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柔鹽

2017-06-06 07:16:21

這部大尺度印度女性電影,也許比中國電影走前20年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近,從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延伸的女權主義議論一直並未降溫,前有《印度的女兒》、《沒有女人的國家》,後有今年上映的《末路狂花》,無不在將女性的社會困境搬上螢幕,拷問著印度男權社會下的種種問題。

印度這幾年來,開始在電影和文學藝術中作出了女性意識覺醒的反抗,女性走出了童婚、成為家庭附庸的命定歸宿,也能尋找更廣闊的世界。值得一看的,是這部於2015年在多倫多電影節參賽的印度電影《炙熱》。

許多影迷奔著《炙熱》的大尺度而來,印度女星Radhika Apte在電影裡全裸出演,但電影本身極具深刻意義,以平凡的個體展現的尋常但黑暗的世俗社會,痛苦但鮮活的生命,已然勝過情慾戲的噱頭。

故事的背景放在印度最落後貧窮的一個村落里,詩意的沙漠、隱秘的紋身、古老的帳篷交織成被現代遺忘的遺世畫卷,但是就是這樣偏遠的鄉村,有神明和信仰,也有罪惡與慾望。電影把視角放在三個命運不同的普通女性身上,通過描寫婚姻、生育、統禮俗和性觀念,反映身處不同道德困境的女性的一生縮影。

第一個女人拉妮,是一個不到三十歲就守寡的母親,她美麗、質樸、溫柔,但是卻感覺自己的一生已經半隻腳踏入墳墓,14歲她就通過傳統婚姻嫁到夫家,丈夫意外死亡後,她穿起黑衣,扛起了所有的重擔,給不爭氣的兒子積攢彩禮娶媳、養育年邁多病的婆婆。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個男人的錯誤來電,開始了一段「電話戀情」……從小被傳統教育為賢德女性的拉妮開始陷入了矛盾。

第二個女人拉蕎,是個性格開朗,活潑有趣的女孩,她因不能生育,長期受到村民們的冷嘲熱諷,回到家受到酗酒丈夫的家暴。拉蕎的手又快又靈活,能做出最漂亮的手工織品,是村里最出色的女工,但她的丈夫卻對此大為光火。

而片中最嫵媚的碧琪麗,她美艷絕倫,是一個舞蹈團的花魁,操持著皮肉生意,她說男人都是虛偽的動物,白天,男人們對她進行道德指責和謾罵,晚上,卻跑到她的帳前,渴望購買她的美貌和身體。隨著色衰愛弛她開始被更年輕美貌的女舞孃排擠,同時她與一位愛慕她的雜工萌生了愛意,她渴望逃離自己的身份,也嚮往一段平靜幸福的世俗婚姻。

村裡的由男性組成的「元老會」,是一個傳統男權社會統治階級的縮影,他們對女性所遭遇的犯罪熟視無睹,他們拒絕讓電視機進入,不讓女人用手機,因為擔心女人們看了電視,就開始「穿牛仔褲」、「和戀人私奔」。

片中最讓人痛苦的,是一個小小的片段,一位已婚女性千里迢迢逃回到村裡的娘家,但是「元老會」把這個視為丟臉的事情,讓娘家人堅持把她送回夫家,女人被迫在所有村民面前道出了自己在家中被所有男性輪姦的遭遇,而她的母親聽到也只是愣了一愣,依舊面無表情地把她塞回了卡車。最後她眼睜睜自己看著被唯一能求助的家人拋棄,被帶回了那個她奮不顧身逃走的地獄裡。

但是電影並沒有把所有的男性都刻畫成十惡不赦的壞人,善良而受過良好教育的村民基尚,希望改變女性村民的處境,他和妻子介紹手工藝工作,讓村裡的女人也可以擁有經濟來源,購買圖書讓女孩閱讀。但是村民們鄙視和嘲諷基尚那位受過教育、會講流利英語的妻子,只因為她「看書」、「敢獨自一人坐公共汽車。」 最後用暴力逼走了這對代表著「帶來文明曙光」的夫婦。

而最讓人絕望的是,連女人自己,也軟弱麻木地接受了這種被上一輩灌輸的可怕思想——女人生來是性伴侶、是母親、是妻子,但就不是人,她不能有慾望,也不能有不滿,她必須雙手佈滿老繭,她必須有生育價值。認為「讀過書的女人都是壞妻子」、「女人要侍奉好自己的丈夫和家人」 才是正確的道德的她們,面對出軌、家暴、羞辱,依然要抹去淚水,笑著給自己洗腦:「一切都會好起來。」,然後繼續生活、死亡、輪迴。

