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爆裂的青黴素

2017-06-06 08:04:33

他們尋找的是


分不清愛和性的邊界

分不清青春期和成人的世界

用身體背叛心靈

用反抗撕裂虛偽

藥,酒,性,音樂,feeling no pain

家就是你的反物質

毀滅你又讓你墜入

夜晚開了一扇門,

我們都奔跑向那個溫暖的地方

當你在黑洞裡尋找的時候

天上落下的每滴雨都凝成冰

要摧毀自己多少次才能理解愛

登上自行車飛奔時,你自由了

"I can't read any more" by David Bowie

2017年6月5日第二次

刪了第一次影評update. 回頭髮現自己理解了更複雜的世界, 雖然很慢, 下一個10年, 能看到什麼呢?

2009-10-04 23:34:53 (第一次)

暗流

不遺憾沒有參加李安的見面會。我無法想到真正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在見面會上提出。甚至也不相信其他人會真正問出什麼機智的問題。如果見導演就是拍巴掌叫好,或是問問創作心路, 我想這類無聊問答最好還是免了。 1997年李安能拍出這麼好的片子,儼然領先於華語導演圈了。 從情節上來看: 這是一個暗流湧動的故事,風暴中心的每一個人都被本質相同的問題困擾,似乎平靜的社會圈子裡,無論少年的性壓抑行為和成年人世界裡無法協調的緊張關係。在一個標準的西式中產階級家庭里(注意這不是中國式離婚,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行為),每個人對看不見的壓抑做出的生理式反抗以及掩飾,都不溫不火的表現出來(也許故事情節的優秀要依靠出色的編劇),但是李安在選材上還是認真地考量過。其實本片的節奏是-非-常-快-的。

在選材上,視角直接插入冰風暴開始前的一天,並沒有過長的鋪墊性的介紹。甚至故事進行過程中也沒有追憶,沒有告訴觀眾為什麼兩夫妻已經需要參加group心理治療,兒子在什麼學校讀書,女兒為什麼很激進等等。這樣,節約的時間就在大篇幅的展示各種人在看不見的窒息情況下各種矛盾反應。 在每一場「沒有眼淚的哭泣,沒有流血的疼痛」的場景,我都暗暗叫好。越多的相互傷害和力圖衝破壓抑而展現出來的離奇行為,越讓人感到籠罩在風暴中心人物的寒流。最好的一場應該是,小女孩在洗手間脫褲子給比她小幾歲的男孩看生殖器那場。---不是青春期騷動而是徹底無倫理的順從本能。

後半部份高潮階段,處理的很典型的戲劇化:將所有人的矛盾都集中在冰風暴到來之夜集中爆發,平行對人物進程描寫(其實整個片子都在這個架構下鋪墊--爆發)。這種方式值得商榷。雖然讓情節更加緊張,但是覺得有過多人工安排的成份。更喜歡《斷背山》整個故事進程的均勻無痕。

同樣關於大兒子這個人物,他的設置是否合理,也是值得商榷的。他白痴一般的神秘笑容成了片中唯一一個不被風暴所波及的,甚至定力十足的人物(竟然沒上那個吃了安眠藥的小bitch, 簡直讓人開始懷疑他是心智不健全)。他朗讀著啟示錄一樣的反物質世界,以及在冰風暴後第二天陽光燦爛的出現在全家面前,仍掛著他那蒙娜麗莎的微笑。

這讓人覺得,雖然在片中,設置了一個參加換妻party的牧羊人。可這個長子,活生生的替代了耶穌轉世。在這一點上,情節的設置又是古典戲劇型的。

從拍攝手法上: 李安的處理細膩低調,適當的控制對白和畫面的比例(改編小說容易犯的毛病)。在適當的對白下,一個長鏡頭超越更多的對白意義。私以為,《斷背山》的畫面和對白的處理更流暢。 這個題材我特別喜歡,好的作品不是說黑或說白(商業片完全能提供這個功能),而是要試圖展現我們說不出的那個灰色地帶(並請不要代表上帝提供答案 -- 我想這一點是《吸拇指的人》的硬傷)。 雖然還是有一些挑毛病的地方,這個片子還是值得五星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