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露西雅與慾樂園--Sex and Lucia

露西亚的情人/性和露西娅/露西雅与欲乐园

7.1 / 35,377人    128分鐘

導演: 朱力歐米丹
編劇: 朱力歐米丹
演員: 帕姿薇格 Tristan Ulloa Najwa Nimri Daniel Freire 伊蓮娜安娜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蘇

2006-05-24 09:22:50

小眾情色·大眾愛


如果只是因為情色去愛《露西亞的情人》這部電影,我想作為觀影者的你,只能被稱呼為單細胞感官生物。

你去看美國人那些所謂的情色片,你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美國人永遠拍不出經典的情色片,因為美國人笨,笨的表現之一就是不懂曖昧。中國人有個流傳很久的詞彙叫「中庸」,中庸刊稱曖昧的始源,曖昧是將各色的感覺攙雜混合,把簡單搞得複雜,將史實搞成藝術,這,就是中國人的曖昧學。深諳中國個性的杜可風是懂「中庸」的,他用鏡頭交合出曖昧,光、影、聲、色在情節中迂迴折繞,把原先直白式的傾訴就這麼繞成了藝術化的構成。中國人是熱愛五味雜陳的,所以成就了杜可風,而這種雜交般的情愫,怕是只有同樣具備千年歷史沉積的歐羅巴人才會懂得。

歐洲情色片永遠是小眾的,就像王家衛在理論上永遠不可能成為主流一樣。這是個奇異的悖論,至少不久前和現在,那些在中國控制著媒體話語權,並號稱有那麼點兒小品味的女人男人們是硬生生將王家衛和歐洲片抬上了一個瘋狂的高度,一不留心,它們倒是和現在的凱歌一樣成主流了。一座流行高峰在以時尚為口號的市場中佇立,而熱潮過後,他們在藝術上的真正高度又會被幾人記得,並理解?王家衛是因為張曼玉的旗袍、金城武的鳳梨罐頭、還有那串像被無數人濫交了無數次的數字而被記得,歐洲片是因為情色的充斥,情節的怪誕而被記得,大眾流行的唇印俯拾即是,藝術世界的烙印卻埋沒無痕。

中國人是偏感性的民族,所以是不擅長理性分類的,也不需要,混在一起不就好了嗎,多靈活,所以我是很鄙視電影分類的(不是分級,分級還是比較實用的科學),什麼叫情色片,什麼叫色情片,什麼叫愛情片,什麼叫劇情片,什麼叫藝術片,什麼叫商業片……我們需要這樣的界定嗎!不過,憤怒歸憤怒,我還是理解在有規則的社會中,我們需要「類別」這樣的手段來定義和區隔某些存在,我討厭的是被框定,那些電影,因為被框定就被納入了某個體系,導致很多人被誤導了——《露西亞的情人》被情色框死,性成了被突出的主題,哎,歸根到底我是吃不消啊,我吃不消自己和一群猴急急要看男女主角開乾的人淪為同類,我嚮往的是藝術,藝術,藝術!我希望大家都藝術起來,用更純潔的眼光來理解世界,理解藝術……(似乎太激動了,世界如此美妙,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

如果允許的話,我倒是願意電影能按IQ來分類,IQ多少以上看什麼片,多少以下又看什麼片,索性這樣倒是比較合理了,因為說到底,人其實只分愚昧、聰明和智慧。在全民欠缺藝術養分的狀況下,我更希望憑藉IQ來維護藝術的小眾性,純粹性,然後依託小眾的作用來驅除粥中的老鼠屎,將藝術光大,真正讓小眾之美為大眾所愛。

廢話講了一堆,也該真正講講這電影了。

我很喜歡露西亞,越來越喜歡。

我可以從她遇見她的作家情人羅倫素,在BAR里那一句「我不想和我老闆同居,我想和你同居。」開始就愛上她,至少羅倫素是這樣的,懦弱而不安的作家,因為這句裸呈的告白,愛上無畏的魂靈。我也可以因為她和他瘋狂而美妙的做愛而愛上她,她極富挑逗性而無比快樂的神情,讓人分明覺得她的性是愛自己和愛對方的共體,她不是奉獻,她不是索取,她是予取予求,成熟是她愛他的終極方式。她讀羅倫素的小說,就如對待性那般投入,我當然可以再因為這而愛上她,她是男人事業最忠實的聽眾,心靈也如肉體那樣專注熱情;還有她洞察宿命後對他和這世界的理解……

可這一切都不是我愛她的理由,我只愛她,像她愛的陽光。

羅倫素是島,他的人生可以有很多種不一樣的洞,發生各種情節,他可以擁有滿輪的月明,蔚藍的歡好,酒吧的鍾情,迷錯的幻覺……可他不能沒有陽光,沒有陽光就沒有了生命,無根的島漂浮在不同的洞裡體驗著水上的一生,孕育出充滿生命感的小說,可只有陽光是他相伴一世的侶。因為陽光有那麼強大的力量,他在洞中殘酷歷練,只有陽光才能驅走黑暗魔力。

可惜啊,親愛的男人們,看完《露西亞的情人》,我只是更愛女人了,又一種被稱作「作家」的男性生物被我從男愛字典中DEL了,不安、脆弱、敏感、衝動的男作家們,因為你們在文學上的天才和生活上的非理智,我退卻了,我將只愛和你們待在一塊兒的女人們,她們的堅強勝你們百倍,她們對人性的善解是你們的千倍,她們對你們的寬容是你們回饋她們的萬倍。

女人千萬別找作家作老公,作情人也要慎重,他們會殺了你們,也許是肉體,也許是精神。
評論