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银翼杀手/公元/叛狱追杀令

8.1 / 825,090人    117分鐘

導演: 雷利史考特
演員: 魯格豪爾 哈里遜福特 西恩楊 愛德華詹姆斯歐蒙 艾莫特華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otann

2005-05-05 23:27:44

像雨中淚水


Blade Runner
Directed by Ridley Scott
USA 1982
 
Blade Runner開篇未來世界裡的洛杉磯和The Matrix Revolutions中的機器城市有些神似,到處都燃燒著火球,整個城市看起來就像從未見過陽光,還有外國語的霓虹廣告牌,有些異域風情又有些危險的市中心裡擠滿了移民住戶。這情形讓人心生疑問,是不是每個科幻電影的導演對未來的想像都碰巧一樣呢。但是Blade Runner不需要為這些巧合作任何解釋,它才是所有科幻電影的開始,在David Lynch的Dune之前,也在很多其他對Philip K Dick精彩小說所作的要命的改變之前。
 
導演Ridley Scott對電影基於的原文(「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綿羊嗎?」)的改編一點兒都不拘謹。他對故事情節的添油加醋讓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追蹤和殺戮更加驚險刺激。而故事的主要人物也從殺手Rick轉變成被追殺的複製人(也作機器人)。多虧了電影中無與倫比的意象和演出,這些改變讓整部電影從原作的寓言題材升高到了被觀眾瘋狂迷戀的境界。故事裡神經質的Roy Batty臨死前突然激發出來的「同情」簡直就是科幻歷史上最讓人難忘的鏡頭。象棋愛好者們則應該看看Tyrell和Sebastian的一盤棋背後的故事[1]。
 
工業和電子音樂愛好者會在電影中聽到很多熟悉的對話,在大家都看了,喜歡或者討厭完了這部電影,它還成為了被引用原聲最多的電影[2]。樂隊Covenant甚至寫了一首名字就叫「像雨中淚水」的歌,來紀念那個著名的「是時候死了」的鏡頭。
 
在電影主角們周圍的悲劇氣氛也是可以引發漫長爭論的弗蘭肯斯坦矛盾。如同所有被人類創造的生命,機器人們要不就是太不滿意他們自己,要不然就太想要更多「生命」,以致於非得把他們的創造者殺了不行。銀翼殺手自己的工作也是一個兩難的問題,雖然自己是個應該通過「有情測試」的人類,卻要非常堅絕地殺了和自己長得差不多的機器人。也許只有象Rachael一樣的新一代機器人,因為生來有「回憶」,才能有正常感情過上跟人類一樣的生活。但是在電影裡,她也沒通過「有情測試」,「真可惜她活不下去了,但又有誰能呢?」
 
[1]http://www.brmovie.com/FAQs/BR_FAQ_Themes.htm#Chess
[2]http://www.sloth.org/samples-bin/samples/source?exact=Blade+Runne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