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製片人--The Producers [1968]

制片人/制作人/金牌制作人

7.5 / 59,854人    88分鐘

導演: 梅爾布魯克斯
編劇: 梅爾布魯克斯
演員: 澤羅莫斯特爾 金懷德 威廉希金 巴尼馬丁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etalSparky

2017-06-06 02:03:58

精緻的低俗喜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能夠在奪得奧斯卡的喜劇電影並不多,但是梅爾·布魯克斯,這位如今看來頗具迷影色彩、擅長在作品中對影視經典進行喜劇化改造的電影導演,卻憑藉處女作《製片人》,就拿到了最佳劇本獎。而布魯克斯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獎項,除了影片中出彩的笑點、符合美國主流社會價值觀的結局之外,更是本身劇作質量過硬。後來美國編劇工會所評選的影史最佳101部劇本中,《製片人》也榜上有名,便是最有力的支持。

一個失意的百老匯製作人,加上一個事業失敗的會計,兩個人想出了一個騙錢的方法,那就是通過給出高回報為誘餌,來吸引到相當大數量的風險投資,最終通過故意將這部戲搞砸,來完成自己賠錢的最終目的。因為這樣,他們就不用對投資人任何回報,將並沒有花掉的投資裝進自己的口袋裡。

將這麼一個故事交給其他導演的話,可能就會變成一部充滿了犯罪情節的黑色懸疑電影。但是在擅長戲謔的梅爾·布魯克斯打造下,就變成了一部風趣幽默的喜劇,影片中充滿了諷刺意味,尤其是在劇情中的兩位靈魂人物——澤羅·莫斯台飾演的製片人和吉恩·懷爾德飾演的會計——身上所體現出的對於人性之貪婪的諷刺。但是兩位角色在影片中給觀眾的感覺也有很大區別。相較於能夠充分體現「資本主義罪惡」的製片人,吉恩·懷爾德飾演的小會計則讓人對其遭遇充滿同情,這除了因為劇本在創作層面就對兩人的角色進行區分之外,更仰仗於吉恩·懷爾德那充滿了「無辜的喜感」的表演風格。

低俗喜劇

如果從社會道德層面去評判梅爾·布魯克斯的喜劇,那麼毫無疑問。他的喜劇故事往往都是低俗的,這是自打在他的處女作《製作人》中就形成的一個風格。甚至導演自己都成說過自己的喜劇「天生就是低俗的」。但是布魯克斯的喜劇,往往又是非常注重在喜劇情節上面進行營造的,而這種注重文本創作的方式,也使得他的低俗喜劇並不低俗。

影片從開場便顯露出了布魯克斯「低俗喜劇」的特點,失敗的前百老匯製作人,為了他之前看不在眼裡的投資,卻要和眾多的高齡貴婦們調情。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種畫面看起來肯定是滑稽的,但是布魯克斯卻不厭其煩地將其拍攝進畫面。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展示製片人的醜態,從而讓觀眾快速地進入了影片的喜劇情境中去。

因為喜劇的摹仿對象,往往是比一般人較差的人,而且越是將這些差的人物戲弄的強烈,產生的喜劇效果會約好。這裡的較差並不是純粹道德層面的好與壞,而是指對像在各種層面上的好壞,從而讓角色帶有獨屬於他的醜角特徵。比如製片人,則是通過表現職業生涯的失敗:曾經叱吒風雲的他,如今選擇要出賣自身色相這種非常規方式來籌得資金,而且,還不止一位,打開的櫃子里擺滿了各個他需要約會對象的照片,每次都需要仔細思索下一個來的人是誰。通過種種極端化描述來賦予製片人他的醜角特點。,從而製造出創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喜劇效果。同時,影片的另一個主角,由吉恩·懷爾德飾演的會計師,也是這麼一個人物。在影片的初一亮相中,我們似乎無法發現他身上的失敗之處。但是隨著製片人和產生接觸的一瞬間,我們就能發現,會計其實是一個非常容易陷入歇斯底里情緒、懼怕別人觸碰、對著自己的小藍手絹有著狂熱佔有慾的一個人。