而影片所反映的社會,落後得讓人震驚,而電影所昭示的困境,無論是印度還是中國,這樣毒瘤般的觀念並不罕見,甚至在現代社會,也依然遺留諸多相似問題。

拉妮的兒媳婦為了抗爭這門無法決定的婚事,一氣之下把濃密的長髮剃光以求退婚,卻並沒有改變任何事情,是封建社會裡「婚姻是傳統勞動力與金錢的交易」的典型案例。父母只想快點把女兒嫁走以換取高額的彩禮,並未考慮女兒的心情。(男方給女方彩禮的印度世俗規定只會出現在雙方都是低種姓的情況下)現代社會裡,美貌與金錢在婚姻市場裡像是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天平,哪怕是女性地位再高,也不乏諸如教導女性如何取悅夫君的所謂「婚戀專家」。

拉蕎的丈夫在外面是一個假裝敬老愛幼的善良男人,回到家關起門,就是個家暴狂,當他聽到拉蕎賣手工藝品賺了錢,他恨她不顧及男人的臉面,第一反應是把桌上的飯菜全打翻,並順手給了她一耳光。而現代社會,也不乏許多人對高收入女性冷嘲熱諷。家暴的話題,也在近年層出不窮,即便是中國,也有家暴致死只判決6年這種悲劇的事件頻頻發生。

三個沒有受過教育的女人,在世俗桎梏的痛壓之下,萌生自我意識,為了改變困境開始反抗。她們坐上碧琪麗偷來的車,在古老的城牆上奔跑大喊,只有這個時候,她們可以說著混帳丈夫的壞話,在閨蜜面前大談性愛,幻想村子外面的世界。電影在傷痛的灰暗和歡笑的明亮中,表達了對性解放、友情和良知的呼噢,最犀利的,是在處理四個女性的結局時,理性地表達了這個影片的最終觀念:只有獨立的自我才能改變現有命運。

電影沒有男主角,也沒有所謂的英雄。看清這一切的善良的基尚不是男主,深情暗戀著妓女碧琪麗的雜工拉朱也不是男主,在電話裡和拉妮談戀愛、要跟她見面的「沙魯克汗」也不是男主。當拉蕎被丈夫暴打幾近致死,沒有什麼英雄救美,沒有,這是殘酷的現實,大多數時候,她們都孤立無援。只有擁有了獨立人格,有了生而為人的尊嚴和驕傲,才敢於挑戰世俗,面對未知的命運。

故事的最後,碧琪沒有跟拉朱離開,拉妮也沒有打算和電話裡的那位情人見面。三個三十歲的女人,把象徵著順服、母性的長髮剪短,也把該死的前半生剪去,駕著機車奔赴孟買,選擇自己所想要的人生,從今往後,她們可以只為自己而活。

讓我想到電影一開頭,拉蕎把頭伸出車窗,哪怕只有片刻,也能感嘆:「自由的感覺真好。「

《末路狂花》2017

《末路狂花》2017

自從2015年的新德里公交車強姦案發生之後,印度的導演們開始借電影作品之手,表達對女性遭遇的不滿和反抗,因此出現了以女性視角為主,反思女性不平等地位的印度佳片。今年上映的《末路狂花》裡,亂世交際花在獨立日時說:「印度獨立了,對我來說沒有意義,因為女性並沒有獨立。」

今年上映的史上票房最高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是一個摩訶婆羅多式的古典英雄史詩故事,但其中的三位主要女性角色,皆為敢於反抗父權的犀利女。

相比之下,中國當代鼓吹以嫁個好丈夫、好人家來改變人生命運、努力變得更美、拿到更高的學歷只為取悅優質男性的觀念依舊流行,就連電視劇,收視率高的也脫離不了霸道總裁拯救灰姑娘、古代娘娘爭奪帝王歡愛的經典劇情。當我們一邊嘆息和憐憫印度女性的不容易和印度社會的落後與愚昧,卻未曾看到我們也身陷囹圄。這個世代不缺乏光鮮美麗的愛情故事,但是缺乏聲音。

為女性說出聲音的中國電影,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