有三對關係存疑:

第一、工程師與人類:工程師是否有意製造了人類?如果是有意,那麼目的何在?

第二、工程師與異形:《普羅米修斯》中LV-223上的工程師基地中已經有了關於異形的壁畫,《異形》中那艘墜毀在LV-426的工程師飛船也裝滿了異形卵(Ovomorph),是不是工程師早已經通過黑色液體研製出了異形?

第三、人造人與異形:詹姆斯·卡梅隆(詹姆士 Cameron)執導的1986年的《異形2》中異形卵是由異形之母孵出的;而本片中大衛也有異形卵,莫非大衛孵化出了一隻異形之母?

顯然,雷德利好不容易逮到了拓展自己當年點子的機會,不想一次說太多。而他挖的這些坑,吊足了粉絲的胃口。

《異形:契約》忙著給「異形」宇宙填坑挖坑,但有一些事情沒有做好,比如去嚇唬觀眾,比如去塑造角色。

電影的恐怖驚悚效果,如前所說,只是中規中矩。雷德利當年執導的《異形》,已經在恐怖驚悚方面登峰造極,他無意也無法在重複當年的輝煌。於是我們只在《異形:契約》的結尾看到雷德利象徵性地重溫了當年的飛船幽閉恐懼,而效果也就是那麼回事。

而且《普羅米修斯》與《異形:契約》都是,各式角色走馬觀花出來秀了一圈,最後大部份都領了便當。就連《異形:契約》的女主角丹尼爾斯看上去也是一個刻板的功能性角色,套路多過創意。最關鍵的是大多數人類角色都太蠢了,蠢到家了,黑人類也不是這麼個無腦黑的黑法。故事的結局,也毫無意外可言。

雷德利年事已高,頗有心有餘力不足之感。而且看得出為了商業性娛樂性做了一些妥協。

但雷德利年紀大歸年紀大,他還是那個有追求的英國佬。他不但想完善自己當年的點子,更想對這個點子做更深的挖掘。

指針撥回到《異形》上映的時間。伴隨著上世紀6、70年代科技的突飛猛進,科技樂觀主義瀰漫,人類越來越自信自己能夠且理應主宰地球。此時亦有許多科幻電影,通過剝離人類的中心地位,表達了對這種「人類中心論」的擔憂與反思。例如1968年《人猿星球》中將人類與猩猩的地位對調,於是當人類對動物做的種種平常事情,被施加到人類自己頭上時,就變成了難以直視的暴行,諷刺意味油然而生。

1979年上映的《異形》,儘管總體上是一部以恐怖驚悚為目的的電影,但仍舊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對「人類中心論」的諷刺。電影中,異形與人類的戰鬥是一種純粹的生存之戰,而且異形是一種生存能力遠勝人類的生命。此外,異形固然致命,但人類自身的缺陷——冷漠、盲從、懦弱,才最終敲響了自己的喪鐘。兩相對比,實在讓人看不出人類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

《異形》之後的三部「異形」電影,雖然都不是雷德利執導的,但接棒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詹姆士 Cameron)、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讓-皮埃爾·熱內(Jean-Pierre Jeunet)——也都是大師或日後的大師。儘管風格迥異,但他們都抓住了「異形」系列的核心:對人類自身的反思。

可以說:「異形」電影,骨子裡都有對人類的深深的「鄙視」。「異形」電影中絕大多數人類角色都是令人生厭的,自私、自大、自以為是,「人類的劣根性」展露無遺;而異形作為一種純粹、原始、生存能力遠勝於人類的生靈,反襯出人類的脆弱。即便如此,人類仍然一次次作死,整個系列幾乎就是在展現人類如何毀於自己的狂妄加愚蠢。

但是,1979-1997年的四部「異形」電影又完全是不同的風格,對人類的反思也呈現出不同的角度和方式:《異形》是一部風格黑暗的恐怖片,《異形2》是一部諷喻政治的動作片,《異形3》是一部展現宗教的文藝片,《異形:復活》是一部探討倫理的動作片。