除了兩位主角,幾位有錢老婦的形象設置也是如此,其實,通過老婦人形象進行喜劇效果營造,是喜劇影片裡面常慣用的一種手法。從英國五十年代的年代的伊林喜劇,如《老婦殺手》、《仁心與冠冕》中的幾位老太太,直到巨蟒電影《一條叫旺達的魚》,幾十年間,對於老婦人的喜劇角色設置都比較多。在這些影片中,老婦人的形象特徵多具有一定的慣性,不僅僅包括肢體方面的緩慢、笨拙。更包含了老婦人性格之中的迂腐、虛榮以及略微的一些貪婪等等,但是這些性格特徵往往是只會在一些頗為私密的空間內才會展示出來,比如剛剛還在屋內同製片人廝混,笑聲爽朗刺耳的老婦,開門之後在走廊里,則開始變得穩妥大方,語言風格也變得私密起來,且對周圍環境充滿警惕了。通過這種針對不同人物以及所處不同環境之間的所形成強烈反差,自然能夠得到頗為豐富的笑料。

但是在《製片人》中,梅爾·布魯克斯所選擇表現出來的畫面則更為大膽,與製片人的互動已經到達了肉體層面了,對於兩性之間毫不避諱的直接呈現,使得觀眾在收穫到了更豐富的喜劇效果。同時,這種錯位手法的使用,也讓影片對於現實意義層面上的諷刺更加深了一層。

結合布魯克斯個人的影視作品來看,錯位手法似乎是他運用的最為得心應手的喜劇手段了。隨著影片情節的發展,各式各樣的錯位手法便已經隨處可見了,他選擇一次次地讓劇中角色,煞有介事地裝瘋賣傻。但是還要很嚴肅的全套做完,這種內容的不正經和人物的嚴肅認真,形成反差,喜感就這麼出來了。比如本應睿智的編劇,其實是一個熱愛希特勒的變態;本應具有藝術嗅覺的導演,其實是一個異裝癖同性戀;而在劇中扮演希特勒的男主角,其實本身演技並不高超,唯一的手段就是一臉嚴肅地裝瘋賣傻,但是他的形象,則是完美貼合了那個年代嬉皮士的形象。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出,嬉皮士運動席捲了整個美國社會,當時的社會風尚就是顛覆和改編,湧現出的代表則是安迪·沃霍爾,其作品同之前時代的藝術代表作並無相似之處,但是他卻能夠體現出那個時代的最真實形象。而嬉皮士們,則有意識地遠離主流社會,以一種不能見容於主流社會的獨特的生活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現實社會的叛逆的行事特徵。同樣,布魯克斯的這部《製片人》,似乎非常貼合當時嬉皮士們蔑視傳統,兩位主角為了賺錢,廢棄道德,將只有百分之百的收益賣出去了百分之兩萬五千。可以說,這種對於社會主流的不在意和叛逆,實在是太嬉皮士了。

精緻細微

梅爾·布魯克斯的喜劇雖然低俗,但是他的幽默卻絕不粗淺。隨著影片情節的進一步發展,兩位主角終於開始面臨各式各樣的難題:通過查帳,會計發現製片人在他一部票房慘敗的戲中存在財務問題,看著財務報表,會計突然意識到,在百老匯,如果一部戲最終票房慘敗,反而會比大賣更容易使人一夜暴富的方法。那就是將同一部戲的收益都賣出去,做出一部絕對賠錢的作品。這樣沒有花出去的製作費用就能落入自己腰包了。落魄的製片人發現了生財之道,但會計卻膽小怕事不敢做。製片人則在對其生活之窘迫大加嘲諷,利用其人性之弱點,使用激將法,成功將會計拉下水,之後兩人開始尋找最爛的劇本、最爛的導演和最爛的演員,以便能夠讓票房慘敗。

