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单/舒特拉的名单(港)/辛德勒名单

9 / 1,452,345人    195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演員: 連恩尼遜 班金斯利 雷夫范恩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傻不傻666

2017-06-07 05:09:45

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導演史匹柏本人也是一位猶太人,從他的親身經歷上更能公正客觀並真實的演繹出猶太人在種族滅絕政策下的迷茫和無助。在敘事手法上,本片主要運用了對比和對稱的手法,前後相呼應,並通過前後對比譏諷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性戰勝獸性的過程。全片大部份運用了黑白膠片,以此反映當時的黑暗,更有一種紀實的感覺,開始與結束時的蠟燭相呼相應,那是人性之光,注視著希望,給人一種幸福終將來臨的感覺。同時又讓人想到二戰中遇難的所有人。像是一種祭奠,卻彷彿只有他們才話在光鮮燦爛的生活之中。通過對色彩的運用,導演演繹出非凡的兩個世界。其實每個人都同時時存活在這兩個世界之中罷了。導演對光影的運用也十分到位,在明與暗、黑與白之間為觀者詮釋了一組又一組的特色場面。暗光線下辛格勒的憂鬱毫無保留的體現出來,明亮的光線刺穿陰影,一次次為猶太人帶來希望。在這明與暗、黑與白的相更迭下,突顯出猶太人對命運的無助,再一次次放逐,一次次救贖中,希望與失望並肩,不知何處是歸路,何時是歸期,
辛格勒的登場通過一組特寫鏡頭,交代了他的身份。簡潔大方的西裝,說明他是個中產階級,一塌紙幣表明他是為錢而來,納粹黨徽說明他是納粹黨員。鏡頭中的兩次出現一個穿鮮紅連衣裙的少女,看似只是過客,卻反映了辛格勒對自己無能的責備和時代下個體的卑微無助。在德國軍隊衝入城市抓捕猶太人的場面中,充分的反映出面對危難時人們的不同選擇。被抓而又不順從的被捉到街角,隨意一槍,殺人不眨眼,人對自己命運沒有掌握權,而人對他人的靈魂沒有了敬畏感,渾濁了的世界叫世人不敢相信,卻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事實。人們慌張的去找藏身之處,卻總也不安全,但這一幕足以說明:活著,是人最基本的追求,絕望永遠不會出現。而無處藏身的婦人逃到街頭,被小士兵發現卻意外的得到幫助,反映了在黑暗中也有沒有被污染的純潔的愛心,彷彿有讓人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但又讓人感嘆他終將被同化的事實。在兵臨城下的危亡之時彈起的優美樂曲與戰爭的殘酷格格不入,沒有一名軍人為之震撼,他們是失去了對美的感悟的一群狼!這般兇惡撕破了美,在血口之下,旋律停止了。演奏者看似向命運抗爭,與時代格格不入,實則是一種逃避,他將自己關在了自己虛構的世界裡,忘卻了痛苦,而這未嘗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也就是因為這篇文章,第二天我忍不住又看了一遍,不只是看辛德勒,更重點的看年輕軍官歌德。其實歌德心裡是很敬佩猶太人的,在廣場發表「就職演講」時他說:「今天,是歷史時刻,今天將長留青史,許多年後,年青人將以敬佩的心情談起今天的事。今天,是歷史時刻,六百年前,歐洲大瘟疫,死人無數,猶太人被指為禍端,當時的波蘭國王,批准猶太人前來克拉科夫市,他們來了,源源而至,一車車行李,落地生根,發展起來,在企業、科學、教育、藝術等各方面„他們來時赤手空拳,一無所有,然後昌盛繁榮。六個世紀以來,猶太人,盤踞著克拉科夫,你們不妨想想,由今晚開始,這半個世紀的事蹟,將成為流言,可視為從未發生過„今天,是歷史時刻」。他很清楚猶太人決不是「劣等民族」,他知道要做的其實是毀掉猶太人的文明,但他深受法西斯納粹思想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他在普瓦索夫集中營的金屬加工廠看見做門鉸的老人如此嫻熟,就找個藉口殺死。