顯然,四位導演都有自己的思考,但這種思考並不系統。

所以,在拿回「異形」的導筒後,雷德利決定回到起點,拍攝前傳系列,通過搭建系統的世界觀,系統地反思人類。

所以,想在這個前傳系列繼續看異形大開殺戒的觀眾,恐怕要失望了。前傳系列的重點在闡述雷德利對人類與宇宙關係的認識,有著嚴肅的哲學主題,不注重娛樂(儘管它可能為了商業性做了一些妥協)。

通過《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我們看到雷德利的四大種族世界觀初見雛形:在這個世界觀中,工程師創造了人類,人類創造了人造人,而工程師和人造人可能都創造了異形。

在雷德利的這個體系中,人類不再處於中心地位;事實上,人類的命運始終岌岌可危:人類的造物主想抹除人類,人類的造物想背叛人類——而他們的工具則是異形。

通過這個體系,雷德利教育我們不應該再把人類現在的統治地位視作理所應當。人類很可能是更廣闊的體系的一部份,而且很可能並不處於頂端。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很可能已經有人擁有過;並且未來還將為他人所擁有。

就如同大衛在毀滅工程師母星時,神靈一般站在城市頂端,注視著黑水炸彈雨點般落下,生靈塗炭,口中緩緩唸出的那句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句說的那樣:

Look on my Works, ye Mighty, and despair!功業蓋世,料天神大能者無可及!(晚楓 譯)

這實在是全片最令人窒息的一幕,場面與台詞高度契合,達到了史詩的高度。

大衛所引詩句來自雪萊的《奧斯曼狄斯(Ozymandias),是刻在埃及法老奧斯曼狄斯的墓碑上的歌頌法老的話。奧斯曼狄斯是希臘人的叫法,他就是公元前十三世紀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

奧斯曼狄斯功業蓋世,然而接下來雪萊便諷刺道:

Nothing beside remains. Round the decay而今一切蕩然無存。偌大的廢墟,Of that colossal wreck, boundless and bare殘骸四週只有那蒼茫荒涼的戈壁,The lone and level sands stretch far away.孤寂黃沙向遠方鋪展,無邊無際。(晚楓 譯)

大衛引用這句的意思顯然是諷刺工程師縱然是造物之主,也抵不過時間,逃不過覆滅的命運。

更諷刺的是,造物的造物,毀滅了造物主的造物主。

那麼聰明的觀眾就應該在這裡想到,工程師尚且如此,人類呢?

這就是雷德利所建立的四大種族世界觀所希望闡明的宇宙間的冰冷邏輯。

這種邏輯,人類都明白;但它的恐怖,普通人平日裡是感受不到的。比如說,有人信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沒有體會過弱者的滋味。等到從高高在上到被踩在腳下時,這些叢林法則的信徒是否還會堅持自己的信仰?

雷德利還在這個世界觀中展現了一種微妙的因果聯繫。也就是說,雖然毀滅終將來臨,但它並非無妄之災,而通常是自己早年釀下的惡果。

比如工程師在LV-223基地裡製造了生化武器,結果基地人員被反噬;在更大的時間尺度上,工程師創造了人類,最終毀於人類的造物大衛之手。

人類也是一樣。在《普羅米修斯》中,哈囉威輕描淡寫地對大衛說:「我們創造了你是因為我們可以。」然後就轉身去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這種雙標只會啟發大衛去像人類一樣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去像人類一樣創造,最終創造出異形,人類的毀滅者。

總而言之,充斥全片的陰謀、背叛、殺戮、掙扎,賦予了《普羅米修斯》與《異形:契約》獨特的黑暗氣質,而這黑色氣質之內包裹的是「天道有常、因果有報」的冰冷哲學命題。這是比電影的恐怖驚悚效果、異形起源故事等更吸引我的地方。

最後,通俗地總結一下「異形」故事的核心思想:

1、工程師和人類天天吃飽了撐的,不是蠢就是壞,別看現在牛逼遲早都是要死的;

2、而且你們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3、異形這種純粹為了生存的生物萬古長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