隨後便是影片的主要笑料段落,如前面所述,梅爾·布魯克斯擅長使用錯位這一喜劇表現手法,所以在兩人尋找話劇主創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編劇導演和主演都是足以出乎觀眾意料之外的人物形象,更是十足的笑料。製片人和會計都是猶太人,但是他們確定的劇本確是《希特勒的春天》,編劇是一個信仰納粹的十足的瘋子,崇拜希特勒,時刻以納粹精神砥礪自己,體壯如牛卻精神敏感,所以劇本中充滿了對希特勒和納粹的崇拜與敬仰,毫無疑問,無論何時,這都不是一份妥當的劇本。但兩人為了拿到劇本,卻又要高呼希特勒萬歲,又要戴著納粹的紅袖章。而導演則是一個異裝癖同性戀,是個十足的爛片製造者,而為了討好她,製片人和會計卻又要不停地讚美、親吻這位令二人反胃的角色。主演,更是一個十足的嬉皮士,展示自己的歌唱時,其音樂選擇和舞颱風格像極了當時的地下紫羅蘭等「先鋒」樂隊。

而影片的高潮段落,則是話劇《希特勒的春天》首演當天了,幾位主創都是糟粕,但反而卻負負得正,將話劇的諷刺性拔高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準上。但是導演在這一段的處理上卻沒有什麼特別出彩之處。對於希特勒的嘲諷還只是停留在將其塑造成為一個瘋子的形象。對於坐在啊台下的觀眾來說,如此就能夠讓他們回心轉意,回到座位上繼續看戲?似乎這樣的條件並不充分。

但是對於喜劇片在情節上的寬容,使我們可以忽略這樣一個不大不小的遺憾。因為此處情節的重要性,只是為了凸顯情節的轉折,將在酒館慶祝失敗的兩人,同劇場裡欣喜若狂的觀眾交叉剪輯在一起,足以營造出有一種充滿諷刺的喜感。觀眾在欣賞到了這兩位丑角被命運所捉弄,又一次的實現了「將醜的東西打破」這一喜劇特徵。正如康德所認為的那樣,在一切引起撼動人的大笑里,必須有某種荒謬悖理的東西存在著,在喜劇性里有戲謔的成份,那種戲謔包含著滑稽感能夠在一剎那裡眩惑人們從而引發大笑。「呈現這種變化的人,他和他的表演就叫做詼諧幽默的」。儘管康德是從戲劇心理這個角度來談論的,但仍然揭示了喜劇性的詼諧幽默特徵,而《製作人》從頭到尾都貫徹了荒謬性十足這一喜劇特徵。

《製作人》是梅爾·布魯克斯的導演處女作,所以無論是鏡頭語言還是敘事節奏上,都充滿了粗糙的感覺,加之他曾在電視台工作過多年,在觀看的時候,電影感沒有那麼強烈,更有種電視電影的氛圍。但是梅爾·布魯克斯利用其精心設置的兩個主要情節衝突:一是讓兩個處心積慮的製片人,去編排一出一定要失敗的舞台劇,以此設法賺取投資商老婦人們的錢財;二是特地挑選一部為希特勒歌功頌德的戲劇,以引起螢幕內外所有觀眾的反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以劇作上的精緻彌補製作上的簡單,營造出了一種負負得正的對比。

而在影片的結束段落中,梅爾·布魯克斯卻有種失去靈性的感覺,製片人和會計因為無法將每位投資人應有的回報給予對方,而被起訴。但是如此大膽的兩人,在接受審判的時候卻顯得那麼的無力,要不是吉恩·懷爾德飾演的會計的一番呼喊,影片似乎就要在平淡之中結束了。還好評審團並沒有被會計避重就輕的呼喊所迷惑,依舊做出了有罪的判決,這樣才有了結尾之處,已經深陷監獄的兩人,依舊不思悔改,在獄中繼續超額販賣話劇的收益權。這充滿諷刺的一幕,即加深了影片的喜劇感,也讓行不義之舉的兩位主角黯然入獄,符合更為主流的社會道德觀念。將已經對主角產生了移情,充滿關心的觀眾,在看著兩人入獄,充滿一種緊張的情緒之時,將這種情緒突然釋放,轉化成為虛無的感情,從而繼續變為關注其喜劇特點。

