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遊卒歲 評論於 2014-07-18 22:01:42
波蘭影片《艾達》亦翻譯成《修女伊達》》,片子短小精悍,卻內涵豐富。電影拍成了黑白,似乎是近來電影界的流行色,不過用於此片中,反映那個沉悶而黑暗的時代,倒是相襯。電影中的故事發生於1962年,那是冷戰正....
227人有用
小小農 評論於 2014-12-23 01:00:05
這就是名副其實的視覺享受,波蘭電影《修女艾達》,2014年我看到的最令我心動的電影。它的故事、畫面、音樂,還有任我自由靠近、自由遠離的靈魂,無一不帶有捉摸不定的魔力,有時它像一簇一簇望不到邊際的洋甘菊....
66人有用
錦灰一堆 評論於 2014-07-08 09:42:45
同我們熟悉的波蘭導演安傑依·瓦依達所導演的影片不同。《修女伊達》並沒有直面描述波蘭的歷史苦難,導演保羅·帕夫利剋夫斯基用極其克制的影像勾畫出波蘭戰後的一....
48人有用
蘇幕遮 評論於 2015-02-23 06:04:11
1.關於導演導演Pawel Pawlikowski是波蘭裔英國人,1957年生於波蘭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時波蘭正處於史達林主義統治時期。母親來自傳統的天主教家庭,對待宗教信仰的態度並不極端,父親是一....
31人有用
神甫 評論於 2014-07-04 06:43:11
伊達:「現在別喝了。」旺達:「這路很長,我會慢慢清醒的。」 看似關於宗教信仰選擇、戰爭痛苦遺存的主題,其實並沒有給人此類題材的相關體驗,更多被昇華為一個較高層次關於人生定位及選擇的母題。&n....
9人有用
劉小黛 評論於 2015-02-26 20:24:47
文/劉小黛公眾號:拋開書本倫敦電影節上《修女艾達》大放異彩,作為奧斯卡外語片大熱,清冽的黑白攝影讓它看上去更像一部被挖掘修復過的經典電影,而非這個時代的新產物。電影以一種強勢的力度傳遞著時代的怒火和苦....
7人有用
向上游的魚 評論於 2014-08-19 04:31:04
她在床上問他,我們今後會如何呢?他回答說,結婚,生子,然後一起生活。之後她靜靜地背對著他躺著,她在想什麼呢?我覺得她在想著她的姨媽。她的姨媽,擁有美貌和才幹,身居高位,物質生活充裕,她抽菸,喝酒,聽音....
5人有用
何不叫我馬鈴薯 評論於 2015-01-05 10:19:57
藝術作品脫穎於世向來需要耳目一新的創新力,不過很多藝術家並不追求題材的時髦度,而是在許多已經表現過的題材上再掘三尺或另闢蹊徑,使其煥發別樣的藝術魅力。《修女艾達》就是這樣,從外表上看,《修女艾達》是一....
4人有用
邑人 評論於 2015-02-25 08:02:10
昨天坐飛機,在快要降落的最後半小時內連續遭遇強氣流衝擊,數次瞬間劇降,不停的顛簸搞得好些人都吐了。其實,從地表往上看,反倒是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危險的潛流總是這樣,看起來平靜之下,其實暗藏玄機。《....
4人有用
鏡孖 評論於 2015-04-05 08:11:08
早就想為它寫寫影評,直到最近又看了一遍。《艾達》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可謂實至名歸。每一幀畫面都極富美感,可以說用攝影機完成了對光與影的巧妙切割,除了美感之外,導演不動聲色的用為攝影觀者揭示了人物的情感....
3人有用
石板栽花 評論於 2015-03-24 05:51:29
本片的意圖應當是引導觀眾正視波蘭國家的那段歷史。如果忽視影片所展示的親情,僅靠只能意會而非影片直接展示的所謂的戰後創作、大屠殺、信仰危機這些歷史背景,是無法合理解釋影片主角的如下行為:(1)伊達姨媽旺....
3人有用
ypapanti 評論於 2015-04-24 23:45:42
這電影很好,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給《艾達》,是奧斯卡的光榮。就電影範圍內來說,或者就更廣泛的「文藝」範圍內來說,很少有作者能達到這樣的深度。這電影對非基督徒和大量信得很淺的基督徒來說,都是有益的。而作者很....
3人有用
圓首的秘書 評論於 2015-02-27 23:30:50
自從《修女艾達》進入公眾視野,「歐洲學院派」、「歐洲傳統」就成了談論這部影片必不可少的詞彙。然而,簡單地用一句所謂的「傳統的歐洲風格」來概括顯然忽視了《修女艾達》超越「清新」的、對特定電影作者的揚棄。....
3人有用
畫瞳 評論於 2014-11-01 18:26:14
不是專業人士,所以不知道為什麼這黑白影像的構圖會如此特別,每個鏡頭都好似特別設計的,有一種劇情還沒有鏡頭重要的感覺,也因為這樣的畫面,讓這部其實略冷悶的電影從另一個角度吸引人的注意。故事發生在冷戰時期....
3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