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未來

2017-06-07 15:57:47


這是一部懷舊的電影,那俄羅斯風味的背景音樂,陳舊廢棄的廠房,高聳入雲的煙囪,甚至公式化的講演,都在緬懷一個逝去的時代。這是一部80後,90後無法理解的電影,一群下崗工人折騰半天,鼓搗出一架鋼體結構的鋼琴,有什麼意義嗎?這是一部拍給50後,60後甚至70後的人看的電影,只有他們才能產生深深的共鳴,理解那架鋼琴背後的含義。 我還記得上學時騎車從重工業區穿過,那林林重重的管道彷彿構成了另外一個世界。如今那道獨特的風景已經不在,要嘛被夷為平地,要嘛被替換成酒店超市。時代結束了,可人還在,如何面對新時代是這批被改革大潮衝擊的頭暈腦脹的人首要解決的問題。我還記得在這特殊時期,父親每天回家愁眉不展,母親每天惶惶不安,那個時候我還不能理解失業的痛苦,直到我畢業那年,才知道個中艱難。 從小被教育「只要好好學習,國家會給你工作」,「工廠有託兒所,醫院,宿舍,你的生活完全由工廠負責照顧」......直到有一天,一個聲音說「國家照顧不了你們了,工廠必須倒閉,你們自尋出路吧」。想想這批人,老的有50多歲,年輕的不到20歲,下崗後能做什麼?專業覆蓋面太窄,其它行業肯定不會招個沒有經驗的人來培訓,符合專業的私企,更傾向招年輕的一代,便宜又有發展潛力。不要跟我說每晚七點檔裡面提到的在私企中名聲鵲起的老師傅,那種人畢竟是少數,能在上千萬下崗工人中佔到幾成? 在《鋼的琴》裡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陳桂林的同事們有的改行賣豬肉,有的成了配鑰匙師傅,還有的去撈偏門。而陳桂林憑著自己的音樂天賦,也勉強能混日子,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將要失去女兒。恐怕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當他說出要做一架鋼琴的的時候,這個決定里一半是和老婆賭氣,一半是潛意識裡對現實的吶喊:「你可以剝奪了我的時代,但你阻止不了我去打造屬於那個時代的烙印。」這也是他的同事們一拍即合的原因。在影片中我沒有看到這批被時代遺棄的人的抱怨,不滿,我只看到了他們面對現實的無奈。雖然他們偶爾也發洩一下,嘗試偷個鋼琴,打個群架,但心裡,都充滿著對逝去時代的無限緬懷。 幾經挫折,鋼的琴終於完成。在影片片尾處,由起重機徐徐吊起這架特殊的鋼琴時,我心潮澎湃,那鋥亮的琴板代表著不屈的精神,那精緻整潔的琴鍵透露出精湛的技藝和辛勤的汗水,這架琴彷彿是骨感現實身上的傲然雙峰,挺拔聳立,桀驁不馴的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存在。當陳桂林女兒小心翼翼的問道:「能出聲嗎?」 我啞然失笑,淚水划過面頰,看到陳桂林和同事愜意的在一旁欣賞女兒在鋼琴上快樂的彈奏,他們心裡一定很安慰吧。 你看到我低下高昂的頭,你看到我跪下男兒的膝,你沒看到的,是我心中永遠有一處地方,有理想,在不羈的歌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