而相較於如今名氣更勝的吉恩·懷爾德,由澤羅·莫斯台飾演的中年製片人卻更加充滿亮點,外形上笨拙、禿頂、看起來充滿危險性。內在則是兼具有小市民的虛榮和商人應有的奸詐,形象豐滿且立體。神經兮兮的會計則有布魯克斯的老搭檔吉尼·懷爾德扮演。但他在此片中的表演卻幾乎完全為澤羅·莫斯台的光芒所掩蓋,即使是後來成為了梅爾·布魯克斯許多影片中的主演,也總是被配角們搶走了風頭,比如在《新科學怪人》中飾演主角遠遠不如在《灼熱的馬鞍》中飾演配角來的出彩,這大概是因為其表演風格的原因導致的。

吉尼·懷爾德雖然是喜劇演員,但並不同於同輩中傑克·萊蒙的那種大智若愚,也不同於後輩吉姆·凱瑞等喜劇演員那樣善於搶戲。他總是帶有一種遊走在影片情節之外的感覺,隨時能夠跳出大情節之外,成為片中「眾人獨醉我獨醒」的一位,代表段落便是在法庭之上對自己和製片人的辯護。同時,吉恩·懷爾德也擅長在細小之處拿出自己的笑點表演,比如在《製片人》中,一邊親吻異裝癖導演一邊擦嘴、對自己的小藍手帕近乎瘋狂的迷戀等等。從本片開始,吉恩·懷爾德開始了獨屬於自己的喜劇表演形式。

後繼無人

梅爾·布魯克斯的作品大多有著迷影風格,其導演生涯的代表作《灼熱的馬鞍》、《新科學怪人》和《恐高症》等,都是對史上經典影片進行解構重造,來製造出喜劇效果的。比如《恐高症》是對希區柯克《迷魂記》的戲仿,《灼熱的馬鞍》對西部片和美國文化的玩笑,《新科學怪人》對上世紀三十年代恐怖片的全新改造等等,在《製片人》中,對希特勒的戲弄,會讓人不自覺地想起劉別謙的《你逃我也逃》,也許這也是他在幾年後,會在重拍版《你逃我也逃》中參演的原因了。除此之外,梅爾·布魯克斯在影片的歌舞劇《希特勒的春天》段落中,模仿了歌舞片黃金時代中巴斯比·伯克利的導演風格,除了華麗複雜的舞步,便是從頂部完全俯拍演員們排成納粹卐符號時,「伯克利頂拍」的運用了。而在布魯克斯之後,也有越來越多的喜劇電影,開始走戲仿的路線了。

而更具意義的是,布魯克斯的電影也啟發了許多後代電影人,並對後面的電影產生了積極豐富的影響,如無厘頭喜劇風格、惡搞喜劇等等,都對諸如「白頭神探」萊斯利·尼爾森、周星馳等各地電影人以啟發。並在美國本土喜劇界產生了更為廣泛的影響,但是許多晚輩作品,並不具備布魯克斯電影的高質量,這些惡搞喜劇和低俗喜劇的影片質量卻大多數是低水平且糟爛的。而幾部高質量的作品,卻也因為其續集的質量低下,將其前作帶來的優秀名聲給毀掉了,代表就是《美國派》和《驚聲尖笑》這兩種影片。很難再產生像《製作人》一樣,憑藉其本身優質的劇作,先是能製作出優質電影,再能製作出同樣收穫好評的百老匯歌舞劇這樣的作品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