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笑D芳

2017-06-06 06:35:56

死亡,是汲取性命中所有的精華


在《死亡詩社》中,羅賓·威廉士把這句梭羅的詩宣講給他新一屆的學生。   名字容易讓人誤解,其實這不是一部充滿死亡氣息的電影。在那裡,沒有普拉斯那樣的女生故事,也沒有陰冷刺骨的文字。相反,這就應歸類於校園青春劇。在這個嚴謹的威爾頓教會學校(男校)有著這樣的四個口號,傳統,榮譽,紀律,優秀。校園裡,有這樣一群俊美如阿波羅的男孩。他們的眼中閃著好奇的光芒,對愛和異性的憧憬,掙紮著奮起的力量,嚮往一次不計代價的獨立的飛翔。   這是七個男孩的故事,他們是:托德,尼爾,查理,諾克斯,米克斯,皮茨和卡梅隆。托德是個不敢表達自我的男生,他的哥哥十分憂秀,因此他總是顯得有那麼些自慚形穢。尼爾是一群人中的首領,為人直爽性格熱情。查理是一個肆無忌憚的人,沒有他不敢說的話也沒有他不敢做的事。諾克斯愛上了一個女孩,在三番兩次的膽怯中最後鼓起勇氣捧著花束去了女孩子的學校。基丁的出現,似乎改變了他們的未來,但他們眼中閃耀的光芒,又證明了他們內心的期盼。   第一堂課,基丁叫大家撕去了教科書上對詩歌評判與賞析規定那一頁,並發奮告訴他們青春的激情和詩句的甜蜜,讓大家都叫他「船長」,大家都笑了。早慧的尼爾乾脆的撕去那一頁,懦弱的托德怯怯的撕去那一頁,認真的卡梅隆工整的撕去那一頁。學生不一樣的表現並沒有讓基丁感到個性   第二堂課,基丁站在講台桌讓大家上講台來換一個眼光看這個世界,讓他們朗誦自我的詩歌,讓他們用詩句唱出心底的感受。尼爾很驕傲的展示自我的傑作,卡梅隆寫得規規矩規矩,膽小的托德在基丁的逼迫下也喊出了他心中的惠特曼,博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   第三堂課,基丁耐心的告戒大家,理想是不能對抗現實的,他們務必在現實的天空下放飛自我的理想,他鼓勵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理想,又著實為他們的現實擔憂。尼爾愛好戲劇,可他父親並不期望兒子和戲劇沾上邊,基丁不止一次的鼓勵尼爾把自我的想法說給父親聽,尼爾辦不到。尼爾瞞著父親參加了學校戲劇團的演出,父親意外出現,冰冷的拽走了尼爾,還嚴肅的說要把尼爾轉送軍校。尼爾一聲大叫,然後獨自說:「我演得真好。」   最後一堂課,一個戲劇愛好者,一個詩人,一個學生,一個活生生的靈魂死了。無奈的尼爾最終拿起了父親書桌裡的手槍,指向了自我……托德的難以置信,在白雪皚皚的雪地中,托德不斷奔跑卻又不斷摔倒,還有他那撕心裂肺的哀嚎,他無法明白這一切,他無法原諒這一切。當七個男孩中唯一一個依然嚴謹依然只懂得明哲保身的卡梅倫報告了學校關於基汀老師鼓勵他們組織死亡詩社之後,基汀只能選取離開。忍無可忍的查理在揍了卡梅隆一拳後也被學校開除。可在他身後一個接一個的靈魂站了起來。即使是校長也不能把這些孩子從課桌上拉下來,他們獨立、驕傲、自信。他們反覆吟唱著惠特曼的詩句:「啊,船長,我的船長。」應對這個世界,他們做了第一次發自內心的選取,一個願意承擔後果的選取。基丁最後的笑容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了,他們已經長大,已經獨立了,他們已經學習並領悟怎樣在這個世界和自我的夢想一齊生存了。   影片依然有美國電影的一貫風格——艷麗的色彩,逗人的橋段,戲劇的衝突,煽情的故事。然而,導演並沒有因此而讓影片止步於此。   浪漫的詩人走向了死亡,無法理解現實,只有把自我捏碎。   勇敢的鬥士離開了,他會用他的生命去戰鬥去向現實挑戰。   理性的哲人留下了,他從性命和死亡的對話中透徹地明白了人生的智慧,他會獨立地承擔自身的命運。   無畏的船長被放逐了,他註定是一個流浪的游吟詩人,也註定是他船員們一輩子的老船長。   影片名為《死亡詩社》,也許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義。只有讓不屬於自我的那部份思想、那部份靈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屬於心靈的那部份性命。開始真實的生,清醒的生,有好處的生!   電影在一群站在課桌上的孩子深情的注視下劃了句號。可生活還在繼續,看電影的人還在繼續。我是否有一天也能那樣獨立的站著?   電影是門遺憾的藝術,她界於創作與未完成之間。她像一盞燈,照亮你心靈的1條小路,啟發你,引導你,讓你獨立的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去完成,去實現。看電影也是一件很獨立的事,在那流光幻影之中,你愉悅,你悲傷,你憤怒,你感悟。在電影裡,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我的,都是獨立的。   咱們的獨立精神就應植根於性命的野性,夢想和勇氣,性命是對於這個世界的狂野的愛。或許性命有時會是痛苦的,但不好忘了靈魂深處面向生的勇氣和對生的渴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