一個優秀的女工程師給出建築上的建議,殺死後還按照女工程師的建議改正,其實是一種有嫉妒的成份。他心裡很矛盾,尤其是面對女僕人海倫。愛她但是因為海倫是猶太人,愛恨交織,他逃不出法西斯思想的控制。在地下室一面向她訴說:「原來你躲在這裡來避開我,我是來告訴你,我是巧手的廚具師、熟練的僕人,是真心話。戰後,你要寫書,我會„樂意替你寫。聽到樓上大家在尋歡作樂,這裡必然顯得寂寞。」,「有時,我們倆都是寂寞的」,一面大罵海倫:「不,我怎麼可以同情你?你這個猶太婊子,幾乎引誘我上鉤„」,隨後瘋狂的毆打海倫。歌德自知已經愛上了海倫,一個猶太女人,一個像蛇、鼠、蟲、蟻般的猶太婊子,他找不到方向,只有藉著毆打她來發洩。在辛德勒出於保護猶太人的目的「詮釋」權力後,歌德先是試圖寬容,卻逃不掉法西斯的本性,而後變本加厲。歌德反映的是深受法西斯毒害的德國軍人,他們也是人,也有愛,卻在法西斯的毒害下變得無法自拔。最後歌德的死也很諷刺,平時利用權力殺人不僅殘忍而且以此取樂,結果在自己上絞刑架時士兵們想踹去他腳下的木凳,卻半天沒奏效,折騰了半天才踢掉,被吊死。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當然,《辛德勒的名單》也有我不懂和遺憾的地方。有些原因不在影片本身。
 1. 翻譯問題。影片有很多德語、波蘭語和以色列語,可能還有梵語,沒有翻譯出來的確可惜。影片裡的一些禱告和歌曲很不錯,不能被用來理解影片很是遺憾。
 2. 原型問題。辛德勒確有其人,也的確利用工廠保護了不少猶太人,但是也沒有影片中那樣高尚,據說它晚期利用曾經幫助過的猶太人騙取錢財。雖然影片是影片,原型是原型,電影可以「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一想到現實的晚年辛德勒,心理多少不是滋味。
 3. 婚姻問題。原型中的辛德勒失敗的婚姻沒寫在影片中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覺得影片後段在寫辛德勒和他女友的關係時顯得太單薄。前期寫他好色,引出了他的女友,後期在他的家鄉,讓人們叫他女友為舒太太,與前面緊密對應並沒有錯,但是沒有了下文感覺又有些空洞,如果加上了分手之類的場景又與氛圍不合,因為那時的觀眾關注的不是好色的辛德勒,而是人性的辛德勒和那群悲慘卻很幸運的猶太人。史匹柏可能沒有把握好。 4. 那一段表白。辛德勒戴上戒指,沒有向史丹致謝,他眼含著淚水對史丹說:「我或許可以多帶些人出波蘭,或許可以多帶些„」。史丹說:「拜你所賜,1100人得已生還„」。辛德勒:「我當時多賺點錢就行„」。他自嘲似的笑了笑,「我太揮霍了„」。接著,他從笑轉為哭泣:「只要我„」。史丹說:「你所救人的後代,也蒙你的恩」。辛德勒指著自己的汽車說:「這輛車,可以換回十個人的生命,我要來幹什麼?十個人„」,取出領針:「這領針,兩個人,黃金造的,兩個人„」。他大聲痛哭著,像個孩子一樣,工人們上前去抱住辛德勒,緊緊的抱著他。
 的確,到了這樣的場景,有良知有情感的人都會感動,因為到了這個時候即使沒有這個場景大家也會感動,不管辛德勒說什麼,只要說的大差不離,或者乾脆不說,誰都會感動。但是這一段實在是敗筆,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這是在煽情,尤其是取出領針,誰相信。何必如此呢,大家可能已經在流淚,你何必再添油加醋。一個本來真實感極強的影片在這裡變得有些虛偽。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是不是一部百看不厭的影片但絕對是一部有思想有歷史背景的經典佳片。在這部影片中我很佩服史匹柏採用黑白片的方式,這樣有種歷史厚重感和真實感,也像徵了猶太人的黑暗時代。而結尾當從死亡線掙扎出來的猶太人獲得自由走向市鎮時又使用彩色,形成了大的反差,構思讓人叫絕。觀眾有從黑暗中走到陽光下的感受,可以體驗到劇中人解除死亡威脅的開朗心情。另外,史匹柏大量的使用黑色幽默,卻不僅讓人笑不出來,而且能讓觀眾更加同情猶太人在那段黑暗歲月裡的悲慘遭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